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今年冬天,“煤改气”成为舆论关注的热词。一方面,“大气十条”收官,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蓝天保卫战”捷报可期;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煤改气施工改造未能如期完成,北方多省“气荒”警报频频拉响,群众供暖受阻,天然气价格更是短期内急速向“天价”飙升。..
今年冬天,“煤改气”成为舆论关注的热词。一方面,“大气十条”收官,空气质量的改善有目共睹,“蓝天保卫战”捷报可期;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煤改气施工改造未能如期完成,北方多省“气荒”警报频频拉响,群众供暖受阻,天然气价格更是短期内急速向“天价”飙升。 这引发社会各界发出喟叹:煤改气虽然“净了眼睛”,但却因供暖问题“寒了人心”。 随着天然气供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环保部于12 月4 日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下发《关于请做好散煤综合治理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工作的函》特急文件,提出坚持以保障群众温暖过冬为第一原则,“进入供暖季,凡属没有完工的项目或地方,继续沿用过去的燃煤取暖方式或其他替代方式”。 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 提到“气荒”,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刘满平并不这么看。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他表示,目前的天然气供应状况应该用“局部地区用气紧张”来形容更准确一些,“总体可以保证,局部用气有点紧张”。 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明确将“实施城镇燃气工程,主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列为天然气利用的重点任务。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介绍,事实上,为了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2017~2021年规划,专门配套“煤改气”总体资源保证,防止出现“气荒”。 “坦率讲,今年的天然气供应紧张是预料之外的。”张玉清说,“我个人以为这主要是天然气产业发展过程中估计不足的问题。因为北方地区峰谷差很大,北京市天然气使用峰谷差超过16%。对形势估计不足,加上储备严重滞后,导致今年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上升。” “天然气供应紧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北京燃气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吕淼认为,这其中存在一些外部挑战,首先是天然气资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天然气总量和峰值是矛盾的;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消费端受政策影响较大。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则认为,能源转型中有两个动力,一个是技术可行,另一个是政府改善空气污染的决心,“今天中国液化天然气涨到8000元/吨,也是为了对抗雾霾,都是无奈的选择。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天然气时代,能源转型越来越不只是纯粹的经济、资源禀赋因素,还有其他诸如政治等因素。” “世界能源转型不可逆转。整个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源效率的提高让我们进入多元化时代,尤其是能源结构对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陈卫东表示,社会进步进入到了“维护地球生存”的新高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禀赋、实际经济环境、自身的文化背景,进步程度也不一样,但是能源发展的趋势都是需要转型。” 天然气基础设施薄弱 从国际经验来看,发达国家能源转型之路也是从“煤降气升”开始。张玉清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介绍说,“美国的能源转型过程中,1990年到2014年能源消费增长放缓,但是天然气获得增长;英国为了治理雾霾也是大幅发展天然气,从1965年到1993年完成转型,煤炭消耗占比从60%降到26%,天然气从0%上升到26%;日本是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它的油气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但是从1990年到2014年,日本能源消费趋缓,年均增长0.2%,而天然气年均增速3.6%。” 刘满平认为,重要的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调峰责任落实不到位,不同基础设施连接不够。基础设施除了通用矛盾以外,每个细分范围都存在不同问题。”他解释道,峰谷调节能力弱就会影响用气安全,而企业之间责任不清导致其建设积极性减弱。 “天然气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天然气输送管道、储气设施、液化天然气管道。”刘满平说,“它的作用是什么?桥梁,这个桥梁作用如果发挥好,‘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果发展不好,就会得‘肠梗阻’。” 长期以来,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及其运营情况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刘满平表示,“长输管网的输送能力严重不足是通病,全国还有部分省份没有长输管网,互联互通比较差。”而省级管网的“统一建设”“统购统销”模式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增长,“‘统购统销’相当于目前国家电网的经营模式,上面买电、下面卖电吃差价。层层加价抬高终端用气成本。输配费用在整个天然气价格中的占比高达50%以上。各地定价随意性较高,费用标准不统一。” 刘满平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经建设18座储气库,形成调峰规模64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总量的3%,但仍与美国20%、欧盟25%的比例相比有很大差距。 地下储气库投资成本高、经济性差。刘满平算了一笔账,当前的工作气量单位储存空间投资额高达3~6元/立方米,主要依靠国家补贴。“如果储气价格放开,没有国家补贴或母公司石油公司支持的话,那我们的储气价格将达到多少?这个价格如果过高是否影响终端销售价?”另外,他表示,我国储气库建设资源条件较差,之前储气库建设的空间错配比较严重。 我国天然气运营商基本以上游为主,目前民营企业受地质条件、定价机制的影响很难进入该领域,即使进入也面临如何盈利的困扰,刘满平说。 体制得病,价格吃药? 到底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刘满平认为,目前需要解决几个问题:扩建、提升、开放、互联、安全。“扩建基础设施并不是现在可以满足的,这涉及到总体规模的问题;既然无法短时间内扩建,就要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促进第三方开放,借助外力提高利用率;互联互通,统一不同企业之间的管网技术;解决供气安全问题,最主要的是冬季保障居民供暖,保供是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 刘满平说,我国管网建设出台了很多政策,总结起来为三大类:规划类、产业类、价格类,其中价格类最多,价格政策可以短时间内起到积极变化,“但是体制得病,价格吃药,短时间起到作用,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目标分自然垄断和竞争性环节,把自然垄断管住,把竞争性环节放开,这个目标需要体制条件。“具体说,就是要进一步实现管输业务独立和管网公平开放,现在条件不到位,导致我国价格改革比较纠结,一直在艰难中推进。” 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党的十九大之后的第一个价格改革文件,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意见。景春梅认为这意味着国家对垄断行业要真正开刀了,“紧箍咒应该念得越来越紧了”。 “国际天然气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从非竞争市场走向竞争市场,市场规模也是从天然气初始增长到快速增长、稳定增长。”在此基础上,景春梅将构建天然气交易中心看作是价格改革方面的大举措,“谁形成基准价不是国务院定,而是通过市场选择来定,通过这样的改革促进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在国际上形成话语权。”她表示,我国目前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30%,“交易中心的目的就是提升我国油气的话语权,同时通过价格改革倒逼体制改革。” “当前天然气价格改革也存在问题,特别是今年随着天然气消费爆增,这种形势可能是政策层和业内都没有想到的,这里价格问题再次凸显。”面对这种情形,景春梅直言,“今年天然气消费爆发式增长确实存在问题,表面上是价格问题,实际上是体制问题。” “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加快体制改革。”景春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一直强调,体制改革不加快推进的话,有可能把价改红利消耗殆尽。只有加快体制改革,把竞争性环节放给市场,广开气源,才能增加供给,下游交易通过竞争形成公道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