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我国的石油工业经过几代人的奋力拼搏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至2004年,我国成为年产500亿m3天然气的产气大国,这些都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能..
我国的石油工业经过几代人的奋力拼搏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世界第五大产油国;至2004年,我国成为年产500亿m3天然气的产气大国,这些都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对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2004年前8个月中,机械、汽车、钢铁、电子四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表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特征,而重工业的增加值的耗能明显高于轻纺工业。在近一个时期中,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是必然趋势,而城镇人口平均耗能量为农村的3.5倍,城市化的进程也大大推进了能源的消耗。 尽管目前我国人均消耗能源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5%左右,远底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重工业化为主拉动工业增长、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人均住房面积增加、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的迅速提高、家电拥有率的快速提高等)、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是耗能大的产业!)的发展过程等都对能源有着较高的依赖性。 我国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我国用20年的改革开放时间实现了经济总量的翻两番。此间政府一直关注节能工作,节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但是政府行为对节能的管理偏重工业、忽视交通和建筑节能;偏重行政管理,忽视激励措施;偏重政策制定,忽视贯彻执行;偏重技术改造,忽视技术创新;中央政府关注程度高、地方政府关注程度底。可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走出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扩张和外延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必须面临两个难于避免的情况:石油消费的显著增加;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才能满足国内需要。我国对进口石油的需要量从1995年的7.6%到2000年的33.8%,直到2004年的50%以上,增长速度惊人,到2020年,石油对进口的依赖量将高达60%。在重视石油安全的同时,节约能源、尤其是许多领域不可替代的石油天然气的节能应该被重视。 未来我国节能潜力可以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结构变化与加强管理所带来的节能,即“间接节能”,又称“结构节能”,另一部分则是单耗下降所形成的节能潜力,即直接节能,又称“技术节能”。 结构节能势在必行 据2004年版的《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道,我国政府机构(公共部门)是耗能大户,2000年全国政府机构能源消费量达57.2百万吨,其中石油18.6百万吨,其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 所以,节能首先不应仅仅是通过技术、政策和体制的改进来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而且取决于人们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改变。 首先,政府应该明确构建节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政策,就是动员和推进全社会所有领域厉行节能,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能效,从而取得比常规大得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构建节能型社会,就应该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我国经济的高增长仍然是靠消耗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的低效益增长。2003年我国消耗了2.6亿吨钢,约占世界的1/4;15亿吨煤,约占世界的30%;8.2亿吨水泥,占世界的1/2以上;消耗了2.5吨石油,1.89万亿千瓦时电;而GDP仅占世界总产值的1/30,单位GDP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3.4倍。2003年,能源供应短缺的“瓶颈”再度严重出现。虽然国家已经加大能源建设的投资,包括在海外石油天然气进口多渠道的寻找等等,但强化节能更为重要,它无疑是最现实、最经济的做法。 各国的现实表明,厉行节约与扩大内需并不矛盾,反到会使能源和耗能产品需求量大增,通过改进技术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向用户提供的能源服务或耗能产品价格会下降,用户会购买更多产品和服务,这就是著名的“回弹效应”。 节能型社会的构建,提倡“绿色消费”、建造健康住宅、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人轿车的过分泛滥、可以抑制高消费的浪潮,改变过去那种用过即扔的消费方式,选择节能产品,改驾车为公交车等等,从而营造文明健康的高品质小康社会和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技术节能势在必得 我国政府近来加大了有关节能的研究工作。无庸讳言,随着境外重工业、化工业、制造业的涌入,国内对能源的消耗量必定会不断增加,同时,对我国境内的环保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关键是如何从技术角度来实施节能措施,由国务院组织的一大批专家学者经过数年的调查研究,认为我国的能源消费有以下几个特点: 煤炭消费全面反弹,电力总体平衡、趋于紧张,油气消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示着我国能源需求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渐降,油气水比重趋升,预示能源结构向优势化方向发展,但对我国优质能源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终端能源消费构成中,油、气、电等高效清洁能源快速增长,将对其供应提出新的要求;能源消耗中,工业仍然是第一大户,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不会有多大改观;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用能还很低,但率先进入小康社会的发达省市的人均用能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极其复杂,大致可以认为: ①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能效水平偏低的根本原因,加上使用上的管理问题,实际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国外先进水平; ②设备规模小是制约产品单耗降低的重要因素,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经济规模,许多高效能的技术无法采用; ③原材料与工业路线的差异是造成国内外能效差距的主要原因。过去几十年中我国过分依赖国内资源组织生产,一旦大量进口,由于工艺路线的差异,就会造成能源的过多消耗。 此外,人口增长与老龄化、城市化的大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政策的调整等等也会给节能提出更大的要求。 强化节能、全面提高能效水平,对引导未来中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交通、民用/商用等潜在能源需求比较大的领域、及早制定能效政策会产生很大的节能作用。计算机模拟表明,强化节能可以使能源消费增长减少15%~27%。对工业部门指定严格的能效政策也会产生明显的效果。节能政策现有生产能力的改进仍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