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从2017年的98位大幅跃升至14位,一年提升了84位。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实现了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也为其他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经..
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从2017年的98位大幅跃升至14位,一年提升了84位。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实现了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也为其他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建议供水、供气等其他公用事业领域充分借鉴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相关经验,大力发挥以公用企业为核心的平台效应和规模效应,切实降低用户的投资成本,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福利。
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2017年我国“获得电力”指标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98位,处于中下水平。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营商环境,2018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了包括“获得电力”领域在内的多个事项,要求大幅精简审批、压缩办理时间,持续提升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排名。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改善“获得电力”的责任单位,在国务院部署下,以北京、上海两地为核心,全面开展了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从98位跃升至14位,大幅提高84位,是过去一年我国营商环境改进最为显著的领域。通过理念、机制和技术等手段创新,实现了小微企业获得电力“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企业满意度大幅提升,同时也为其他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举措与成效
201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专门制定了《开展报装接电专项治理行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北京、上海两地随即先行开展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供电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两地均对标世界银行评价体系,对照世界先进经济体经验做法,在精简手续流程、压缩接电时间、降低接电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创新服务方式等五个方面扎实推进,构建了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指标的制度保障和服务体系。
一是精简手续流程。全面精简办电环节,能简则简、能合则合,取消普通客户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环节,合并现场勘查和供电方案答复环节、竣工验收与装表接电环节,高、低压客户流程环节数分别压减至4个和3个,北京、上海地区低压客户进一步压减至“受理申请”和“装表接电”2个环节。
二是压缩接电时间。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即指导客户备齐资料后再提交正式用电申请。实行接电限时契约服务,高压(10千伏)、低压(不含成批居民)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控制在80天和30天以内。推广典型设计、标准化物料,打通与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等协同单位的工作流程,形成一体化服务模式,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移动作业终端等技术手段,实现现场精准定位、现场一次生成供电方案和设计图纸、在线配置物料、信息共享等,提高客户经理现场服务效率,大幅压缩接电周期。
三是降低接电成本。落实国家取消临时接电费政策,提供全过程免费服务。优化供电方式,按照就近接入原则实现与公共电网并网,北京、上海地区提高低压接入电网的用电容量标准至160千瓦,并延伸电网企业投资范围至电能表,实现客户接电零投资,改变了原100千瓦-160千瓦项目应由10千伏供电的模式,帮助企业节省专用变压器采购安装及日常运维费用。
四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优化配电网运行方式,合理安排检修计划,避免重复和频繁停电。推广应用不停电作业,最大限度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积极开展故障预警分析研判,实施主动抢修,减少设备故障停电。建立小微企业供电可靠性数据跟踪、统计、分析机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对由于中断供电造成用户损失的,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给予赔偿。
五是创新服务手段。推行“互联网+”营销服务,提供“掌上电力”APP、95598网站、自助服务终端等多种服务渠道,全面推广线上办电服务,推动传统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北京、上海实行小微企业客户“双经理制(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服务,推行“一口对外、一站服务”新模式。
