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塔和烟囱合一的技术特点
责任编辑:lnggas    浏览:5492次    时间: 2008-07-04 18:07:2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1 吸收塔和烟囱合一的技术特点和结构特点   利港电厂一期脱硫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FGD净烟气将由设置在吸收塔顶部的烟囱进行排放,现就吸收塔顶部设置烟囱的相关问题说明如下: 1.1湿烟囱的高度选择   脱硫后热烟气(约45℃)从烟囱出口喷出大体经过4个阶段:烟..

分享到:

1 吸收塔和烟囱合一的技术特点和结构特点

  利港电厂一期脱硫由于受场地条件限制,FGD净烟气将由设置在吸收塔顶部的烟囱进行排放,现就吸收塔顶部设置烟囱的相关问题说明如下:

1.1湿烟囱的高度选择

  脱硫后热烟气(约45℃)从烟囱出口喷出大体经过4个阶段:烟流的喷出阶段、浮升阶段、瓦解阶段和变平阶段。产生烟流抬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烟囱出口处的烟流具有一定的动量,另是由于烟流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而产生的净浮力。影响这两种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可分为排放因素和气象因素。排放因素有:烟囱出口的烟气流速、烟气温度和烟囱内径。气象因素有平均风速、环境温度、风速垂直切变、湍流强度和大气稳定度。大多数烟气抬升高度的公式都是经验性的。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烟囱几何高度为120m,烟囱出口流速约19m/s,依照《火力发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03),初步计算和描述了烟气的抬升高度以及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的相关计算方法。

  烟气的热释放率

    QH=CPV0ΔT=29718KJ/S

  烟气抬升高度

    ΔH=2×(1.5Vsd+0.010QH)/Us=118m

  烟囱属于高架源,由于高架源的污染源在空中,我们时常关心的是污染物的到达地面的浓度,而不是空中任一点的浓度。依照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地面任意一点的污染物落地的一次浓度。

  通过招标文件提供的参数,我们计算得出烟囱的抬升高度为118米,与120相差无几,此时将产生地面绝对最大浓度,若污染物的地面浓度满足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此时的烟囱高度将是合理的。

1.2 吸收塔和烟囱合一的结构计算和选型

1.2.1 钢烟囱结构选型

  钢烟囱包括塔架式、自立式和拉索式三种形式。高大的钢烟囱可采用塔架式,低矮的钢烟囱可采用自立式,细高的钢烟囱可采用拉索式。

  塔架式钢烟囱的钢塔架可根据排烟筒的数量,水平截面设计成三角形和方形。塔架底部宽度与高度之比,不宜小于1/8。

  自立式钢烟囱的直径d和高度h之间的关系宜满足h≤20d。当不满足此条件时,烟囱下部直径宜扩大或采用其他结构型式。

  当烟囱高度与直径之比大于20(h/d>20)时,可采用拉索式钢烟囱。当烟囱高度与直径之比小于35时,可设1层拉索。拉索一般为3根,平面夹角为120°,拉索与烟囱轴向夹角不小于25°。拉索系结位置距烟囱顶部小于h/3处。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优先采用自立式或拉索式钢烟囱。对于本工程,由于场地的限制,拉索的布置较为困难,故考虑采用自立式钢烟囱。

  本工程钢烟囱立于吸收塔顶部,吸收塔直径17米,顶标高41.6米,其中标高33.4米至41.6米为变径段(锥段);烟囱直径7.6米,顶标高120米(见附图)。对于本工程h/d=120/7.6=15.8<20,可采用自立式钢烟囱。

1.2.2 钢烟囱结构初步计算

  在确定采用自立式钢烟囱的结构形式后,我们对本工程的钢烟囱进行了初步核算。对本工程的钢烟囱(含吸收塔部分)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烟囱段壁厚6~14mm,吸收塔段壁厚16~20mm,烟道入口开孔水平宽度控制在与吸收塔中心夹角90度,开孔上下两侧各设两道环肋,左右两侧各设两道纵肋,锥段上下各设一环肋,其余环肋按常规设置。锥段部分我们按不设纵向加劲肋、每隔10度设纵向加劲肋两种方案分别进行了计算。

1.2.3 吸收塔和烟囱合一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烟道入口开孔对吸收塔部分的应力分布的影响;

