调整煤炭消费结构,使煤炭消费更多地转向高效的发电行业,同时推行“气代煤”工程,是降低煤炭消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应该在确保民生用气的前提下,推动“煤改气”工程量气而行、有序实施,并科学衡量环境效益。
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了节能降耗各项量化指标,可见国家节能减排的决心。
节能减排的措施很多,归根结底,对中国而言,最核心的是要降低煤炭的消费量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根据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煤炭消费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过去十年的年均消费增速保持在10%左右,占世界煤炭总消费量比重的一半以上,而煤炭燃烧对中国能源类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则超过80%,由此可见降低煤炭消费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在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目标下,实现煤炭消费及其排放物的下降,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实现煤炭的低碳化利用和发展替代能源。
具体而言,首先,应提高发电用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进而提高煤炭整体利用效率,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我国,发电行业是燃煤技术和减排技术最先进、煤炭利用效率最高和单位排放最低且最容易对污染进行集中治理的行业,在一些方面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煤炭发电效率为例,根据相关分析,中国2013年全口径火电装机平均供电煤耗为321克标煤/千瓦时,且还处于不断降低状态,而世界效率最高的日本和韩国分别为306克标煤/千瓦时和300克标煤/千瓦时,且燃煤效率已经处于平稳状态。相对于发电行业,其他工业和供暖行业无论在减排技术还是燃煤效率方面,均不如燃煤发电成熟,且烟尘治理效果差,排放烟尘占到全国总排放的近70%。然而,我国发电用煤占总煤炭消耗的比例在2002年达到接近50%的水平之后,近些年来就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低于世界65%的平均水平,更不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像美国发电用煤占总煤炭消耗的比重就在80%以上。
其次,应大力发展天然气,提高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程度,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费和相应的污染物排放。在提高煤炭整体利用效率、调整煤炭消费结构的同时,还应发挥其他能源对煤炭的替代作用,而对煤炭的替代也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发电领域和非发电领域。在发电领域,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气是煤炭的可行替代源,然而,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发展规模在中短期内难以实现,核电在中国仍存较大争议,天然气虽然当前比重较小,但未来增速潜力非常大,是中短期内替代煤炭的现实替代源。在非发电领域,例如取暖,也应大力推动利用排放少的天然气来提供冬季供暖或使用电地热采暖,以直接减少煤炭消耗。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天然气需求将在未来大幅增长。事实上,过去10年,我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已经保持了年均17.4%的增速。然而,我国常规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偏低的天然气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口气和非常规气的开发。为了大力发展天然气,我国应加快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步伐、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和海外天然气引进力度、大力发展非常规气等。
当前,在大气治理的重压下,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相关细则,提出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煤改气”进程。煤制油、煤制气,特别是煤制气被认为是煤炭清洁化利用的重要方式。中国煤制油项目虽然在2006年后受水资源消耗的约束有所减缓,但在2009年仍然达到了年产160万吨的规模,预期在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年产1200万吨和年产5000万吨的规模,相当于一个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相对于煤制油而言,煤制气的发展规模似乎更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建成煤制气项目2个、在建项目18个。此外,还有多个已获批或待审批项目。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0月,我国煤制气项目总数达到61个(包括建成、在建或拟建),总产能接近2693亿立方米,已达到我国2012年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8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