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产业链竞争性环节定价应完全市场化
责任编辑:zoko    浏览:1090次    时间: 2014-12-30 09:56:2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天然气产业链竞争性环节定价应完全市场化”  ——专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  从长期来看,需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出厂价格等各竞争性节价格的市场化。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过去十年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伐相对较慢,要更多引入..

分享到:

“天然气产业链竞争性环节定价应完全市场化”
  ——专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
  从长期来看,需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出厂价格等各竞争性节价格的市场化。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认为,过去十年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伐相对较慢,要更多引入市场化的手段才能更好地解决“气荒”问题。从长期来看,需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出厂价格等各竞争性节价格的市场化。我国天然气市场现在还是政府在模拟市场,应该推动定价机制完全向市场化转变,这是长期的目标。
  以下为记者与刘毅军教授的对话全文:
  《能源》:您认为国内天然气市场近十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刘毅军:从2004年西气东输一线投产后,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商业化发展进入快速阶段。过去十年里,天然气市场发生最大的变化就是天然气消费总量的变化,从十年前的400亿立方米,增加到今年的预计在1900亿立方米以上。从增量上来讲,从每年不到100亿立方米的增量,很快跃上了每年超过200亿立方米的增量,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速超过了15%。另一方面,用气结构上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为主导的工业用气比重如今已大幅下降,民用气、天然气发电的比例大幅提高。此外,供气范围也比十年前扩大很多,使用天然气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
  《能源》:我国目前的天然气定价机制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刘毅军:过去十年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步伐相对而言还是比较慢的,比其他能源产品的价格改革进行得更慢,甚至可以说是严重滞后的。目前我国的气价还处于较低水平,在整个价格改革的轨迹上,要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的一个前提就是要将天然气的比价提高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上,然后再进行市场化。从2013年开始,LNG、非常规天然气的定价已经全部放开,现在改革的主要对象就是管道气。对于管道气的提价采取了区分增量气和存量气的办法,缓解了气价上涨的矛盾。但是整体上来看,这一方面有助于将天然气价格提高至合理的范围内,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前提条件,但是这样的方式出现了价格捆绑、双轨制等问题。
  短期来看,我们现在价格联动,尤其是在民用气的上下游价格联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民用气的交叉补贴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目前推出的阶梯定价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此外还有季节性调峰的问题。可以说,要理顺天然气价格未来要走的路还是比较长的。
  从长期来看,还是需要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结构性改革,实现出厂价格等各竞争性节价格的市场化。现在还是政府在模拟市场,应该推动定价机制完全向市场化转变,这是长期来看的一个重要目标。
  《能源》:短期来看,国内的天然气价格有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
  刘毅军: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短期内天然气价格面临上涨的压力,但要注意的是,近期国际油价出现的下跌态势,从今年6月110美元/桶左右到了80美元/桶以下,这为天然气价格改革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我们现在进口的天然气价格水平仍然较高,因此整个天然气价格还面临上涨的压力。只是说在国际油价较低的情况,市场环境较好,天然气价格涨幅可能不会太大。总的来讲,短期内天然气价格还将面临适度上涨的趋势,而且明年就将实行增量气和存量气的并轨,这个并轨的过程也就是价格上涨的过程。不过,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情况下,价格的涨幅或许可以适度缩小,这样也体现有涨有跌的原则。
  《能源》:您观察近两年“气荒”有什么新的特点?
  刘毅军:
这两年来看,各地为应对雾霾问题,大范围加大天然气利用的力度,如扩大城镇民用气、强制性大范围“煤改气”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季节调峰问题,政府为了预防“气荒”所做的前置性措施,介入力度是比较大的,甚至是超常的。这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夸大了一些地区的供气缺口,这使得相关方面感到压力比较大,也使得一些国际卖家会借机炒作。这里面需要对建设什么样的前置性预防机制去深入探讨,而不是现在这样过多的介入。我觉得还是要更多的引入市场化的手段能够更好地解决“气荒”,而不是让各方面炒作缺口,夸大缺口。
  《能源》:短期内继续发生“气荒”可能性有多大?
  刘毅军:我国的天然气产业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与成熟市场的国家相比,“气荒”(一部分用户买不到气)或“荒气”(即气卖不出去)现象可能还会经常出现,只是程度各不相同。这与产业链发展阶段相关的,也是由产业链特点决定的。而且现在市场化配置的手段尚未完全实现,因此这些都算是快速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预计今年冬季发生大范围持续“气荒”的可能性不大。
  《能源》: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到现在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刘毅军:
从去年开始,推动天然气市场发展有一个新因素——雾霾。它为天然气产业链继续发展提供了动力,大家更关注天然气了。在治理雾霾的影响下,对使用天然气的行政因素就更多了,比如大规模的煤改气,这可能不是完全市场化的。这种行政手段替代市场化手段的方式如果衔接得不好,就可能为长期的商业化运行埋下隐患。这是天然气产业链下一步市场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当然,我们的经济如果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多支撑几年的话,迈过这个困难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应该对于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利用更多注重市场手段的运用。
  《能源》:为了天然气市场更加健康的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刘毅军:从远期来看,与国外比较,中国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未来国内的天然气市场还有较大的空间,今年预计消费量超过1900亿立方米,到“十四五”末期,发展到年市场消费量达到5000亿立方米水平也完全有可能的。为保障这样的需求能得到市场的安全、平稳的供给,应该要加快产业链的结构化改革,同时配合着政府主导建立现代产业链监管体系。但是要让政府把这只手尽快的缩回来,让市场为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而不是过多地依赖政府。要让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以此来增加产业链发展的动力,同时增加进口和非常规资源开发的积极性,这是未来天然气产业链发展所必需的。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短期内大家对天然气价格的承受有困难,需要供求之间要做好衔接,这是需要政府妥善处理的。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