  从烟囱应力(绝对值)分布图中,可以明显看出烟道入口开孔对塔体的应力重分布的作用,吸收塔位于烟道入口开孔上下两侧的壁板上应力很小,该处壁板对结构传力的作用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该部分的荷载基本上由两侧壁板承担,故开孔宽度越大,对结构越不利,故我们将开孔水平宽度控制在与吸收塔中心夹角90度的范围内,并且在开孔上下两侧各设两道较大的环肋,左右两侧各设两道较大的纵肋(HN600),以形成封闭的框架,限制开孔处壁板的变形。

  B、隔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 烟气温度低于150℃,烟气有可能对烟囱产生腐蚀时,应设置隔热层。

  b 隔热层厚度由温度计算决定,但最小厚度不宜小于50mm。对于全辐射炉型的烟囱,隔热层厚度不宜小于75mm。

  c 隔热层应与烟囱筒壁牢固连接,当用块状材料或不定型现场浇注材料时,可采用锚固钉或金属网固定。烟囱顶部可设置钢板圈保护隔热层边缘。钢板圈厚度不小于6mm。

  d 为支承隔热层重量,可在钢烟囱内表面,沿烟囱高度方向,每隔1m至1.5m设置一个角钢加固圈。

  当烟气温度高于560℃时,隔热层的锚固件可采用不锈钢(1Cr18Ni9Ti)制造。烟气温度低于560℃时,可采用一般碳素钢制造。

  e 对于无隔热层的烟囱,在其底部2m高度范围内,应对烟囱采取外隔热措施或者设置防护栏,防止烫伤事故。

  C、破风圈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设置条件:

  当烟囱的临界风速小于6~7m/s 时,应设置破风圈。

  当烟囱的临界风速为7~13.4m/s,且小于设计风速时,而用改变烟囱高度、直径和增加厚度等措施不经济时,也可设置破风圈。

  b 设置破风圈范围的烟囱体型系数应按表面粗糙情况选取。

  c 设置位置:需设置破风圈时,应在距烟囱上端不小于烟囱高度1/3 的范围内设置。

  d 破风圈型式与尺寸:

  a)交错排列直立板型:直立板厚度不小于6mm,长度不大于1.5m,宽度为烟囱外径的1/10:每圈立板数量为4块,沿烟囱圆周均布,相邻圈立板相互错开45°。

  b)螺旋板型:螺旋板厚度不小于6mm,板宽为烟囱外径的1/10。螺旋板为3道,沿圆周均布,螺旋节距可为烟囱外直径的5倍。

  1.3 湿烟囱设计相关的其他问题

  针对招标文件中业主所列出的有关吸收塔顶部湿烟囱的相关问题如除雾器反冲洗、烟羽下洗等问题,我公司简要阐述如下:

  1.3.1 关于除雾器的反冲洗问题

  烟气逆流经过循环浆液喷淋区以及除雾器冲洗区将不可避免的夹带小的液滴,随着烟气排放高度的升高,烟气的温度将逐渐降低,此时的饱和湿烟气将析出一部分水分,这些水将沿着烟囱壁返回吸收塔。由于我公司在设计塔直径时考虑较小的烟气流速(v=3.7m/s),同时采用屋脊式的高效除雾器以保证烟气尽可能的少携带出液滴;同时由于烟囱的高度不是很高,约80m,考虑到烟气在烟囱内的流速影响,来自烟囱冷凝返回的浆液(约6.3m3/h)对除雾器所造成的动量远小于除雾器冲洗喷嘴出口的水动量(除雾器冲洗水在喷嘴处的压力为2bar),因此冷凝水量对除雾器所造成的反冲洗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1.3.2 关于烟羽下洗问题

  当烟羽的垂直动量大于环境风的水平动量的2倍时,不会发生烟羽下洗。因此烟囱的出口烟速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对湿烟囱的调查,如果出口烟速高于10m/s,则很少有烟羽下洗的情况。但如果选择过高的出口烟速将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阻力增加,二是会带出凝结水,形成烟囱雨,影响周围的环境。湿烟囱的设计要避免出现烟囱雨。烟囱雨还和烟囱内壁的防腐材料的表面粗糙度、表面附着力有关。从烟囱雨的角度,烟速不宜超过20m/s。本工程选择的烟囱出口流速为19m/s,因此不会产生烟羽下洗以及烟囱雨的情况。同时,在烟囱外壁涂上环氧树脂,即使有少量烟羽或烟囱雨滴落在烟囱外表面,也不会对烟囱外表面造成腐蚀。当只有一台机组运行且负荷较低时,为避免烟囱出口流速过低,可适当提高锅炉的排烟温度,以满足湿烟囱的出口流速要求。

