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传媒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并购堪称如火如荼,那么相对低调的公用事业并购则是暗潮涌动。
据统计,从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10日,公用事业行业的并购为67起,其中有约60起是正在进行中的并购。以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该公用事业行业包括环保、电力、水务、燃气等。
而这种趋势也顺应了全球发展潮流,根据路透社消息,截止今年3月,全球电力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兼并收购活动步伐加快,2013年,在电力和公用事业领域兼并和收购达成了398桩交易,金额高达1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682亿元)。2014年将有望继续,去年兼并与收购交易达到3年来最高。
具体到中国市场,有人甚至将2014年称为“环保产业并购年”和“环保产业并购的春天”,以描绘环保产业并购的潜力与前景。这种迹象在水务、电力和燃起中也在悄然生发。
并购趋势
未来环保企业内生性的并购方向将主要有3个:其一是实力雄厚的平台型企业将继续依靠并购做大做强。二是区域性企业通过并购向全国性企业转变。第三个方向是业务单一的环保企业借助并购,使自身业务多元化,综合化。
公用事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持续不断的雾霾在全国范围的肆虐,让环保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也成为政府治理的重点项目。
随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在大力扶植环保产业,比如,今年以来,政府在“环保电价(脱硫、脱硝、除尘电价)”、“阶梯公用事业价格改革(电价、水价、气价、热价)”、“可再生能源价格”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目标是激励环保供给。据悉,政府还在研究、鼓励“政府出资购买公用事业服务”的新模式。
让人欣喜的是,在政策支持下,环保各个细分产业的盈利模式日渐清晰,理性的产业盈利预期正在形成。在稳定的盈利预期驱动下,实业资本正在向环保产业聚集。一时间,环保产业风光无限,二级市场的表现也极为亮眼。
更鼓舞人心的是之前完成的众多并购也在这一年开始集中体现良好的效果,此时并购市场开始走向繁荣。除并购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外,并购总金额也迅速上升,并且这个趋势持续至今年。
根据统计,在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10日期间,环保领域交易额最高的为甘肃电投100%收购酒汇风电,金额为6.8亿元;其次为东江环保收购绿洲环保60%股权,交易额为3.75亿元;再次为众合机电收购海拓环境100%股权,交易额为2.47亿元。
这种并购不仅体现在国内产业链之间的并购,跨国并购亦成为一种新的势头。今年,首创集团以近50亿元收购澳大利亚公司Transpacific Industries Group在新西兰的污水处理业务,也可谓一时无两。
由于甘肃电投100%收购酒汇风电的案例将在下文具体分析,在此,仅以东江环保收购绿洲环保为例窥探这种并购的趋势。
收购已经成为快速扩张的主要途径,收购绿洲环保正是东江环保快速布局的重要一环。
厦门绿洲为从事废物管理和环境服务的环保专业运营商。福建省制造业兴盛,危废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东江环保通过本次收购可快速进入福建市场,利用厦门绿洲多年发展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和区域市场优势,实现公司异地扩张的战略布局。
此外,此次收购还将帮助东江环保快速切入医疗废物处置这一领域,进一步延伸和完善危废处理产业链,巩固危废行业龙头地位,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实现并购后,一方面将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规模;另一方面现有的废电器拆解项目可与目标公司进行资源共享,技术互补,提高在该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众合机电耗资2.47亿元收购海拓环境100%股权是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一个积极信号。众合机电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轨道交通业务、环保业务、半导体节能材料业务三部分。其中环保业务目前主要为火电脱硫脱硝业务,同时正在积极开拓水处理业务。而海拓环境作为浙江省领先的电镀工业园区废水处理运营商,主要业务包括重金属、印染行业污水处理,该业务符合合众机电大机电绿色产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另外,此次交易可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据了解,伴随着产业的发展,未来环保企业内生性的并购方向将主要有3个:
其一是实力雄厚的平台型企业将继续依靠并购做大做强。这个趋势将主要存在于环保产业中相对较为成熟水务和固废领域,这类并购将使这些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趋于明晰和稳定。
二是区域性企业通过并购向全国性企业转变。目前有实力布局全国的环保企业大多位于发达省份的一线城市。然而,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某一地域耕耘多年,具有不俗实力。对这类公司来说,直接并购当地业务相似的企业或许是避免进入新地域水土不服的最好方式。
第三个方向是业务单一的环保企业借助并购,使自身业务多元化,综合化。这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方向,因为这类并购看重的不只是资金实力和规模扩张,更看重企业和企业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这类并购或将催生出一系列环境综合服务企业。
水务并购加剧
具备政府背景、借力资本市场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水务企业成为并购主力军,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并购步伐明显放缓。
