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60年不遇的冷冬,令市场对需求预判严重不足,不仅推高LNG(液化天然气)价格,还凸显出天然气市场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
天然气是我国北方冬季取暖的主力能源之一,曾因为其清洁低碳的特点,各地掀起气代煤高潮,进而推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年需求增速曾持续多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一直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推进“以气定改”,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被踩了一脚刹车,天然气市场最终从严重的供不应求转为供需紧平衡。
尽管如此,由于中国的天然气自身产量不足,要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需求,进口气占比不断攀升,至今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四成。
彼时,受到供不应求影响,“气荒”曾是天然气市场的关键词,一到采暖季,“气荒”便成为媒体关注的热词。2017年后,我国启动天然气市场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并在此后的几年里,明确市场中相关各方的权责利,以缓解冬季用气高峰时供气不足的问题。
以储气设施建设为例,上游供气企业储气能力建设任务,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考核;城镇燃气企业和地方应急储气能力建设任务,由国务院有关部门会同省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
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推进,天然气市场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已取得积极进展,但目前看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今年冬季天然气市场的供不应求,其中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天然气的储气设施不足。但也应注意到完善制度并非一夕之功,需要逐渐推进的过程。
过去几年里,中国大力拓展天然气进口的渠道,来自中亚和俄罗斯的管道气逐年增加,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逐渐建成投产,LNG进口量不断攀升。国内市场的天然气产量也在增长,供应增长的趋势已经显现。
但在另一个层面,相关的制度建设和改革都有待加速推进,比如如何强化监管,完善配套制度,推进天然气的市场化进程。
2020年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国有石油公司的相关资产逐步注入,全国一张网的格局已经形成,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中间环节。按照之前油气体制改革的方案,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两者缺一不可。
“管住中间”,需要尽快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要增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的协同能力,明确中间环节不参与天然气销售。在管住中间的同时,要“放开两头”,增加上游天然气生产商和下游消费数量,形成市场充分竞争的格局,最终达到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