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接近广汇能源相关人士处获悉,公司申请的原油进口经营资质和配额有望获批,但批准文件仍未到手,公司方面也在耐心等待中,一旦拿到将第一时间发布公告。
如果该公司拿到上述资质,则意味着我国原油进口的“玻璃门”被冲破,三桶油垄断格局有望打破。
此外,有消息称,广汇能源也正在申请石油勘探资质。上述相关人士称,他们的资质符合要求,非常有可能获批。获得勘探资质后,将首选新疆本地区块,但也不排除寻找其它区块进行勘探。
有望手持“双牌照”的广汇能源聚焦各方目光。
打破垄断“玻璃门”
“国家对民企放开原油进口权,是一个好信号,一个标志性事件。有第一家就有第二家,相信积极争取的民企会越来越多,国家的放开政策也会持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刘毅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此番原油进口权申请,主要针对广汇能源在中亚的油气田权益。广汇能源拥有斋桑油气项目原油资源量11.639亿吨,此外还拥有哈萨克斯坦南伊玛谢夫油气项目原油储量2.1亿吨,待进口资质落地,可直接由公司运回国内。
根据我国现有相关政策,原油进口分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两种,拥有国营贸易经营权的企业目前只有5家,包括中联油,中联化,中海油,中化和广东振戎,这种贸易没有配额限制。
目前共有22家企业拥有原油非国营贸易经营资质,2012-2014年,中国对这部分贸易的配额是2910万吨/年。但这些配额的完成量数字则没有公布。
卓创资讯原油高级编辑高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广汇能源的原油进口经营权和配额下发的话,是民企的一大突破,民企进口原油就可以绕开央企的排产阻碍。从这一点来说,广汇能源的尝试打破了央企对原油进口的长期垄断,对其他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取之不易用之谨慎
原油进口权“牌照”得之不易,如何使用且使用的好也绝非易事。按照现有国家政策,广汇能源至少还要过两道关才能最终实现销售,广汇自身获得原油销售权及地方炼厂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
而获取原油销售权的企业的基本条件包括:注册资金1亿元;具有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渠道;具有长期、稳定、合法的原油销售渠道。目前拥有原油销售资格的企业共有24家。同时,进口原油需要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排产计划才能通关并获得铁路运力。
上述接近广汇能源相关人士透露,公司之前也有打算在进口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投建自己的炼厂去加工这些进口原油,但目前还未对投建炼厂事宜进行任何前期评估,一切要等进口配额和国家相关政策出台以后再做计划。
“因此,在拿到进口权和配额的初期,公司将同国内炼厂进行合作,销售这些海外原油,而销售对象主要是正在等待国家松绑进口原油使用资格的地方炼厂。”安迅思息旺能源资深研究员张叶青说。
上述接近广汇能源人士称,进口原油销售权申请也已提交,获批文件同样也在等待中。而关于地方炼厂进口原油石油资质,张叶青告诉记者,“相关文件已经商讨完毕,政策下发为期不远。”
机遇风险并存
“随着油气改革的深入,国家能源局最快有望于6月份向多家企业颁发石油勘探开发资质牌照。若原油进口经营资质和配额申请获批,改革将从中下游延伸至垄断程度最高的上游,广汇能源在民企中拔得头筹,抓住了机遇,实属珍贵。但是有勇气和实力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刘毅军说。
石油勘探和开采尽管收益较高,但其风险和投入同样很高。一般来讲,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油田,投资基本高达数十亿。除此之外,全球油气勘探成功率最高大约在30%,也就是说,勘探投资失败的几率高达七成以上。
“对民企来说,涉足石油勘探和开采行业,对资金要求甚高,即便是像广汇这样的大型民营企业。如果后期广汇能源进军石油勘探的话,融资就会很迫切,或者是与央企和其他企业合作。”高健说。
即便广汇进口资质落实,并直接将其海外油气资源运回国内,也不能说是实现了全产业链,毕竟中游储运及炼制方面,广汇还没有太多涉及。当然,现在有消息称,广汇正筹划建设自己的炼厂,如此,就能够自上而下贯通整个产业链。
“或许广汇能源今后每走一步都会是如履薄冰。螃蟹肉虽然美味,如何吃下又能否吃得下去,这就要求其拿出当了第一就一直当下去和乘风破浪之势,承担一份职责。要相信市场主体今后是光明的,国家也不会让成为第一的企业沉没”,刘毅军对记者说。
除自主勘探外,直接收购现有油气资产也是寻求原料的方法之一。比如,近年来国内民营企业的海外油气资产并购热潮。此外,在国内和国外与其他石油公司合作进行油田开采同样是获取原料的有效途径。
“原油是石化行业的源头,进口权的开放将会直接推动行业的市场化进程。而且,对于常年饱受原料紧缺之苦的地方炼厂而言,也将是一场及时雨。除进口权放开之外,石油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性,进而推动国内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高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