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陕北,如何度过“冰河期”?
责任编辑:zoko    浏览:945次    时间: 2014-06-23 11:04:5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2003年以来,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三个转化”战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也在全国能源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今,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煤价“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该如何更好地..

分享到:

2003年以来,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三个转化”战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也在全国能源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今,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煤价“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陕北能源化工基地该如何更好地持续发展?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6月上旬,从西安出发一路北上,无论是在延安的工业园区,还是在规模更大的榆林的榆横和榆神两大工业园区,记者看到,尽管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煤炭价格下跌的双重影响,但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一个个资源开发和深度转化项目正在快速落地。

  自2003年召开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以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带动榆林、延安两市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特别是榆林,不仅成为陕西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也成为全国第一产能大市,去年的产能如果折合成油气当量,约占全国总产能的7%左右。波浪般起伏的陕北黄土与大漠之上,一艘中国能源航母已经启航。

  但与此同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煤炭价格持续下跌,给基地建设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为此,有专家建言,要实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三个转化”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三个提升”,努力将陕北打造为经济富裕、民生优越、社会公平、生态文明的全国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典型。

  基地建设,富了陕北带动全省

  “如果没有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很难想象榆林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很多榆林人都如此感慨。

  上世纪末,榆林人围绕资源谈论最多的是“多”与“少”的问题。“多”的是资源,在榆林行走,“乌金遍地、油浪翻滚、底气十足、一盐难尽”,脚下每平方公里土地平均就有相当于10亿元的地下财富;“少”的是贡献,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动有限。

  鉴于此,1998年,原国家计委批准在陕北建设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面积8万平方公里。2003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榆林召开了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而这标志着基地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从此,这块原本沉寂的黄土地开始沸腾,荒漠中崛起化工城,沟壑中崛起现代工业,逐渐成长为21世纪中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

  据统计,2013年,榆林市共生产煤炭3.39亿吨,原油1230万吨,天然气150亿立方米。而延安市去年也生产了原油1691万吨,天然气11亿立方米,原煤4114万吨。

  能源开发犹如一剂强心针,带动了陕北经济的快速发展。2013年榆林市完成生产总值2846亿元,财政总收入66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0亿元。延安市的成绩同样非常优秀。去年,延安市共完成生产总值1354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469.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5.4亿元。陕北两市对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占到四分之一强。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里,能源化工业的贡献也占到四分之一强。

  煤、油、气都是一次性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开采完了怎么办?如何才能既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又保证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从一开始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此,陕北两市坚持“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重点打造煤电载能工业、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建成达产,使陕北能源开发走出“卖原料”的初级阶段,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煤价下跌,是风险也是机遇

  应该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发展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

  2003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6年后,在“电煤告急”的背景下,中国煤炭行业度过“冰河期”,快速复苏,一直持续到2012年下半年,这轮行情,被业内称为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然而,自2012年底至今,由于受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不佳以及进口煤激增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断崖式下跌、行业大面积亏损,市场恐慌情绪持续蔓延,新的“冰河期”悄然来临。

  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直接影响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速度。在今年的第十二次座谈会上,榆林市主要负责人坦言,2013年,榆林市经受了能源市场需求严重不足、煤炭等能化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民间借贷及企业融资异常困难、民营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以及经济结构单一所带来的经济下行连锁传导效应等一系列前所未有且具有不确定、不稳定、不协调的严峻复杂形势。

  危机当前,省、市联手积极应对。去年6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即“新27条”。《意见》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并从综合配套改革、投资、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提出了抓好落实的支持性政策。与此同时,榆林市也采取了用电奖励、销售奖励、贷款贴息和暂缓征收煤炭、兰炭价调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全力开拓西南、华东、华北地区煤炭市场,积极争取铁路运力指标,有效遏制了工业经济下行势头。

  由于榆林的煤属于优质环保煤,有着“两高三低”(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及高含油率)的特点,在国家强力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有着极强的竞争力。为此,榆林全力打造“榆林煤”品牌,5月23日,榆林在第十八届西洽会暨丝博会期间专门举行了“榆林煤”产品推介座谈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煤价的下跌,对煤化工行业来说恰恰是机遇,因为低价煤可以给煤炭深度转化项目留下更大的利润空间。于是,榆林提出“用煤先取油”,即充分利用榆林特有的富油煤炭优势,构建以煤炭中低温热解推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盐化一体化发展的“一推四”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

  目前,有十几个投资超百亿元的资源深度转化项目,正在榆林加紧建设或即将落地。这些项目,从产业技术上看大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延长石油集团计划投资270亿元的煤气油盐综合利用项目,可以生产出甲醇、渣油热裂解、聚乙烯、聚丙烯、乙烯及一系列下游产品,达到民用程度,堪称世界典范。

  化工专业科班出身的榆林能源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宋玉琦说:“榆林煤转化之路走了十多年,至今只走到两步,煤到甲醇再到醋酸等产品,连第三步也没迈出去,所以,煤炭深度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我们集团正在谋划搞一个煤制芳烃项目。”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杨照乾也认为,虽然由于需求回升需要一定过程,新能源替代、特高压技术突破挤占部分发电用煤,加大了市场煤炭供应量,雾霾天气对煤炭利用提出挑战,短期内全国煤炭市场形势难以根本好转。但这正孕育着中国煤炭工业企业、地区结构调整的大转机。陕西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区位、品位、有害成分等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良好的后发优势。面对困难发挥优势,顺势而为,陕西煤炭工业将迎来绝佳的一个发展时机。

  “三个提升”,打造资源地区可持续发展典型

  有专家曾分析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态势总体上来说处于上升趋势。土地资源丰富,能为产业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工业发展空间广阔,大气环境容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较为低廉,能为基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煤、油、气、盐富集一体,能为能源及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这都是陕北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但在陕西省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曹钢教授看来,有优势并不一定等于胜势。“客观而论,陕北能源产业发展尚处在一个以出卖原材料为主的低层次、拼资源、粗放型发展状态,经济形势完全被能源市场变化所左右,很容易出现发展的大起大落,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区域贫富差别过大、社会发展不和谐等一系列不可持续的问题。”

  曹钢认为,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必须及早实施主动转型发展战略,抓住科技革命的最新趋势,下决心根治资源型经济的固有弊端,把能源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实跨越“资源诅咒”陷阱风险,全方位打造以现代高技术为支撑的能源经济与具有和谐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方经济相统一的高端化能源基地升级版。

  “省上提出的‘三个转化’路子无疑是对的,在实践中也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三个转化’仅是定位于资源产业本身的发展,仅是一种单线条的产业链延伸,从实际情况看还基本停留在浅层次‘转化’上,尤其是并不具有根治资源型经济弊病的作用。”

  曹钢认为,从打造高端化能源经济升级版的要求出发,必须在继续推进“三个转化”基础上,进一步做到“三个提升”,即:把粗放型的资源开发和浅层次转化,提升到深层次资源转化和高效化的发展;把以单一性能源产业为支撑的畸形发展,提升到建立在多元化产业结构基础上的协调发展;把资源驱动型的片面性增长,提升到创新驱动下的经济增长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统一的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将陕北打造为经济富裕、民生优越、社会公平、生态文明的全国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典型。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