  在烟囱出口的设计上,还要充分考虑烟囱出口处凝结水的回收问题。由于烟囱出口处环境温度较低,此处的凝结水量将比较多,我们将在烟囱出口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通过设置烟囱顶部的疏水装置,就能将烟囱出口附近处的冷凝水收集返回吸收塔。同时为避免烟气温度降低,如果烟囱内表面采用橡胶防腐,则烟囱外壁将敷设保温层,保温厚度不低于50mm;如果烟囱内壁采用宾高德泡沫玻璃砖防腐,则由于其良好的保温性能,外表面不需要保温,此时仅在烟囱外壁涂上环氧树脂即可。

1.3.3 浆液循环管道的设置对吸收塔结构的影响

  首先,浆液循环泵进出口设置非金属膨胀节,泵体的振动不会通过浆液管道传到吸收塔上。另外,浆液循环泵出口靠近吸收塔的管道与吸收塔之间设置非金属膨胀节,启动时浆液的冲击荷载也不会传到吸收塔上。在吸收塔壁的环向加固肋上仅为每根垂直段的管道设置1~2个限位支架,有少量的水平荷载由吸收塔承担,在烟塔合一的整体结构计算中已充分考虑了该部分荷载。故运行中泵的振动和启动时浆液的冲击都不会对吸收塔造成影响。

1.4 不设GGH的湿法脱硫烟囱内筒防腐设计方案

1.4.1 脱硫烟气的特点和腐蚀性

  通常进行湿法脱硫处理且不设烟气加热系统GGH的烟气,水份含量高,湿度大,温度低,易于出现结露现象。脱硫处理后的烟气一般还含有氟化氢和氯化物等强腐蚀性物质,是一种腐蚀强度高、渗透性强、且较难防范的低温高湿稀酸型腐蚀状况。

  湿法脱硫工艺对烟气中的SO2脱除效率很高,但对造成烟气腐蚀主要成分的SO3脱除效率不高,约30%左右。因此,烟气脱硫后,对烟囱的腐蚀隐患并未消除;相反地,脱硫后的烟气环境(低温、高湿等)可能使腐蚀状况进一步加剧了。

  由于国内脱硫烟囱运行的历史不长,专项的腐蚀调查研究资料很少,经验也不多,并且国内烟囱设计标准中对烟气脱硫后烟囱防腐设计尚无明确说明,因此,对于湿法脱硫后烟气对烟囱结构的腐蚀性分析,我们主要是借鉴国外的资料和做法。

  国际工业烟囱协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Industrial Chimneys 缩写 CICIND)在其发布的《钢烟囱标准规程 Model Code For Steel Chimneys》(1999年第1版)中对脱硫后的烟气腐蚀性能(烟气腐蚀性能对其它类型烟囱同样适用)有这样的说明:

  (1)烟气冷凝物中氯化物或氟化物的存在将很大提高腐蚀程度。

  (2)处于烟气脱硫系统下游的浓缩或饱和烟气条件通常被视为高腐蚀等级(化学荷载)。

  (3)确定含有硫磺氧化物的烟气腐蚀等级(化学荷载)是按SO3的含量值为依据。

  (4)烟气中的氯离子遇水蒸气形成氯酸,它的化合温度约为60℃,低于氯酸露点温度时,就会产生严重的腐蚀,即使是化合中很少量的氯化物也会造成严重腐蚀。

  按照“国际工业烟囱协会(CICIND)”的设计标准要求,燃煤电厂脱硫烟囱虽然在脱硫过程中已除去了大部分的氧化硫,但在脱硫后,烟气湿度通常较大,温度很低,且烟气中单位体积的稀释硫酸含量相应增加。因而,处于脱硫系统下游的烟囱,其烟气通常被视为“高”化学腐蚀等级,即强腐蚀性烟气等级,因而烟囱应按强腐蚀性烟气来考虑烟囱结构的安全性设计。