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以来,北京、上海两地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接电环节大幅减少,平均环节由改革前的5.5个减少为2个;二是平均接电时长大幅缩短,由改革前的平均80天减少为15天,其中北京小微企业接电平均用时由141天减为4.88天,最短1天,最长19天;三是小微企业客户全部实现接电零投资。截止到2018年7月末,北京、上海两地共完成9659户小微企业便利化接电,改革前客户至少要投资3.38亿元,改革后全部都是零投资,其中北京电力公司以8500万元的自身投资,共为客户节省投资2.95亿元。以刚完成接电的云能投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用电面积1298.9平方米,是一个两层单体建筑,主要用电设备是中央空调、新风系统、照明等设备,报装容量160千瓦。改革前需要高压供电,企业自主投资包括变压器及配套开关柜,总造价约23万元,同时需要自主开展设计、施工、掘路审批等相关工作,时间花费至少2个月,接电后每年还需承担约10万元的电力设备运维费用。改革后,北京电力公司利用公用配变及相关设施,共投资5万多元,只经历申请、接电两个环节,5天就实现了客户零投资接入电网。
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主要特色与亮点
(一)聚焦企业核心关切,重点解决突出矛盾
北京电力公司通过梳理分析历年客户投诉案例、聘请第三方机构调查,明确了获得电力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矛盾:手续复杂、审批繁琐、工程造价高。为此,北京电力公司针对小微企业的低压接电,在全市开展了“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专项服务行动,并将低压供电容量由100千瓦提升到160千瓦,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改革红利。
“零上门”指客户报装后无需往返营业厅,由供电企业负责勘查施工和装表送电。北京电力在“掌上电力”APP中增加系统定位、上传装表位置等新功能,在外线工程实施及电表安装工作完成并验收无误后,接电当天由客户经理携带《供用电合同》上门签订合同、收取申请资料并完成接电,实现客户报装接电“一次都不跑”。
“零审批”指精简用电报装资料种类和数量,取消小微企业内部工程图纸审核及中间检查等环节。电力公司一次性收取所有报装资料,已有客户资料在有效期内无须再次提供,并代替客户办理外线工程市政审批手续,如掘路审批等。
“零投资”指报装容量在160千瓦及以下由低压接入,表箱及以上设备设施投资由电力公司全额承担,客户无需再为电力接入外线付费。
(二)推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夯实便利化改革的制度基础
一是深化业务末端融合机制。在受理客户接电申请后,北京电力公司内部由1名客户经理和1名项目经理组成“1+1服务团队”,客户经理负责项目整体协调推进,项目经理负责外线工程建设。通过此举措实现“受理业务、施工准备、工程实施、计划排定”不出团队,提高协同效率及工作效率。
二是建立外部工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机制。外线工程建设采用标准物料及实物储备模式,通过框架招标,提前聚集经政府认证的设计、施工、监理及物料资源,推行典型设计及标准化物料,统一工艺技术标准。物资供应方面,电力公司建立业扩报装物资项目包,定量储备各种物资,各单位根据工程需求领用。工程实施方面,对于施工合同100万元以下、设计合同20万元以下、监理合同10万元以下,直接匹配生产业务框架采购结果,大幅缩减招标时间。项目管理方面,10千伏及以下业扩项目,采取生产技改应急项目管理方式,大大压缩了内部审批程序。
三是建立政企联动机制。坚持政府主导、政企联动,推动政府审批事项的优化工作。北京电力公司主动融入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工作,积极与相关各政府部门协调沟通,将施工掘路审批手续由五个环节全部串联审批改为一串四并,审批时长由56天压缩至15天。
(三)大力运用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为便利化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互联网+办电服务”。客户可通过“掌上电力”APP、95598互动服务网站等线上平台一次性了解业务办理流程并提交接电申请。可在线上提供的信息包括户名、地址、申请容量、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房产证、表计安装位置等。其中,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房产证可直接上传照片;表计安装位置通过手机定位或输入表计安装地理位置,并上传照片,提示客户选择用电建筑物外墙作为表计安装位置。通过此举措,工作人员在开展现场勘查时不再需要客户配合,客户报装接电无需往返营业厅。通过互联网支撑,实现了企业办电“业务线上申请、信息线上流转、进度线上查询、服务线上评价”。
二是创新移动作业终端应用。北京电力公司整合典型设计、配网资源、地理信息等大数据,通过使用设计、勘察一体化移动作业终端(以下简称“PDA”),精准定位作业现场,在线配置设备型号及安装位置,在PDA中系统自动生成施工设计图及物料清单,将信息传递到物料部门和施工部门,由相应部门负责领料实施。通过此举措实现勘查设计、物资领料及工程实施的无缝连接,进一步压缩外线工程实施时间。
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国家电网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目前以北京、上海两地为核心开展,可逐步在其他省市推广,相关举措也可为其他公用事业领域(如供水、供气)提供借鉴价值,同时也为其他领域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一)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为改革立足点。
