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由中国驻坦大使馆召开的2014年公共外交总结表彰暨任务部署会上,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简称中油技开)在50多个驻坦中资机构、企业、华侨华人社团中脱颖而出,荣获2013年度中国驻坦公共外交先进集体。
2013年,中国石油坦桑尼亚天然气处理厂及输气管道项目,通过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增加当地就业,关爱当地员工,受到当地媒体广泛宣传,得到坦桑尼亚政府和民众的拥护,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成为中坦关系的正能量和中坦新时期友好合作的新坐标。
挑战寻求突破
由中油技开联合管道局、工程设计西南分公司负责执行的坦桑尼亚天然气处理厂及输送管线项目,是解决坦桑尼亚能源短缺的民生工程。但2012年年底开工以后,工程受到了当地的一些阻碍。
面对挑战,中油技开迅速反应、统筹兼顾,在驻坦使馆和集团公司的领导下,迅即组织多次调研,深入管道沿线政府、社团、村庄、学校等,掌握第一手资料,寻求公共外交的突破口。根据可行性分析、效果预测和对形势的研判,迅速制订了积极有效的公共外交实施方案。
与此同时,坦桑项目不断加强与坦各级政府部门、业主以及沿线社区组织的联系沟通,建立了从政府到民间多渠道、多层次的公共关系,为扭转被动局面,推动项目工程建设的稳步实施奠定基础。
奉献付出真爱
为当地学校提供帮助是项目开展公益活动的重点。去年7月,项目实体开工后,8月,就为卡塔维地区Kakuni小学扩建改造捐赠了善款。10月,成功组织了对姆特瓦拉地区Madimba村和Msijute村小学的捐助活动,捐助了教师教案、书籍,各种学习用品以及足球等文体用品。11月,坦能矿部常务秘书带领能矿部的高层官员见证了项目在Msijute村小学校组织的捐建图书馆和运动场签约仪式。
雪中送炭打水井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根据当地实际需要,项目陆续在堆场和营地等先行打水井10口,为村民提供饮水便利。林迪地区Kiranjerange村地处山区,严重缺水,去年5月到7月,坦桑项目连续打了4口井才终于打出水。目前,Kiranjerange村每天来水井取水的村民约400人次,最近的一个村庄100多户人家及4公里内的村落都用上了这口井的水
此外,在管线源头的两个天然气处理厂所在地,项目在处理厂的设计和建设中增加了为当地提供清洁饮用水源的设施,增设了大容量的海水处理净化设备和100立方米的储水罐,每小时可提供10立方米的饮用水。
项目建设惠及沿线人民,大量解决了当地就业问题。截至今年2月底,坦桑项目雇用当地员工超过2000人。同时,项目经常在平时和重要节日时慰问在现场工作的当地员工,派人参加当地员工的婚丧嫁娶活动,使不同国籍的员工感情更深了。很多当地员工表示:“我们愿意和中国石油人一起加快建成这条凝结着中坦人民友谊的天然气管道。”
融和赢得民心
项目在运作过程中,因势利导,通过当地媒体宣传为项目建设加油鼓劲。每逢开工典礼、管道开焊等仪式和活动,项目都邀请当地政府、媒体、各界人士和周边民众参加,展示项目建设和中国石油的良好形象在当地反响良好。加大对外正面传播的力度,让更多的当地人民了解项目的重大意义和中国企业对当地的贡献。
项目在公共外交方面的努力和合理举措,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捐助姆特瓦拉地区学校的过程中,参与多次捐助活动的当地官员、民众、学生近2000人,盛况空前,闻讯赶来的周边国际友人也观摩了捐赠仪式。当地官员和知名人士在发言中认为,中国公司不仅帮助坦桑尼亚建设天然气管线,而且关爱沿线村落和学校,充分体现了从中坦老一辈领导人开始建立起的世代友谊。
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山不动,你我在动。我们随时都会相见,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中坦友谊的种子已深深植根于坦桑尼亚孩子的心中。
坦桑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坦桑尼亚节约至少10亿美元的外汇,有利于坦桑尼亚的环保,对加快坦桑尼亚的工业化进程,推进东非共同体的一体化等有着深远的意义。今天,越来越多的坦桑尼亚人民重新认识了这个项目,称赞这条管道是“新时期的能源坦赞铁路”。今年春节前,坦桑尼亚总理平达在考察项目时,称赞说,项目造福当地的善举为保工期、保质量创造了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目前,坦桑项目所有15万吨、548公里钢管全部到坦,现场管线焊接超过320公里,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建设与公共外交双管齐下,已成为中坦新时期友好合作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