1.4.2 脱硫烟气的腐蚀性对烟囱设计方案的影响

1.4.2.1国内烟囱设计标准关于腐蚀性烟气对烟囱设计方案的说明

  按照国家标准《烟囱设计规范》GB50051-2002第10.2.2条和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93第7.4.4条的要求:当排放强腐蚀性烟气时,宜采用多管式或套筒式烟囱结构型式,即把承重的钢筋混凝土外筒和排烟内筒分开,使外筒受力结构不与强腐蚀性烟气相接触。

  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93第7.1.2条还要求:600MW机组宜采用一台炉配一座烟囱(一根排烟管)方案。

1.4.2.2国外烟囱设计资料说明

  从目前了解的国外烟囱资料看,火电厂烟囱基本上都是套筒式或多管式烟囱,且以钢内筒多管式烟囱为主,单筒式烟囱很少看到。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套筒式或多管式烟囱具有检修和维护空间,一旦需要,可立即对排烟内筒实施维护和补强;而单筒式烟囱(包括改进型单筒式烟囱)一旦建成投运,便很难再对它进行内部的检修和维护。

  对套筒式或多管式烟囱,排烟内筒的结构材料选择一般有两种:钢内筒型结构和砖砌内筒型结构;从材料的抗渗密闭性来看,钢内筒优于砖砌内筒,但经济性差些(限于国内条件)。对于钢内筒结构,在烟气湿法脱硫(无GGH装置)的情况下,国际工业烟囱协会(CICIND)在其发布的《钢烟囱标准规程 Model Code For Steel Chimneys》(1999年第1版)中建议采用普通碳钢板在其内侧(与烟气接触侧)增加一层非常薄的合金板或钛板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砖砌内筒结构(加设 GGH装置),从美国萨金伦迪(SARGENT & LUNDY)公司设计资料和英国公司为广东沙角C厂设计的240米高烟囱图纸看,都对砖和胶泥提出了很高要求,即特殊的耐酸缸砖用硅酸钾耐酸胶泥砌筑,一般分两层错缝布置,并设封闭层。砖的抗渗性能要求高,主要目的是防止烟气渗透形成冷凝腐蚀和对排烟筒外包裹的保温隔热材料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1.4.2.3烟气温(湿)度和运行压力与腐蚀性的说明

  烟气温(湿)度与腐蚀性

  脱硫后的烟气温度一般在40℃~50℃之间,且湿度很大并处于饱和状态。根据前述的烟气特点,它是低于烟气结露的温度,烟气易于冷凝结露并在潮湿环境下产生腐蚀性的水液液体。一般的烟气湿法脱硫处理中是采用加设烟气加热系统(GGH)来提高脱硫处理后排放的烟气温度(约80℃及以上),以减缓烟气冷凝结露产生的腐蚀性水液液体。从理论上讲,采用烟气加热系统(GGH)能有利于减缓烟气的腐蚀(即提高烟气温度,减少结露),但烟气湿度、水分这些诱发腐蚀的因素依然存在,况且GGH的运行能否满足运行温度值的要求,尤其是在发电机组低负荷运行、机组开启和关停期间及其它不利工况时能否满足运行温度值的要求值得关注和重视。烟气温度低、湿度大,烟囱内的烟气上抽力就降低,它影响着烟气的流速和烟气抬升高度及烟气扩散效果,这对排放的烟气满足环保要求(特别是氮氧化物NOX指标)带来不利的因素。

  烟气运行压力与腐蚀性

  烟气运行压力与烟气的温(湿)度和烟囱结构型式密切相关。烟气温度低,其上抽力就小,流速就低,容易产生烟气聚集并对排烟筒内壁产生压力。锥形烟囱结构型式(如单筒式烟囱)中的烟气基本上是处于正压运行状况,而等直径圆柱状烟囱(如双管和多管式烟囱中的排烟筒)是负压运行状况。烟气正压运行时,易对排烟筒壁产生渗透压力,加快腐蚀进程;负压运行时,烟气渗透和腐蚀速度将大为减缓。

1.4.2.3烟囱结构材料选用与腐蚀性的说明

  从对烟气的抗渗防腐考虑,烟囱内筒应选用闭性好,整体性强,自重轻和无连接接头的钢内筒。砖砌内筒由于其分段支承处的接缝及形成砌体后的砖缝抗渗密闭性和整体性较差的缘故,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渗透和腐蚀的问题,存在检修和维护、甚至内筒更换的问题,而这不但导致发电机组的停运,而且内筒更换的施工也相当繁琐和复杂。

