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我们要充分发挥电网平台和产业链链长作用,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生权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我们要充分发挥电网平台和产业链链长作用,共同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促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生权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记者:2月1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金上工程”)、通山抽水蓄能电站开工,您认为这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产生哪些利好? 李生权:金上工程投产后,每年可替代燃煤超过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0万吨,能大幅提高华中地区绿电比例,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抽水蓄能电站能发挥保障大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器”“调节器”作用及支撑新能源大发展的“充电宝”作用。通山抽蓄电站设计年发电量15.6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20.8亿千瓦时,建成后可有效平抑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推能源绿色转型。 ▲国网湖北电力员工走线验收±800千伏白江线湖北段跨长江输电线路。图/邹小民 记者:您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给电网建设带来了哪些困难与挑战? 李生权:电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为此,湖北加快构建以“五交五直”特高压为电网骨架的“大动脉”,特高压配套线路、电铁供电、新能源电源接入、武汉世界一流电网等各电压等级项目建设齐头并进成为新常态。“十四五”期间,湖北35千伏及以上工程投资422亿元,较“十三五”增加24.1%,建设任务更加繁重。 同时,也给电网建设技术革新带来挑战。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结构、负荷特性和电网形态带来了新转变,电网设计和建设阶段考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复杂性,解决新型电力系统在电网建设“卡脖子”难题尤为重要。 记者:构建数字技术支撑体系是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您认为湖北电网建立的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何重要作用? 李生权:数字化应用已在湖北全面铺开。在湖北黄冈,我们应用数字支撑体系中的电网实时量测中心,构建了分布式光伏平衡预测系统,结合黄冈天气、光照强度等影响因素,开展按天、小时、分钟级的负荷预测分析,构建光伏监测、分析、告警、预测共享服务能力,促进分布式光伏灵活消纳,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构建数字技术支撑体系,将有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红利,推动电网、企业、数字化及市场化“四个转型”,保障湖北能源安全,实现跨地区电网互通,促进地区间能源合作、互利共赢,也将提升社会电力获得感,进一步推动现代供电服务体系提质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数字技术与公司业务深度融合,聚焦电网运行全环节、设备管理全过程、生态服务全方位、经营治理全场景四个链条,以数字电网建设驱动公司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作业方式和服务方式变革,逐步建成精准反映、状态及时、全域计算、多元协同的数字电网。 ▲国网湖北电力员工在烈日下开展带电作业,及时消除线路缺陷。图/鄂殿 记者:您认为国网湖北电力应如何推动地方能源电力行业绿色转型,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李生权:坚持协调发展,推动能源电力传输绿色转型。建设华中特高压骨干网架,构建水火风光资源优化配置平台,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各类能源互通互济。立足湖北能源资源禀赋,支持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统筹做好新能源规划布局、项目建设及并网消纳。加快灵活调节性电源建设,持续推进煤电“三改”,保障新能源配套储能同步投产,科学统筹抽蓄发展规模、站点布局、建设时序和接入系统,推动紫云山、通山等抽蓄项目建设。 倡导环保理念,引导能源电力消费侧绿色转型。聚焦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居民生活等领域,拓展电能替代的深度和广度,深化“供电+能效服务”业务融合,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增强链上企业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迭代升级。配合政府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建设可调节负荷资源库,引导用户合理错峰避峰,保障电力供应平稳有序。 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建议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电碳市场”总体目标及发展思路,形成系统性的电碳市场协同运营规则。统一认证体系,建立电碳互认的“一张证”绿色消费认证体系,以增强权威性和公信力。推进试点建设,发挥湖北电碳市场协同的先发优势和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地湖北的地域优势,以湖北为试点将绿电减排量在碳排放核算中予以抵扣。推动完善绿电交易规则。优先组织开展绿电绿证交易,鼓励和配合省内符合条件新能源项目申请核定和划转绿证,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绿电入市。积极推进电碳市场有效衔接,引导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绿证、绿电交易。 记者: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具有重要意义。您认为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国网湖北电力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李生权: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构建以特高压、超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支撑各类电源稳定接入。主动引导新能源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促进煤电、水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按照“常规电源保供应、新能源调结构”思路,推动新能源“量”“率”协调发展。支持水电绿色挖潜改造。 完善能源保供体系。发挥鄂电联“保电联盟”作用,推动落实各方责任,凝聚政企社能源电力保供合力。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持续扩大可调节负荷资源库,推动政府完善需求侧响应政策,依法依规实施有序用电。 持续增强技术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突破。引领能源行业绿色转型,建成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增强链上企业数字赋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项目建设,2023年全面完成两批21项示范工程,针对源网荷储协调控制、构网型储能、配电网全景感知等关键技术,打造示范、订立标准、形成引领。持续跟踪氢能、地热等能源新形态、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