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3月30日消息,2009年冬天,气荒、电荒、煤荒集中爆发,将中国能源价格改革再度推上前台。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资源税改革势在必行,石化行业应为此做好充分准备。
中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推动天然气市场发展。近年来,国内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8%的速度递增,远远超出2.5%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国内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利用海外气源来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必然。专家估计,2010年进口天然气可占中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20%-30%,到2020年,这一比例有望达到50%。
对海外气源依存度的提高,使中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矛盾逐步凸显。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对天然气进口价格和长输费用实行严格管制,其最大特点是价格调整频度低,与国际主要能源产品价格之间的关联度较小。因此,改革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以煤炭价格为合理参照系
目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与天然气所占比例相当,为24%。在西方发达国家,天然气价格大多采用与原油直接挂钩的等热值计算公式来确定。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量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接近70%,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状况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未来中国天然气的主要竞争性能源是煤炭。
尽管不同能源的能源转换效率、初投资以及环境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但在市场环境下,它们的价格比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以美国为例,在2000年以前,美国工业用天然气与煤炭的能源比价稳定在2倍的水平。2000年以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天然气对煤炭比价稳定在3.5-4倍的水平。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仍然是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符合中国国情的天然气对煤炭的能源比价应为2-3倍。当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百姓对价格的承受力不断增强,这一能源比价可以动态调整,逐步达到3-4倍的水平。2005年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天然气对煤炭的比价一直维持在4-5倍的水平,城市燃气推广困难。2005年以后,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国内煤化工产业飞速发展的影响,国内煤炭价格上涨较快,不少地区的天然气对煤炭的能源比价下降到2.5-3倍的水平。在这样的比价体系下,天然气的推广阻力明显减少。
确定合理的中长期价格
为应对天然气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中国政府决定大规模引进中亚、俄罗斯与缅甸的天然气资源,在沿海地区建设一批LNG接收站,引进中东、东南亚等地的天然气资 源。在扩充气源的情况下,价格成为天然气推广的最重要因素。
有报道称,中亚天然气资源到中国的边境价达2元/立方米以上,中国和俄罗斯也一直因为价格问题未能就北气南下达成一致意见。实际上,由于目前天然气的定价基本以长期合同为主,对长期贸易合同的估值、通货膨胀预期、交割地点、运输方式、离岸或到岸等因素作出假设,单一的数字并不具有可比性。
增强国际议价能力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是国际天然气市场主要的买方,美国紧随其后,美国和日本、韩国驾驭国际天然气市场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别。
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需求完全依靠进口,其定价与国际原油价格绑定。美国目前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大约为20%,其中源自加拿大、墨西哥的进口管道天然气占85%,进口的LNG所占比例很小。此外,美国具有很强的天然气储备能力,在国际LNG市场上主动性较大,议价能力较强。
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看,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起补充作用。中国拥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气产量,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发展迅速,这些是中国能够在国际天然气价格谈判中取得主动权的重要保障。从内在因素看,中国天然气资源开采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竞争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不断增强,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天然气价格谈判中取得主动权。
在国际上,天然气价格经历了与原油价格直接挂钩、按等热值计算的“直线价格公式”向“S曲线价格公式”,甚至“电力库价格指数公式”的演变。主要竞争性能源不同,天然气价格公式适应的对象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直线价格公式”参照原油、轻油、燃料油等价格的比重较大;“S曲线价格公式”参照煤炭、管道天然气等其他能源价格的比重较大,而“电力库价格公式”更多参照电力价格指数。显然,对中国而言,应该尽可能谋求以煤炭为参照系的价格指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气资源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有序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目前中国面临的国际能源供需格局和发展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能源需求总量较大,增速较快。居民用气在终端应用领域中的比重有限。天然气制油、天然气制甲醇等技术的商业化使天然气和原油的价格有逐步靠拢的趋势。这些因素使中国依托天然气资源、实现清洁化生产困难较大,通过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调节资源,其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为了与未来需求相适应,天然气价格改革势在必行。合理的定价机制,必须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其他能源,尤其是与煤炭的比价关系,同时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