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近日,党报《人民日报》称我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研发设计成功,舆论反映可谓是“有喜有忧”。支持一方,认为这将对我国能源产业是一大利好,可以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支撑;反对一方,举出德国近年来“去核”的例子,认为基..
近日,党报《人民日报》称我国唯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研发设计成功,舆论反映可谓是“有喜有忧”。支持一方,认为这将对我国能源产业是一大利好,可以成为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支撑;反对一方,举出德国近年来“去核”的例子,认为基于核电安全因素,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核电,我国也应该逐步实现“无核化”。 对于反对一方的理由,可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因为,无论从我国的能源发展情况,还是德国的能源转型现状,都使得“无核化”的目标成为想象中的“空中楼阁”。 首先,从我国的能源发展情况说起,从需求角度来看,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7.6亿吨标准煤,相比2012年增速为3.9%,高于世界同期2%左右的增速;普遍预计,未来几年,由于我国仍旧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带有重工业化的特性,我国能源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供给角度来看,截至2011年,我国矿物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约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4%,我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1145亿吨,但是储采比仅为33,煤炭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低,常规化石能源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2013年,我国净进口原煤3.3亿吨,进口原油2.8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天然气进口量为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1.6%,随着世界油气资源供应集中度越来越高,能源供应安全成为地缘政治斗争的焦点,会对油气进口大国的能源安全、经济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其次,我们来看看从德国“去核”以来的影响,自德国2011年宣布逐步废弃核电厂,全力发展风力等再生能源,但计划实行至今仅18个月,废核付出的昂贵代价开始浮现。能源转型的费用须由全民埋单,德国消费者除了支付用电的费用外,还要另外缴付额外的“绿色电力分摊费”,导致家庭电费持续飚涨。2012年1月起,德国消费者缴付附加费,将从目前每千瓦时3.6欧分上调到5.3欧分,涨幅将近50%。德国消费者常年缴纳的电力附加费,是为了确保可再生能源生产商的投资能够取得高于市场的回报。也就是说,德国的“去核化”历程,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建立在过度依赖补贴,提高电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之上。 虽然,德国目前开展能源转型“2.0版”,发展以过剩的风电和光伏电电解生成的氢气与沼气洗气后排出的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制备合成甲烷,称为E-Gas。然而,这项氢气相关的储存技术并不被德国国内完全看好,有专家认为这项储能技术太贵,并且这种氢储存过程的能量消耗几乎在50%左右。 为了把德国北部的风电、南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送出,德国电网发展计划需新建2800公里线路,更新升级换代2900公里的老电网线路。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德国电网的建设完全跟不上计划,建成量还不到300公里。为了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以及关闭了大量的核电站,德国重启燃煤电厂以应对电力的不稳定性,煤炭已经占到德国电力需求的42%,碳排放量持续走高。目前德国将近六成的能源需要进口,不得不从俄罗斯进口燃气来调峰,可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的效应大大打了折扣。 回到我国的核能产业,我国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常规化石能源供应能力不足、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结合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教训,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并不像想象中容易,我国发展核能发电,乃至于内陆核电,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核电必须成为我国能源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版图。 我国至今已经探明大小铀矿300多个,2008年在新疆伊犁地区发现我国第一个万吨级浸砂岩型铀矿,预计我国潜在铀资源储量超过数百万吨。即使根据公开资料,除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和实现“走出去”,我们对核电品牌“华龙一号”的更多优点不得而知,但是省掉的大批专利费势必会降低核能发电成本。如果“华龙一号”技术能够提高对核燃料的利用率,达到60%~70%的水平,而不是之前的1%,那么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可用量将会大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