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2010年 30卷 7期(五)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34872次    时间: 2010-07-21 10:28:0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集输工程 69 付子航 采用动态物流模型计算LNG接收站的有效罐容 科学合理地确定LNG储罐罐容及数量配置是LNG接收站前期研究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国外概念设计与前端工程设计一般用静态经验公式估算法来确定新建LNG接收站项目的LNG储罐罐容,再采用外部..

分享到:

 集输工程
 
  69 付子航
  采用动态物流模型计算LNG接收站的有效罐容 
  科学合理地确定LNG储罐罐容及数量配置是LNG接收站前期研究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国外概念设计与前端工程设计一般用静态经验公式估算法来确定新建LNG接收站项目的LNG储罐罐容,再采用外部第三方或其内部开发的动态数学模型进行核算,基本未考虑用气市场的波动性和调峰需求,估算结果明显低于LNG接收站达到设计负荷工况下的实际需求。为此,引入成熟的物流概念和技术,把握LNG产业链的物流本质,针对LNG接收站储罐的库存物流和LNG运输船到港、卸货的排队物流特性,建立了用于计算LNG接收站储罐罐容及其数量配置的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广东某LNG接收站项目实例计算比较可知,该模型具有以下优点:既可确定经济合理的LNG运输船船容及配置、LNG接收站罐容及配置,又可计算出非均匀船期条件下的LNG储罐罐容及所需配置数量,还可动态地掌握LNG储罐库存曲线的变化情况,为现货采办等经营手段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2010 Vol. 30 (7): 69-72 [摘要] ( 10 ) [HTML 1KB] [PDF 680KB] CEB (150 KB)( 13 ) 
 
 73 郑云萍,李薇,李伟,章哲华
  计算LNG接收站周转及储备能力的数学模型 
  科学确定LNG接收站的周转及储备能力、明确LNG储备天数,有助于合理进行LNG接收站战略规划、科学调配LNG船运资源及LNG接收站的储存资源。为此,分析了LNG接收站储备能力的影响因素,针对LNG接收站系统的离散混合特性,将离散事件建模方法中的库存系统模型作为理论依据,结合LNG接收站的供需特点,对经典的库存系统模型进行扩展及调整,建立了LNG接收站周转能力数学模型、库存水平数学模型和储备能力数学模型。上述模型可模拟不同LNG船型、资源地、储罐数量、外输量条件下LNG接收站的储备能力,为优选LNG供需调配方案及船期策略,合理选择船型、安排船期、确定LNG储罐数量提供了参考,对LNG接收站远期规划及功能定位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2010 Vol. 30 (7): 73-75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492KB] CEB (123 KB)( 22 ) 
 
 76 张涛,高彩魁,罗明星
  LNG船国产化研究 
  随着LNG海上贸易的蓬勃发展,LNG船的建造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为此,概述了LNG船的发展历史,详细介绍了GTT型(薄膜舱)、MOSS型(球形舱)和SPB型(棱形舱)3种类型LNG船货舱货物围护系统;讨论了LNG船的关键性技术,指出LNG船的技术进步主要反映在降低日气化率和提高蒸发气的回收利用率上;分析了我国LNG船建造业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认为我国发展LNG船建造业面临如下瓶颈问题:①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冶金及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工人技术水平都是发展LNG船的制约因素;②缺乏关键性技术,需要攻关相关基础技术、设计技术、建造技术、管理技术、专用工装设计5项技术难题。最后提出了打造中国自己的LNG船的技术途径——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构建好中国的LNG船舶制造业,打造出完全属于中国自己的LNG船。
 
  2010 Vol. 30 (7): 76-79 [摘要] ( 11 ) [HTML 1KB] [PDF 953KB] CEB (133 KB)( 18 ) 
 
 80 黄群,夏芳
  LNG储罐国产化的可行性 
  目前我国LNG储罐的设计和建造都是由国外承包商完成的,其关键设备也基本依赖国外进口,导致整个LNG项目建设成本居高不下。为此,分析了实现LNG储罐及其关键设备国产化的可行性,并对如何实现国产化提出了以下建议:开展对LNG大型储罐国产化的研究工作;抓住设计的关键环节;重视LNG项目的采办;抓好施工与开车;抓好标准的细化;关注人才的培养。该项研究成果将为国内自行设计和建造储罐提供参考。
 