  对于内筒密闭性的要求,我们只要将内筒视作一根流淌结露的腐蚀性水液管道就不难理解了。目前条件下,钢内筒是一种合适的选择,钢内筒的内壁都须进行防腐处理;有烟气加热系统GGH时,内壁可设耐酸砂浆防护层,无烟气加热系统GGH时,按照国外的作法其内壁考虑耐腐蚀金属面层或玻璃砖贴面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钛钢复合板和泡沫玻璃砖。

  关于经济性,通过几个工程的比较和实践,取消GGH后采用钛钢复合板或泡沫玻璃砖的烟囱投资均较取消前的烟囱和GGH投资的总和要少几百万~几千万。

1.4.3 本工程烟囱内壁防腐方案

  方案一:采用内衬泡沫玻璃砖,烟囱外壁不需保温,仅喷涂环氧树脂。有关泡沫玻璃砖的技术方案见本专题1.6宾高德玻璃砖内衬系统简介(由美国Henkel公司提供)。

  山西霍州第二发电厂一期工程2×300MW机组、利港4×600MW机组、湛江奥里油电厂2×600MW机组、珠海电厂2×600MW机组等均在钢内筒内侧面加设了一层美国宾高得泡沫玻璃砖防腐层(51毫米厚)。

  甘肃张掖电厂一期工程2×300MW机组、靖远电厂三期工程2×300MW机组,配套烟囱φ6.2× 210m套筒式单筒烟囱,钢筋混凝土外筒,钢制内筒,采用上海川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泡沫玻璃砖。

  方案二:采用内衬丁基橡胶,其施工工艺与吸收塔衬胶工艺基本一致。烟囱外壁喷涂环氧树脂,同时设置保温岩棉和铝合金外护板。匈牙利Oroszlany Plant Portrait:, Hungary,采用了碳钢衬橡胶。见附图:WTL25B-G026-01,该工程照片如下:

1.5 烟囱吊装方案

1.5.1 烟囱概况

  本脱硫改造工程的烟囱直接设置在吸收塔顶部,为一直径7.6M的等径钢烟囱,自身高约80M,顶部出口标高为120M。

  烟囱考虑在现场制作。制作时用40T龙门吊和25T GROVE或90T GROVE活动吊车配合进行,拟卷制成多段4.5M或6M米的短节,每节重量控制在12T以内。

1.5.2 吊装设备的选择

  经综合考虑,本方案选用MC320K附着式塔吊进行烟囱的吊装。该塔吊最大起吊高度为150M,工作半径RMAX=25M时,起重能力Q=11T;工作半径R=3.1~18.4M时,起重能力QMAX=16T。烟囱的吊装半径为12M,每节重量不超过12T,故选择该吊车完全满足烟囱吊装要求。

1.5.3 吊装前的准备工作

  1)MC320K附着式塔吊已组装好,并经过检查和试重合格。

  2)在每节组合好的烟囱组件上端圆周四等分处分别焊接好满足要求的起吊用吊耳;吊耳可用钢板或槽钢制作,但焊接的位置应不影响两节烟囱对口。

  3)用工字钢制作好起吊烟囱用的十字吊架。

  4)准备两对长10M、直径26.5MM的起吊用钢丝绳。

  5)准备好吊装用的指挥工具,包括对讲机、哨子、信号旗等。

  6)在每节准备起吊的烟囱组件的内外两侧距上端口1.2M处预先搭建好空中组对时需用的工作平台,并围上安全网。

  7)在每节组合好的准备吊装的烟囱组件上,爬梯等附件已安装好;

  8)准备好对口、切割和焊接用的工具,如常用的葫芦、短钢丝绳、卡环、夹头、焊把、割刀、皮带、板手、起子、撬杠、榔头、线垂、卷尺等和其它相应的小型机工具。

1.5.4 吊装程序

  烟囱安装采用顺装法。

  在吸收塔封顶后,采用MC320K附着式塔吊直接进行烟囱底部第一节组合件的吊装,在该节烟囱与吸收塔出口找正、定位、组对焊接完成后,再进行第二节烟囱组件的吊装,以此类推,直至周而复始完成后续各节。

