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涨多跌少”是谁的“必然”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971次 时间: 2012-05-13 15:58:2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5月10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这是今年以来我国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格。针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的质疑,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内汽、柴油价格与国际市场趋势总体上一致;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油价必然..
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从5月10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这是今年以来我国首次下调成品油价格。针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多跌少”的质疑,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内汽、柴油价格与国际市场趋势总体上一致;根据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国内油价必然是“涨多跌少”的。(5月10新华网) 确实,上次涨价时国际油价涨幅超过10%,这次降价时国际油价降幅只有4%,所以国内油价上次每吨上调600元,这次下调330元,幅度显得非常合理。可是,如果以最受公众关注的纽约国际油价看,2月8日国内第一次上调成品油价时,国际油价是99美元每桶,彼时的国内成品油价是8580元每吨;如今,国际油价已经跌到了95美元每桶,可是下调后的国内成品油价却是8850元每吨。 这样的价格倒挂,足以作为舆论质疑国内油价“涨多跌少”的依据。可是,有关方面却总爱引用2009年新一轮上涨行情以来的数据对比,以说明国际油价涨得更多。猫腻在于,2008年的国际油价大跌,我们根本没有跟着急跌,而是在半路上就搭了个梯子,直接进入对面的上升通道。别人是从谷底到谷顶,我们是从半山腰到谷顶,两者怎么具有涨幅上的可比性?跟国际油价相比,国内成品油价是否“涨多跌少”,不同的比较方法会有不同的结论,然而这并不应该沦为一个数字游戏,或者“大忽悠”式的脑筋急转弯。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油价调整机制,存在很多的人为控制因素,石油巨头可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消费者却不在决策的现场,最后的结果究竟会有利于在场者还是不在场者,不言自明。就拿这次来说,之所以迅速下调,显然有减小调价幅度的考虑。如果5月10日不及时调价,三地原油变化率仍旧会向负值移动,到本周末会达到-5%以下,如果届时再调价,幅度将在每吨400~500元之间。 在油价的上升通道中,国际油价连涨22天的可能性要远大于连跌22天,因此上涨过程能够及时跟上,下跌过程却几乎全被省略。这样的“涨多跌少”也许可被称为“必然”,可是显然很不合理。一来,“连续22个工作日”的调价机制,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严重滞后;二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跟踪体系反而将最受国人关注的纽约油价排除在外;三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价格利好被完全忽略。所以,只要改变制度上的不合理之处,无论是次数上还是幅度上的“涨多跌少”,都远未可称“必然”。 经济常识告诉我们,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必然”地“涨多跌少”;如果油价的确呈现出“涨多跌少”的格局,只能证明我们的调价机制本身是有问题的。从2005年6月25日的4400元每吨到2012年的5月10日的8850元每吨,我们的国内油价已经翻番,“必然”的“涨多跌少”,画出了漂亮的上升曲线;可是,同时段的国际油价却在40美元到140美元之间上下波动了整整一个来回——“涨多跌少”究竟是国际油价的必然,还是我们特殊的“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