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 何时燃?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1917次 时间: 2013-03-20 08:45:38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3月12日,从日本传来了“最大新型能源”的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由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公司领导的实验小组当天从爱知县附近深海的可燃冰层中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3月13日,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公司也随后宣..
3月12日,从日本传来了“最大新型能源”的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宣布,由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公司领导的实验小组当天从爱知县附近深海的可燃冰层中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3月13日,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公司也随后宣布,“争取在2019年3月前将可燃冰技术投入使用,并期望届时带来一种较为洁净的能源供应”。 “可燃冰确实是具有开采潜力的资源,但2018年就实现商业化开采,难度不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一方面,从已知的一些资料看,可燃冰开采对环境带来的风险非常大,日本真的就看不到?另一方面,资源领域的大动作都伴随着庞大资金流的‘异动’,但现在,几乎看不到有任何国际资本进入可燃冰开采领域的消息。” 所谓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或“气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大国均有研究 对于日本的最新举动,有观点称,在日本开采技术获得突破后,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等能源消费和生产大国亦将伴随日本的步伐,加大对可燃冰领域的研究。 其实,没有哪个国家对可燃冰放松警惕。资料显示,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对可燃冰进行研究。更早在1969年,前苏联在西伯利亚一口1400米深的勘探井中,偶然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然气水合物气田(可燃冰)——麦索亚哈气田,这也是全球迄今为止惟一一个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商业性开采的气田。 中国地质工作者2008年在祁连山冻土区发现了可燃冰。作为世界第三冻土大国,科学家粗略估算,中国远景可燃冰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事实上,中国是全球可燃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中广网2011年曾报道,目前全球总共有116处地方发现了可燃冰,预计全海域资源相当于全球690亿油当量,南海占大部分,“初步估计,南海可燃冰资源量相当于650亿吨石油,够中国使用130年。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南海的可燃冰可能主要集中在东沙、西沙和神狐等海域”。 而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地调局曾制定了为期11年的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2010年起的第一个三年,开展靶区优选研究,施工钻探试验井,开展勘查技术研发工作;2013年起,再用3年时间重点开展资源勘查工作,开展生产试验先期研究;在此基础上,2016年起,用5年时间开展资源勘查工作,同时进行生产试验研究。 页岩气最靠谱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一旦可燃冰资源得到深度开发,或将改变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日本等消费大国不再需要依赖来自中东的原油,美国即使在不远的将来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也不会对新兴国家的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考虑到可燃冰巨大的储量,日本率先开发可燃冰将产生示范效应,推动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中国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震对媒体说。 不过,林伯强认为,上述猜测都是建立在可燃冰能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的“假设”。“真正的情况是,可燃冰开采目前基本上还都在实验室阶段,未来开采仍存在极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林伯强说,“一方面,可燃冰现阶段开采成本非常高,远高于原油开采的成本;另一方面,已知的情况是,一旦开采可燃冰,很可能对当地的冻土或海洋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破坏,如强行开采,恐将得不偿失。” “由于甲烷水合物的化学状态不稳定,开采时会泄出数百万吨甲烷泡。这将导致可燃冰大量气化,扩散至大气中,甚至可让地球平均气温在10年内上升4摄氏度,加速全球变暖。”日本媒体也担心,“在海中放置大量开采机器,势必将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目前来看,真正有可能改变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还是页岩气。”林伯强认为,因为,美国已证明,页岩气能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至少,全球的气价已因美国的页岩气资源的出现,从2005到现在大规模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