国家电网公司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办电获得感为导向,以群众感受为标准倒逼企业深化内部改革,切实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改革过程中,北京电力公司改变了过去“坐商”制的做法,主动调研2万多用户,深入分析客户的真实关切以及业务办理的痛点、堵点,并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标积极采取各种举措。一是从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的角度出发,重点以办电一个事项进行全要素考虑、全过程统筹、全流程优化,推进审批一体化和标准化。二是以客户为中心,将服务资源向客户侧、向服务一线大力倾斜,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电网规划、投资建设、供电服务各项工作中。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带来一系列综合效应。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目前政府办事流程、办事效率等确实有了大幅改善,比如开办企业方便了、审批事项少了、审批时间缩短了,但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并不强,企业认为一些并不是他们最为关切的,开办后“能不能正常经营”“能不能盈利”“能不能活下来”才是根本,涉及到产权保护、税费负担、要素成本、政策协同等多个方面。建议我国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中,逐步将重点转向加强企业产权保护、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提高政策确定性等方面上来。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是重要保障和支撑,也是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推动的关键因素。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国务院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出互联网平台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坚持联网是原则、孤网是例外,强调以信息化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国家电网公司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实施基础就是“互联网+办电服务”。一是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一网共享”,通过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所有居民和部分企业常用业务等16类常规业务“一次也不跑”,其他相对复杂的5类业务“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二是大力推行线上办电。在“掌上电力”APP中实现办事要件和流程标准化,清晰地展示办电步骤和需要提交的材料,增加了GPS系统定位、上传装表位置和报装资料等新功能,客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上传全部报装资料。三是打通了现场与后台的作业链条。现场项目经理通过移动作业终端精准定位作业现场,并在线配置设备、自动生成施工设计图和物料清单,同步将信息推送到后台,后台物料部门和施工部门收到信息后负责领料实施、实现了勘查设计、物资领料和工程实施的无缝链接。实践充分表明,强大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获得电力改革减环节、缩时间的关键技术支撑。
目前,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都建立了政务服务平台和系统,但由于各种原因数据信息不能互联互通,或者是数据“共享不共用”,数据难互通、不共享成为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堵点和制约,成为各地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突出瓶颈。比如在政企信息共享方面,客户的有效身份证明、项目立项信息等尽管已经在政府部门政务服务平台上收录,但未与电网企业实现互联互通,电网企业无法通过政务服务平台获取客户及项目信息。建议我国在做好数据交换标准化建设、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大力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数据开放共享,尤其是要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公共平台之间的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
(三)优化公用事业领域营商环境要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挥平台效应和规模效应,切实降低社会成本。
我国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充分发挥了公共资源配置的平台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了接电效率,降低了社会成本。平台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公共电网专业化运行为平台,以电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按照就近和均衡接入的原则,通过配电设施共享和容量最大利用,实现供电方案更加经济合理;二是用典型设计一体化替代勘测、设计、审核的工作流程,压减设计环节和费用;三是统一施工管控和设备检测,解决客户单体工程社会化施工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降低施工周期和成本。规模效应主要体现在通过电力接入向后延伸,原来分散由客户投资的项目交由电网公司统一承建,电网公司以配电网建设为依托,集中物资设备采购,用实物储备代替单体采购,用框架招标代替单体工程招标,实现采购环节的质优价廉,从而大幅降低客户及整个社会的接电投资成本,以电力公司较小投入换取社会较大收益,实现客户接入工程的质量好、造价低、时间短。
建议供水、供气等其他公用事业领域充分借鉴获得电力便利化改革的相关经验,大力发挥以公用企业为核心的平台效应和规模效应,切实降低用户的投资成本,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福利。同时,北京、上海两地的电力便利化改革举措也可以逐步在全国其他省市推广,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省市电网构架和企业发展不平衡,存在区域性负荷受限矛盾、低压接入容量标准不一、企业建设资金充裕不一等问题,各地需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借鉴学习。
(马晓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东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