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墨或成下个稀土:20年内将耗尽 美日等以购代采
责任编辑:zoko    浏览:750次    时间: 2014-06-17 09:18:1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低价出口原料,高价进口产品  中国石墨会成下一个“稀土”吗?  作为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主题,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可由石墨获得)进入应用领域已呼之欲出。许多科学家认为该产品是革命性的新材料,将推动电子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

分享到:

低价出口原料,高价进口产品

  中国石墨会成下一个“稀土”吗?

  作为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主题,石墨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可由石墨获得)进入应用领域已呼之欲出。许多科学家认为该产品是革命性的新材料,将推动电子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撬动至少千亿级的产业链。

  目前探明的全球天然石墨储量约为7100万吨,其中中国储量约为55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77%,居世界首位。然而,同样占全球储量的70%以上,同样是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石墨却并不如稀土那样受到重视。我国石墨产业并不理想,长期处于产业链条中的原料供应者。

  “中国石墨界如果再走低端路线,恐怕就连做苦劳力的资格都没有了!”中国石墨行业协会轮值会长、内蒙古日新集团董事长张彬对中国石墨产业的现状十分担心。他认为,石墨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比稀土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层面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产业的转型升级。

  早在5年前,在能源行业转征战多年的张彬,以51亿人民币的巨资投向了石墨深加工,目前日新集团规模已经成长为中国石墨行业第一、全球第二。

  石墨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具有耐高温性、抗热震性、导电性、润滑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可塑性等众多特性,一直是军工与现代工业及高、新、尖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石墨应用范围广泛。曾有专家预言:20世纪是硅的世纪,21世纪将是石墨的世纪。

  石墨的尴尬:

  低价出口原料,高价进口产品

  我国石墨出口价格长期保持在每吨3000~4000元人民币之间,但经国外加工提纯再进口至中国,价格便成了10万到20万元人民币每吨。

  根据我国海关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石墨出口量约为58.55万吨,进口量为7.6万吨。这样的进出口格局已经持续了近30年。

  “没有国内下游生产企业的强大,原料出口便没有定价权,没有自主产品在市场上的打拼,进口产品同样会卖我们天价。”张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如果不改变石墨行业的格局,再过20年,中国将无石墨可采!”

  张彬的话并非危言耸听,黑龙江省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约有近千家石墨企业,石墨资源滥采乱掘、采富弃贫、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开采和加工呈现无序化状态。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方式和速度,最多20年,国内已探明的石墨资源将消耗殆尽,届时中国将从国外高价进口石墨,由石墨大国变成石墨贫国。

  黑龙江奥宇石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金柱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石墨初级产品大约以每吨3000元~4000元价格出口,但被加工成一个人工心脏瓣膜,价格高达12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认为:由于我国并不掌握石墨深加工核心技术,而先进石墨加工技术被美日欧盟等少数国家垄断,导致我国石墨资源“低出高进”,外国“以购代采”的状态长期存在。

  与此同时,更多的乱象也发生在销售领域,由于大多为原料销售,市场秩序混乱相互竞价成为常态,致使资源低价流失海外。

  全产业链模式初战告捷

  谈及石墨产业,张彬认为不缺资金,不缺市场,主要缺人才。

  2011年,张彬旗下瑞盛新能源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启了世界微晶石墨深加工的攻关之路,进而研究微晶石墨在等静压石墨锂离子负极材料上的性质和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同年与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高导热石墨材料成为世界领先。2013年底,瑞盛新能源与清华大学在石墨烯基导电剂项目上再度合作。

  此外,张彬还曾不惜千万元重金在国内买专利,并组建了100人的科研团队和自己的实验室。目前,瑞盛新能源已经拥有10多项国内专利技术和12个主打产品,虽然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距依然很大,但让张彬感到欣慰的是:2013年,瑞盛新能源六大产品上市,中国石墨进口价格明显下降,而一直被一家瑞士企业垄断的一次导电剂产品,在瑞盛新能源全面推出同类产品后,该企业已于2014年元月宣布在中国停止供货。

  虽然初战告捷,但张彬并未放松,他认为,全产业链模式仅仅是开了个局。

  2010年,张彬开始整合内蒙古石墨矿资源,拿下了中国唯一未被大规模开采的大鳞片天然石墨矿——内蒙古兴和石墨矿,整合了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墨矿。由此,张彬一举占据了中国石墨资源的五分之一。

  随后,张彬投入33亿元人民币,打造了一个中国石墨高新产业谷。张彬的远景规划是,打造中国唯一一个石墨全产业链生产和研发基地。

  石墨应借鉴稀土管控模式

  目前,我国石墨产业受制于人的现象明显。张彬举例说,我国核电站使用的“各向同性石墨”几乎全部来自日本的东洋碳素,每吨价格约45万元,成本不过5万元,由于国内长期技术落后,价格主导权一直掌握在美日手中。

  张彬认为,企业科技水平提升的保障是行业能在规范的环境下运行,这方面还要依赖于国家和地方对行业的整顿和对企业的严格准入。

  由于储量占全国的60%,黑龙江省对石墨的关注度一直较高。2011年,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中国工程院9位院士和中国石墨产业领域27位专家谋划石墨产业做大做强的方法和措施。内蒙古则是以矿山资源整合的模式率先清理了小企业的低水平开采,引入龙头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开创了一套全新的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要确保石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借鉴稀土资源管控模式,从全国范围内调控石墨产能,鼓励科技研发,统筹规划石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石墨产业扶持、统筹规划石墨产业,保护性开发石墨资源是当务之急。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