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环保是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刚刚过去的“节能周”这段极具号召力的日子里。从北京到深圳,低碳节能的论坛一个个开得热火朝天,“碳金融”、“碳交易”这些尚未被民众熟知的名词已然成为了被探讨的热点话题。 何谓碳金融?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
环保是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刚刚过去的“节能周”这段极具号召力的日子里。从北京到深圳,低碳节能的论坛一个个开得热火朝天,“碳金融”、“碳交易”这些尚未被民众熟知的名词已然成为了被探讨的热点话题。 何谓碳金融?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由《京都议定书》而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2013年是中国碳交易元年”这句话对于相关业内人士早已耳熟能详。近期公布的《中国低碳金融发展2014年度报告》对我国碳排放趋势预测,称202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世界的三分之一,碳排放压力的巨大也预示着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潜力。 不难看出,国内以碳交易为主要内容的碳金融的发展前景正在人们的眼中折射出绚烂的光芒。大家都在热情友好地对这个被寓于美好未来的名词打声招呼:你好,碳金融! 是的,碳金融,你好!目前我们对你还也只停留在初识的程度,即使你被各大媒体视为未来的“高富帅”,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你在国内仍处于被研究的初级发展阶段。 纵观全球,有“欧盟模式”、“澳洲模式”、“日本模式”等不少例子可以借鉴,可你想要走出有自身特色的“中国模式”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简而言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目前,国内碳交易试点早已启动,运作也算顺利,可如何从试点走向全国性市场,这其中涉及的定价等问题让专家一谈起就叹气。作为碳金融发展基础的市场化机制,碳市场既有市场化的商业共性,又逐渐凸显碳交易自身的特性,例如碳市场是一个人为的市场,同时由于碳是按量来交易,这又是一个规模化的市场。 与此同时,大家都在期待一个最适合中国碳市场发展情况的模式与明确发展方向的出现,但在碳交易尚不活跃,相关交易价格一年来都变化不大的当下,研究的路途漫漫,与其大谈未来不如解决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千里之行毕竟始于足下。 你好,碳金融!请给我们时间来彼此熟知。在我看来,要解决你目前涉及的问题,推动作为新兴产业的你发展前进,需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推进自身的创新。 外部环境的营造需靠国家法律的不断完善与政府的运作,由于法律的制定具有滞后性,政府的政策主要起引导作用,推动碳金融真正的发展动力是创新。目前国内金融创新的步伐正在悄然迈进,今年5月,有公司推出“碳债券”,而在一些低碳的论坛上碳期货的概念也被一提再提。 在创新中,碳金融不断把碳排放与金融进行磨合,这一过程也对相关的企业提出了要求: 一、能力的要求,不是所有金融人士都懂碳知识,也不是所有的碳专家都摸得清金融的规律,如何打破行业壁垒值得深思,而大家目前都只是“摸着石头过河”。 二、战略的眼光,有专家在谈及碳金融时认为,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更多的信息披露,而目前作为社会责任的碳披露并未被一些大型企业所接受。如何将经济效益的实现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企业需要长远的战略布局。 三、与时代技术发展相结合,碳金融会让人联想起另一个很火的概念“互联网金融”。都是和金融相结合,碳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碳交易与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滴滴打车等软件正在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碳披露逐步也将涉水大数据,碳金融在未来也很有可能与互联网结合,成为全新的产业,这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请允许我向你问好,碳金融!巴克莱资本环境市场部总监曾预言,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而这样国际性的大市场怎么能少得了中国?祝你在中国发展顺利,碳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