  为保证吸收塔塔内施工安全和防腐施工防火的需要,在吸收塔出口的第一节烟囱吊装前,在其内部可分别设置上、下两层隔离层:上层用钢板与烟囱内壁焊接,确保烟囱施工与吸收塔内施工完全隔离,同时作为烟囱施工时的内平台;下层用防火板搁置在烟囱内壁的角钢圈上,四周用有机速固防火堵料封堵,待烟囱施工完毕拆除上层隔板和临时人空门封闭后可直接取出,确保吸收塔内防腐安全。

  烟囱筒节全部吊装完成后,及时安装避雷针、航空灯及其它附属设施。

  在每次组对完成后,应及时割除吊耳和对口用临时设施并打磨清理干净,以减少以后高空工作量。

  在烟囱施工到一定高度时,根据需要拉上保险缆风绳,缆风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得大于45度。

1.5.5 主要质量要求

  1)烟囱吊装施工工艺,吊耳及吊架等的制作与安装,烟囱的对口、找圆、垂直度、焊接工艺等,其质量按有关标准、规范、图纸执行。

  2)烟囱吊装施工用的所有材料、设备及工具都必须购于法定的生产厂家或商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日期,必须有不低于方案设计参数的试验报告,必须具有中国同类型产品的材质、性能及安全系数。

  3)施工过程中,每班派一安全质量工程师跟班监督施工质量与安全。如有疑问,请示主管工程师和该方案设计者。

  4)若因现场情况有异,需对方案进行修定或补充,需用其它的材料或机工具代替方案中的材料或机工具等,任何人不得擅自作主,必须经方案设计者同意才行。或者由方案设计者汇同有关人员协商决定。

  5)所有烟囱筒节在卷制好后、吊装之前,必须进行编号和标识,必须确保按烟囱的设计顺序安装。

  6)吊耳、对口用临时设施等割除时不得伤及烟囱母材。要求预留一定高度然后打磨、刷漆。

  7)烟囱筒节吊装对口采用手工焊,要求先沿周长均匀点焊定位,四人对称同时施焊,防止焊接变形。

  8)施工过程中必须作好施工记录,记录中必须包括施工内容、质量、安全、责任人及时间地点。填写质量验收单和工程竣工单。

1.5.6 主要技术安全要求

  1)在整个烟囱吊装过程中,必须严格准确地按经审批的方案执行。

  2)施工前,施工专业工程师必须向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安全措施方面的交底工作。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仔细通读施工方案,做到人人明白。

  3)全部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施工专业工程师必须组织有关技术、质量、安全方面的专业工程师、方案设计者和总工程师,对所有的施工准备工作、自制结构、辅助设施及整个吊装系统进行质量和安全的联合检查,检查无误后签字认可,然后再进行整个吊装系统的试重工作。在整个吊装系统试重的全过程中和试重结束后,联合检查人员和监护人员再次对整个吊装系统进行检查,检查无误后再签字认可,此时整个吊装系统才能用于烟囱的正式吊装。

  4)整个吊装系统的试重方法如下:整个吊装系统的试重工作主要在烟囱第一节的吊装前进行。

  空负荷试验——空钩上下全程运行三次。

  静负荷试验——按整个吊装系统最大设计负荷吊起重物,且离地100毫米,悬停10分 钟,然后放下重物。按整个吊装系统最大设计负荷的125%吊起重物,且离地100毫米,悬停10分钟,然后放下重物。

  动负荷试验——按整个吊装系统最大设计负荷的110%吊起重物,且离地1米后制动,再提高1米后再制动,如此制动三次后开始下放。每下放一米制动一次,如此制动三次后停止。最后将重物匀速提升,当重物达到设计的极限高度后再制动,悬停10分钟,然后慢慢下放重物至零米。

  5)所有用于施工的机工具,使用前都必须进行检修、保养和试重。

  6)机工具的试重要求如下:

  链条葫芦、卡环——1.25倍允许工作荷载10分钟的静负荷试验。

  1.1倍允许工作荷载10分钟的动负荷试验。

  钢丝绳——2倍允许工作荷载10分钟的静负荷试验。

  7)所有参于使用的吊装设备、设施及工具等试重无误后,才能投入使用,才能进行烟囱的正式吊装。

  8)监护人员应由有经验的专业工程师、技师和有资质的工人承担。专业应包括电气、机械、焊接、起重、架子和土建等。

  9)监护工作包括烟囱吊装施工的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和全范围,监护依据为本方案、相关规范、规程、图纸和作业指导书。监护人员应对其专业范围内的监护工作负责。