  2010 Vol. 30 (7): 80-82 [摘要] ( 13 ) [HTML 1KB] [PDF 188KB] CEB (88 KB)( 19 ) 
 
 83 孙蔡亮,宋木泉,康国山
  LNG分输站雷电风险评估 
  在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今天,雷电灾害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之一,而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相对国外则开展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为此,利用IEC6230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评估方法,对福建LNG输气干线工程——莆田LNG分输站实地情况进行了勘查与防雷检测,据此对评估模型进行了简化,有效地选定了所有评估参数,经计算得出了雷电风险评估结论:LNG分输站雷电风险主要来自建(构)筑物防直击雷设施及工艺区内各管道、设备接地的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引入服务设施的雷电电磁脉冲问题。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整改措施——控制防雷施工质量,并采取屏蔽服务设施线路、合理布线、等电位联结以及在防雷分区交界处安装参数适配的浪涌保护器等。这样做可将LNG分输站雷电风险值控制在可承受风险值以下,将人身伤亡的风险值降低到规范要求可承受风险值以下。
 
  2010 Vol. 30 (7): 83-86 [摘要] ( 15 ) [HTML 1KB] [PDF 448KB] CEB (138 KB)( 13 ) 
 
 87 王武昌,李玉星,孙法峰,臧垒垒
  大型LNG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LNG在储罐内的蒸发对LNG储罐的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为此,以3×104 m3的LNG储罐为例,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预测LNG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的模拟模型,经试验验证该模型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可靠。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密闭LNG储罐内压力及蒸发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密闭LNG储罐存在1个“最优直径”和“最优充满率”;LNG储罐保温层导热系数越大,LNG储罐内压力上升得越快,LNG安全储存时间就越短;环境温度越高,密闭LNG储罐的压力上升得越快,LNG安全储存时间越短;LNG含氮量、外界大气压对LNG储罐内的压力影响不大;LNG含氮量越高其的蒸发率越低,向LNG储罐内充注氮气可以有效地降低LNG储罐内液体的蒸发率。该项成果将为LNG储罐的设计及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2010 Vol. 30 (7): 87-92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2713KB] CEB (355 KB)( 16 ) 
 
 
 加工利用
 
  93 范庆虎,李红艳,王洁,尹全森,贾林祥,崔杰诗,季中敏,刘崇山
  海上天然气液化装置中酸性气体的脱除技术 
  海上油田伴生气是一种宝贵的能源,但其日产量小,不适合管道运输。为此,自主研发了一套建在自升式移动平台上的橇装天然气液化装置。根据海上油田伴生气的气质特点,探讨了天然气脱除酸性气体工艺的选择原则,确定了适合该装置的MDEA+MEA混合醇胺溶液脱酸性气体净化工艺,分析了CO2含量、醇胺循环量的变化对再沸器热负荷、富液温度的影响,并对填料塔的高度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认为:定期分析原料气中CO2含量,适当调节MDEA胺液循环量,能够有效降低净化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净化装置对海上油田伴生气不同组成的适应性;对于天然气处理量为11.6×104 m3/d的脱碳工艺,天然气中CO2体积分数在0.45%~5.54%时,MDEA醇胺溶液循环量宜为200~500 kmol/h,再沸器热负荷宜为200~600 kW。该装置集天然气液化、LNG的储存与卸载于一身,简化了海上油田伴生气的开发过程,具有适应性强、投资小、建设周期短、现金回收快等优点。
 
  2010 Vol. 30 (7): 93-97 [摘要] ( 8 ) [HTML 1KB] [PDF 1513KB] CEB (192 KB)( 15 ) 
 
 98 杨红昌,鹿院卫,刘广林,吕鹏飞,马重芳,吴玉庭
  基于LNG气化分段模型的低温动力循环火用分析 
  构建LNG低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是冷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提高LNG冷能回收效率,根据LNG气化特性,笔者提出了冷能的分段利用模型,并采用火用分析的方法对低温朗肯循环各环节的火用损失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LNG气化曲线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段规律,为建立高效的冷能发电循环提供了基础;②LNG低温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火用损失主要集中在换热设备当中,因而系统的优化重点应放在对于换热设备尤其是冷凝器的优化上,减少平均换热温差能有效降低换热器的传热不可逆损失;③对LNG按不同温度段进行回收利用,构建梯级循环发电系统,能有效减小循环冷火用损失,提高LNG冷能回收效率。根据LNG气化特性构建的梯级循环流程较单极循环流程而言,总的冷火用损失显著减少,冷火用利用效率提高了16.2%。
 
  2010 Vol. 30 (7): 98-102 [摘要] ( 9 ) [HTML 1KB] [PDF 1195KB] CEB (211 KB)( 12 )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