水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2002年我国水务行业启动市场化改革之后,海外、国有、民营等资本不断涌入水务行业,不断激活整个水务市场。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化发展,但我国水务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并不高。据中国水网提供的数据,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的威立雅(中国)水处理能力及市场占有率总计仅2.77%,国内龙头企业首创股份仅2.69%,北控水务仅达到2.57%,中国还没有一家超过3%。
据了解,中国水务市场约2000亿元的规模,目前的现状是水务企业的规模偏小。2012年,成立雅环境294.39亿欧元,其中水务120.54亿欧元,按欧元对人民币8.08元的汇率计算,营业收入达到974亿元左右,按我国最大的水务公司重庆水务的营收接近40亿元计算,仅占成立雅水务的4%。
过于分散的市场格局必然要经过并购整合,实际上,十年来水务行业并购也不断加剧,尤其2012年以来,水务行业并购仍呈现不断加剧趋势,并显示出诸多新的趋势。
从并购主体看,具备政府背景、借力资本市场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国有水务企业成为并购主力军,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并购步伐明显放缓。从并购业务范围看,水务行业并购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并购业务范围除传统的供水、污水处理项目外,逐渐在海水淡化、再生水等环保领域兴起,特别是在固废处理领域的拓展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水务并购渐渐成为巨头游戏。
近一年,几起水务行业的并购动作多集中在两三家企业。这一趋势暂时不会改变。由于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地方政府建设资金有限等因素,水务投资将由水务行业巨头主导的局面开始初步形成。
根据统计,近一年中,国中水务动作连连,继去年12月斥资1200万美元收购BioKube100%股权后,又于今年2月耗资5649万元收购Josab44%股权和认股权证,今年8月又斥资400万元收购石门供水80%股权;更大的并购动作和涉及金额来自首创股份,今年4月以5562万元收购首创环境49%股权后,又于5月斥资1.02亿元收购临沂港华公司51%股权和梁山海源公司100%股权。今年8月又以2.74亿元收购首创水务4.72%股权。此外,就在今年4月17日,首创股份公布年报的同时,也公布首创股份将斥6700万元,投资山东省苍山县项目;与此同时,北控水务将投资云南昆明东川的污水处理工程。
国中水务董事长朱勇军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国中水务将通过“并购”手段实现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以国中水务收购BioKube公司为例, BioKube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营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产品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这与收购瑞典的Josab公司类似,主要面向中国农村水处理市场,其中Josab公司主要面向农村供水市场,BioKube公司主要面向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两公司均有成熟的产品和业务模式,且已实现批量销售,有经营业绩。
并购将成为水务企业快速扩大规模的主要手段,类似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北控水务凭借资本杠杆,连续收购迅速成为国内领先的水务公司;国电清新跨界收购水务公司中天润博55%股权,三川股份也跨界收购鹰潭市供水有限公司24%股权,进入水务业。另外,并购将向水务细分领域发展。北控水务和兴蓉投资通过收购进入水务细分领域。
这种大规模的并购也在重塑着行业的竞争格局。短期看,大型国有水务企业粗放的扩张模式或面临管理难度增大、投资回收期长、债务负担上升等风险;长期看,水务行业的并购整合将不断提高我国水务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水务企业话语权。
燃气和电力并购金额大
统计的公用事业并购项目中,燃气和电力的并购数目占比最多,而且并购涉及金额较大,几乎都是超亿元规模。其中金额最大的是红阳能源斥资60.35亿元收购沈阳焦煤100%股权。
随着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渠道增加,城市燃气空白市场逐渐减少。当市场饱和之后,企业就要向新的领域进发,而并购就是当下热门的选择。
根据统计,近一年来,细分领域燃气的并购有3起,其中最大的一起是天富能源耗资9000万元收购天源燃气14.05%股权;其次为韶能股份耗资5100万元收购广东安燃51%股权;再次为金鸿能源斥资2000万元收购张家口管道100%股权。
虽然从并购数目上,燃气的并购屈指可数,但作为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细分行业,兼并收购的大趋势势不可当。
比燃气更加紧迫的行业整合是电力。
近年来,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结果导致发电行业产能过剩,再加上煤炭价格的上升,火电行业亏损严重。从政策层面看,国资委多次强调到2010年央企要重组到80-100家,做不到行业前三的央企将面临强制重组。在此大背景下,电力行业的并购重组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是中央电力企业并购地方电力企业寻求扩大规模,地方企业盈利下滑,发展受限,中央企业想扩大规模,布局全国,双方并购一拍即合;二是并购煤炭企业,获取上游资源,以提高自给率,增强煤炭采购中的话语权;三是投资金融行业,实现业务多元化,除了在煤炭行业进行整合外,各电力集团还通过投资金融等行业来实现业务多元化,增加盈利,弥补亏损;四是上市公司成为融资平台,推动资产注入和上市成为趋势;五是电网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导向提升未来电网辅业的并购重组空间。
在统计的公用事业并购项目中,燃气和电力的并购数目占比最多,而且并购涉及金额较大,几乎都是超亿元规模。其中金额最大的是红阳能源斥资60.35亿元收购沈阳焦煤100%股权,也是近一年公用事业中最大的并购案。
此次交易完成后,沈煤集团将其与发电业务相关的核心经营性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将基本解决公司与沈煤集团在重组前存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公司将从单一的电力、暖气供应及相关业务发展成为煤炭、电力联营的大型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