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空分设备的爆炸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主冷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会引起剧烈爆炸;氧气管道设计和操作不当,会引起燃爆;氧压机带油运行,会引起氧压机燃烧、爆炸;高压氧气瓶猛烈碰撞,会引起氧气瓶爆炸;保温材料珠光砂排放不当,会引起冷箱爆炸……从一些实际..
空分设备的爆炸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主冷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会引起剧烈爆炸;氧气管道设计和操作不当,会引起燃爆;氧压机带油运行,会引起氧压机燃烧、爆炸;高压氧气瓶猛烈碰撞,会引起氧气瓶爆炸;保温材料珠光砂排放不当,会引起冷箱爆炸…… 从一些实际例子来详细阐述空分设备的大爆炸。 近年来国际上空分设备影响最大的的一次爆炸是,马来西亚法液空生产的80000m3/h空分设备的大爆炸。该套空分设备于1997年12月25日圣诞之夜在马来西亚滨吐鲁(Bintulu)壳牌石油中间蒸馏工厂发生了空前的恶性爆炸事故。这套空分设备由法国空气液化公司(简称“法液空”)设计制造,于1993年投产,有开工率达97%的良好运行记录。这是一套用分子筛净化空气、上塔为铝填料塔、具有下流再沸器的气氧压缩流程。设计氧纯度为99.5%,为解决供氧不足,运行氧纯度为98.5%。 这次爆炸开始于冷凝蒸发器,并扩大到塔身,爆炸的碎片逬飞到周围100m。据说爆炸声响距离200km也可以听到,爆炸使5km内的窗框玻璃粉碎,并导致周围设备遭到很大损坏,飞出的金属还击破了石脑油和煤油储罐而引起大火。附近的一座液化天然器设备虽受些损伤但仍在维持生产。空分设备仪控室因有建筑物与空分设备隔挡仅有轻微损坏。又由于爆炸发生在圣诞之夜,工厂人少,只有少数人受伤(包括液化天然气厂),而无人员死亡。 这场事故损失巨大。壳牌公司估计,这套中间蒸馏工厂要恢复生产至少需要一年半时间。 事故发生后,法液空组织了专门工作组到现场调查研究,并怀疑爆炸与近期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产生的烟气污染大气(据说在火灾期间事故当地的大气能见度为10m)有关。 近年来国内一共有三次比较典型的大爆炸。 第一次是XX钢铁厂“6000”空分主冷爆炸,整座空分塔摧毁并报废。 第二次 XX乙烯化工有限公司“6000”空分塔爆炸,冲击波使方圆500m的门窗玻璃粉碎,死亡4人,3人重伤,100余人轻伤。第三次是XX钢铁公司制氧厂“1500”空分车间爆炸,死亡22人。 这些爆炸除了XX钢铁公司制氧厂“1500”空分车间爆炸以外,其它均为主冷爆炸。都是主冷里碳氢化合物超标所引起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每8小时分析一次主冷液氧的乙炔含量,乙炔或碳氢化合物在液氧中的含量极限值规定如下:
当液氧中乙炔或碳氢化合物含量过高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 增加测定次数,尽快地查明含量增高的原因,进行消除。 (2) 增加液氧排放量。 (3) 检查分子筛吸附器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4) 如果采取措施后,乙炔或碳氢化合物含量仍然增长,已达停车极限值时,则应立即停车,排除液体,对设备进行加温解冻。 为防止乙炔的局部增浓和二氧化碳的堵塞, 冷凝蒸发器板式单元必须浸没于液氧中, 一定要避免在低液面下长时间运行。若液面过低应立即增加制冷量,使液面上升到规定范围,但也不能升得过高. 否则会导致液体淹没填料,造成淹塔。最好是在线分析,随时随地都在监视着主冷液氧中的乙炔含量和碳氢化合物的含量,看它们是否超标了。再一个就是这些仪器,在线也好,不在线的也好,一定要定期校正。 对分子筛纯化系统的操作,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分子筛纯化器的管理, 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切换装置"管理。每星期需对纯化器检查一次, 看再生和冷却期间有否达到规定的温度, 切换时间是否符合规定, 如有异常, 应进行调整。纯化器使用二年后,要测定分子筛颗粒破碎情况。必要时,要全部取出填料过筛, 除去微粒, 一定要仔细地吹刷过筛, 以清除沉积在上面的微粒和粉末。要按规定加添或更换分子筛, 不得选用未经鉴定的分子筛, 并且要确保吸附层达到规定厚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膜式主冷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存在着不安全性,特别是膜式主冷产生氧化亚氮的问题,有人对液氧和产品气氧分别作了N2O含量的测量分析,液氧中有明显的N2O。鉴于分析仪的精度为10-8,产品气氧未测出N2O含量。