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荒”:“市场煤”与“计划电”顶牛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854次 时间: 2011-05-19 11:55:29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化进程,在坚持放开煤价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形成电力竞价上网的定价机制,并实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市场联动,让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及资源的稀缺程度 近段时间,我国多地在用电淡季出现“电荒”,湖南、湖北..
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化进程,在坚持放开煤价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形成电力竞价上网的定价机制,并实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市场联动,让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及资源的稀缺程度 近段时间,我国多地在用电淡季出现“电荒”,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等十余省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缺电危机,不得不采取限电和让电措施。从2003年起,“电荒”频繁来袭,从季节性缺电到常态化缺电,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而且问题始终不得其解。 发电装机容量足够,为什么还会出现“电荒”? 市场经济本该无“荒”,市场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调节供求平衡。“电荒”出现,必定是电价出了问题。作为转型经济的特征之一,我国的电价仍由政府部门控制,没有市场化。政府部门管好电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预测电力需求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电力投资建设和电力生产,包括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二是能够适时、适当地控制电价。但电价控制的结果却是“电荒”频繁来袭,让大家忧心忡忡。 当前全国范围内电煤产量充足,而且增产潜力较大,发电装机容量也可以基本满足用电总量需求,可为什么还是出现了“电荒”呢?仔细分析,主要问题在于我们只看到了电煤和电力等实物数量指标,却忽视了电煤和电力价格,计划经济的习惯性思维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严重冲突。我国煤炭价格已经市场化,但电力生产与销售尚未市场化,因此上游电煤价格放开后的波动并不能通过产业链条传导至下游。目前在我国,电煤成本占发电总成本的70%,电煤价格上升必然挤压发电企业的利润,所以电厂大面积亏损。这种“煤价放开、电价封死”的做法让发电企业叫苦不迭,生产积极性受挫,于是以各种手段减少发电,从而导致了电力缺口。从趋势看,由于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较大,电力生产总量仍在扩大,将推动电煤价格继续上涨,因此煤电关系会更加紧张。 要不要放开电价?政府部门当然要慎重考量,因为电价放开会带来巨大的、连锁的物价波动,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负面效应。政府部门身处“荒”与“变”的“两难困境”,“忍荒拒变”往往成为一种次优选择,这也符合渐进改革的思路。但这种选择虽然可以避免一时的风险,却可能错失改革机会,使电力供求矛盾越积越重,最终依然影响经济乃至民生。另外,即使政府部门大胆地进行行政调价,也会引起煤炭企业和发电企业的“道德风险”问题,各方都难免用较大精力预期政策变化,导致一定程度的“政策失灵”。 “纵向价格双轨制”纵容高能耗产业膨胀 实际上,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在能源领域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横向价格双轨制”(或称“产品价格双轨制”)的“纵向价格双轨制”(或称“生产过程价格双轨制”)。这在煤电关系中体现得尤其明显:上游的煤炭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电煤为“市场轨”;下游的电力市场本身垄断性较强,又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价格控制,电力为“计划轨”;“市场煤”与“计划电”顶牛,煤电价格不能互动。 在“纵向价格双轨制”下,电力价格人为低廉,一个重要的负面效应是:增长有限的电力却被大量浪费使用,高能耗产业趁机过度发展。中电联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化工、建材、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行业用电量合计3512亿千瓦时,仅低于历史最高水平的2010年二季度,占用了全社会总用电量的32.2%——可以说,高耗能产业对“电荒”作出了“突出贡献”。 针对“电荒”,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煤电联动”或批准提价等行政措施,但总难免被动和滞后,且调整目的限于缓解发电企业的一时之急,而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调整还容易陷入“进退两难”:当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宽松、通货膨胀压力较小时,煤、电企业运行正常,调价被抛之脑后;当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时,煤、电企业成本上升,调价呼声再次升高,但此时又会顾虑重重,要考虑上调电价对物价的影响,当前就是这种情况。虽然最近电价已几经调整,但与煤价上涨相比幅度有限,发电企业脱不了困。 “稳定一头、加快改革一头”,是“对症之方” 放开煤价、管住电价,问题不小。如果煤炭价格必须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电价也必须同步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行政调控价格只能是一种过渡性措施。着眼发展,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化进程,在坚持放开煤价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形成电力竞价上网的定价机制,并实行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市场联动,将发电市场和终端用户紧密连接,让电力用户明确感受到发电市场乃至煤炭市场的价格波动变化,让价格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及资源的稀缺程度。这种“稳定一头、加快改革一头”的思路,应是“对症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