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合同转动全球能源“魔方”
责任编辑:zoko    浏览:673次    时间: 2014-06-03 10:14:35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正面临大变局。作为全球头号能源消耗大国的美国正凭借页岩气革命而逐渐迈向能源独立,而俄罗斯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的增加而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作为消费方的中国和欧盟,因为乌克兰危机在能源格局中的话语权正发生微妙变化,中国成功与俄罗斯签下30年..

分享到:

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正面临大变局。作为全球头号能源消耗大国的美国正凭借页岩气革命而逐渐迈向能源独立,而俄罗斯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的增加而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作为消费方的中国和欧盟,因为乌克兰危机在能源格局中的话语权正发生微妙变化,中国成功与俄罗斯签下30年天然气供应大单,提升了话语权。而欧盟夹在美俄之间,寻求能源供给多元化成为其不二选择。

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本周四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其核心就是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而在乌克兰危机与中俄天然气大单上周签订这两重大背景下,上述战略又凸显出更多合纵连横的意味。

  当下,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正面临大变局。在中美俄欧四方中,作为全球头号能源消耗大国的美国正凭借页岩气革命而逐渐迈向能源独立,而俄罗斯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的增加而成为能源超级大国。作为消费方的中国和欧盟,因为乌克兰危机在能源格局中的话语权正发生微妙变化,中国成功与俄罗斯签下30年天然气供应大单,这既是话语权提升的结果,也是其重要表现。而欧盟夹在美俄之间,一方面短期内无法获得美国的页岩气,另一方面又要减轻对俄依赖,寻求供给多元化是确保自身能源独立和安全的不二选择。

  欧盟的能源进口多元化之路

  欧美委员会能源专员君特·奥廷格周三召开发布会介绍能源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周四公布,并将提交给6月下旬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审议。当下,欧盟28个成员国的能源有一半需要进口,每天进口费用超过10亿欧元。其中,进口天然气能源中有四成来自俄罗斯,其中一半需要经由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运送到欧盟成员国。因此,这次乌克兰危机让欧盟饱受被胁迫之苦,同时也是很多欧盟成员国不敢追随美国制裁俄罗斯的根本原因。就在本周三,俄罗斯方面还称,如果乌克兰本月不付20亿美元资金,就可能切断对乌天然气出口。如此,这也势必殃及俄罗斯天然气对欧出口。

  根据这份报告,欧盟将积极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从里海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进口能源,同时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核能,将可再生能源占比由现在的14%提升到2020年的20%。修建更多液化天然气码头,增加液化天然气的进口。另外,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和管网建设,早日建成欧盟能源统一市场和欧盟能源联盟。在节能方面,奥廷格也建议设立一个具有约束性的指标,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对于这份报告,分析人士认为,看上去美好,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就核能而言,日本福岛事故之后很多国家如德国都在推动去核能化,大规模兴建核电站并不可行。另外,页岩气革命虽然助推美国逐步实现能源自给,但法国等一些国家因为环保原因已经禁止通过水压法开采页岩气。至于修建液天然气码头,很多国家也不情愿,因为其到岸价格比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高。在能源管网上实现一体化,更是需要大笔投资和时间建设,非一时之功。

  中国能源话语权将提升

  在乌克兰危机激烈博弈的高潮期,美国国内曾出现过一股声浪,要求奥巴马允许对欧出口页岩气。但时至今日,美国的相关措施并没有出台。即便真的出台,因为要修建相关的基础设施,远水也难解近渴。实际上,美国不愿大量出口油气也有其战略利益的考虑,出口多了势必导致价格提升,这并不利于奥巴马自己提出推动制造业回流和美国国内的再工业化。美国指望不上,俄国不能指望,欧盟也只能指望多元化。况且俄罗斯在与中国签下天然气大单之后,对于欧洲的底气会更足。

  相比而言,中国在这场能源变局中的话语权无疑会得到提升。普京5月20日访华前就提出构建中俄战略能源联盟,而中俄之间借助于不久前刚刚签署的30年天然气协议,为构建这一联盟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多分析人士都在根据30年、每年380亿立方米以及超过4000亿美元的总金额来计算这一协议到底谁赢谁输。其实,如果单单将这个协议当成一个算术题来计算得失显然太过简单。当中国锁定一个重大能源供应之时,不仅保障能源安全,对于未来的能源采购如从海路购买液化天然气,势必将有更足的底气。从更高的战略层面而言,中国面对海上能源生命线所遭受的挑战也将更加主动。

  乌克兰危机虽然不是推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转变的根本原因,但确实是加剧其变化的诱因。在这一变局中,美国未蒙损失,俄中互取所需,欧盟难言获利。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