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炼”油荒如何缓解?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1051次    时间: 2012-04-11 03:40:19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我国“地炼”(地方性炼油厂的简称)特别是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炼油工业发展迅猛。据2009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地炼规模已达6000万吨,发展至今,炼油能力预估已突破1亿万吨。  “与此同时,地炼发展最大的瓶颈也逐渐显现,那就是原料的短缺。”山东省燃料油协会副秘书..

关键词:地炼 如何 缓解
分享到:
我国“地炼”(地方性炼油厂的简称)特别是以山东地炼为代表的炼油工业发展迅猛。据2009年统计的数据显示,地炼规模已达6000万吨,发展至今,炼油能力预估已突破1亿万吨。

  “与此同时,地炼发展最大的瓶颈也逐渐显现,那就是原料的短缺。”山东省燃料油协会副秘书长余羽华指出,进口燃料油作为加工原料是地炼原料的主渠道之一,随着供油方如俄罗斯、中东等发展深加工装置,收紧资源出口,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油荒”已成为山东地炼生存的最大威胁。据悉,山东地炼的开工率很少超过50%,甚至有时只有10%~20%。

  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山东地炼企业的油源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计划内的配额原油,平均每家5万~8万吨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二是从国外进口的燃料油,也就是经过初次加工的重油;三是回收分散于主要油田核心区之外“散井”的原油。

  据卓创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约为8270万吨,占全国地炼的60%,西北地炼占13%,其余分散在东北、华南等地,不成规模。就整个中国炼化一次加工能力5.86亿吨来说,山东地炼占据了超14%的比例。国家计划的配额相对于地炼的需求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山东地炼企业多年来都是依靠进口国外的燃料油来维持基本的生产。

  而在进口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生存,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地方炼油企业正在逐步“投靠”到国内石油巨头的羽翼之下。其结局不是被收购,就是被控股。

  在3大集团里,中海油在收购兼并地炼的动作比较频繁,引起的争议也很大。中海石油炼化与销售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张胜军直言,“有人认为这是一条发展下游产业的路径,可以发展炼油业务、发展炼化业务,但是也有人认为终究不符合中海油的企业形象。”

  张胜军表示,在今后一段时间之内,除非出现形势大的变化,中海油在兼并地炼方面不会有新的动作。

  而据媒体报道,山东地炼市场基本已经被国字号石油巨头瓜分完毕。壳牌、SK、BP等外企也不甘落后,抢占市场先机。在缓解地炼对于原料油的“饥渴症”的同时,国内炼油企业的格局也在加速洗牌中。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