因此可以认为进入冷箱的N2O基本都积聚在液氧中。就加工空气量为61000m3/h的12000m3/h空分设备而言,如10%的N2O穿过分子筛吸附器进入装置,每昼夜也有87.8gN2O在液氧中聚积下来。如果没有液氧排放,经过一年运行,将有32 kgN2O积累在空分装置中,其中大部分N2O不能溶解在液氧中,造成大量N2O固体的积累。固体N2O除了造成装置内局部通道的堵塞外,还将对膜式冷凝蒸发器造成更大的危害。 在膜式冷凝蒸发器板翅式通道中,沿壁面向下流动的液氧迅速蒸发。由于种种原因,每个氧通道上的液氧膜并不是很均匀的。在液氧膜很薄弱的通道处,N2O会附着在壁面上,并积累起来,长期运行就可能堵塞该液氧通道,使该通道液氧不能流动。通道上部液氧不断蒸发、补充、再蒸发,使该通道中碳氢化合物浓度不断提高。众所周知,浓聚的碳氢化合物在沸腾的液氧中引爆的危险性是很大的。 许多专家和空分设备的使用厂家,对空分设备的制造材质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们认为化学性质活泼的铝会产生二次反应,即主冷因碳氢化合物超标而引起爆炸,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促使铝燃烧,从而引发更为猛烈的爆炸。因此,他们提出上塔的第一层填料,应为铜质填料。 空分设备的爆炸是触目惊心的,但只要处处注意到空分设备的安全防范,空分设备又是一个很温顺的设备。总的来说空分设备的大爆炸的几率是很小的,仅为千分之几,而空分设备的小爆炸的几率稍多一些,我们称为微爆。主冷单元拉开了一道很小的口子,比如说一厘米长,或一个黄豆粒大,或鼓起了一个小胞子,操作人员可能一点儿都不知道,空分设备还和往常一样开在那里,并无什么异样。 书报杂志上主要提及的是主冷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引起了剧烈爆炸,这是问题的最主要一面。但是,关于冷箱的爆炸几乎是从未提及过。 国内出现过二次让人胆战心惊的冷箱大爆炸。第一次是X化10000m3/h空分的大爆炸。大约在1990年前后,当时是“10000”空分漏液要停车检修。空分设备按正常操作规定,先排液,再加温,然后排珠光砂,排珠光砂的时候,出现了错误的操作,首先打开了冷箱最下部的人孔,进行排砂,没多长时间,就听到一声巨响,下部人孔的珠光砂喷出7、8米远,整只高40米的冷箱在前后、左右晃动,好象马上就要倒下来了。事故以后再看冷箱,整只方冷箱,已经变成了圆冷箱,280号的工字钢,槽钢全部向外弯曲,鼓了出来。 事故发生以后,全国的空分专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云集X化。众说纷纭,无法形成统一意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二种说法。第一种,珠光砂中浸饱了含氧量极高的液体,人孔一放珠光砂,内压迅速降低,大量液体瞬间变为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形成爆炸。第二种说法是,珠光砂中浸饱了含氧量极高的液体,下部人孔一放珠光砂,物体突然分离可能会有静电放出,又有液氧,又有珠光砂粉末,于是产生了爆炸,最后形成不了统一意见。二个月以后抢修完毕,并网送氧。这一次爆炸内部的容器设备,除了上、下塔有倾斜以外,所幸的是,其它基本没有损坏。 第二起是2001年,X钢“6000”空分冷箱大爆炸。当时的情况是V701阀,即液空进粗氩冷凝器调节阀后漏,漏洞较大,当时珠光砂中也浸饱了大量液体。正常停车后,排液、加温、最后排砂。据说是从冷箱下部的珠光砂排放口排砂。没多久,也是一声巨响,板式冷箱顶盖全部掀开,方冷箱也变成了圆冷箱。制造厂家,安装公司抢修一个半月时间,重新开车,投入运行。 从这以后,空分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在理论上无法下定论;书刊,杂志宣传相对也少一些。但不管怎么样,要重的是在于防范,要杜绝这一类事故的再度发生。所有空分设备的制造厂家,首先对空分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说明书作了更改。其内容是这样的: 珠光砂的排放,必须首先打开主冷箱顶部和板式冷箱顶部的所有人孔。全量通入冷箱密封气进行彻底加温,与此同时,冷箱内的所有设备必须加温至常温。然后,检测冷箱内气体的含氧量,若其含氧量超过20.95%,则应将整套设备静置等待,直到符合标准。珠光砂的排放必须从冷箱顶部开始,逐渐向下排放。下部人孔(包括珠光砂排放孔)严禁直接打开。珠光砂的排放速度应该缓慢,若有冰块,必须从冷箱顶部取出。采取以上措施是为了防止静电和无法估计的物理、化学反应,而损坏设备。 最近在空分设备的安装中,又出现了第三种类型的爆炸,即氢爆炸。众所周知大型空分设备,多为铝制设备,它能以多种原因产生氢气,比如阴雨受潮,碰到空气中的CO2,它会产生氢气……,总之不断产生的氢气,会在密不透风的某个地方积聚起来,安装工人一去切割,施焊,就会引起猛烈的爆炸。所以,所有的铝制塔器设备必须在地上横卧,割去封头,才能就位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