  10)所有参于钢内筒施工的作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必须身体健康。患有不适宜高空作业疾病的人员,坚决不允参于高空作业。

  11)所有施工人员施工时,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禁边工作边聊天。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法规、安全制度、安全操作程序。

  12)指定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较高者为施工指挥者,实行统一指挥,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并将所有施工人员的有关职责范围在作业点张榜公布。

  13)对施工中的异常情况,施工指挥者不能或者无把握解决时,必须请示施工专业工程师,专业工程师不能或者无把握解决时,必须请示总工程师和方案设计者。如遇重大问题,由总工程师召集方案设计者和各相关专业工程师共同研究解决。

  14)施工通讯采用无线对讲机,对讲机不得少于6部。并且每班上班前必须将电充足。施工中如遇电池不足,对讲机声音不清晰,没有对讲机或者个数不足时,停止施工。

  15)高处作业时,除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以外,各作业平台及通道还必须搭设脚手架并设置围栏和踢脚板,必要时还必须拉上安全网。作业平台和安全网上的杂物必须每班清理干净。

  16)高处施工人员,随身携带的工具必须放在工具包内,工具包必须斜挂在肩上。高处临时材料废料必须放好,必要时应和固定物绑扎,以免坠落伤人。

  17)施工区域范围内,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拉上警戒线,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域。

  18)烟囱施工时,内部必须要有足够的照明和人工通风。

  19)在起吊钢内筒吊装段前,施工单位必须通知有关供电部门,在起吊钢内筒吊装段的过程中不得停电。

  20)不得歪拉斜吊,不明重量的物体不能吊,没有明确被吊物与其它物体确实断开前不能吊。钢丝绳捆绑被吊物时,被吊物的棱角与钢丝绳的接触处要采取保护措施。

  21)任何情况下,焊接都必须设置专用地线,不得以爬梯、钢平台、钢内筒及钢丝绳作为焊接地 线。

  22)烟囱施工达到100米时应装设航空指示灯,并应设置备用电源。

  23)夏季、雷雨季节施工时应注意气候变化情况,以防雷击。

  24)施工平台及临时设施拆除时应编制拆除方案,经审批后方能实施。

  25)吸收塔顶部外围应设置一圈1.2米高的围栏并配齐踢脚板,沿围栏高度方向围上安全网,防止烟囱施工时高空落物延塔顶滑下或反弹伤人。

  26)烟囱施工时,进入吸收塔的入口处上方应塔设防护隔离层,施工人员必须由安全通道出入。

  27)为保证吸收塔塔内施工安全和防腐施工防火的需要,在吸收塔出口的第一节烟囱内分别设置上、下两层隔离层:上层用钢板与烟囱内壁焊接,确保烟囱施工与吸收塔内施工完全隔离,同时作为烟囱施工时的内平台;下层用防火板搁置在烟囱内壁的角钢圈上,四周用有机速固防火堵料封堵,待烟囱施工完毕拆除上层隔板和临时人空门封闭后可直接取出,确保吸收塔内防腐安全。

  28)必须文明施工。因烟囱内回音较大,不得大声宣哗以免造成指挥信号失真。施工时必须注意现场干净整洁,所有施工材料及废料都必须堆放有序,每天下班前必须集中清理一次,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通道。

1.5.7 主要检查项目

  1)机械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有无噪音、漏电漏油等现象,所有润滑点是否经过保养润滑,轴承齿轮有无磨损情况,镙拴镙帽垫圈有无松动和遗漏。

  2)钢丝绳在一个捻节距内断丝数超过总丝数的10%时,钢丝绳表面锈蚀或磨损超过钢丝原直径的40%时,钢丝绳直径减少达7%时,钢丝绳受冲击力后较原来的长度伸长0.5%时,钢丝绳有整股断裂、麻芯外露、压扁损伤、局部变形或成笼形、弯曲成死角、打成死结、严重起毛刺,钢丝绳受火烧或局部被电弧损伤时,必须更换新的钢丝绳。

  3)钢丝绳不得编结接长使用。

  4)焊缝有无断裂,是否有咬边现象,焊缝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5)烟囱内设置的防火隔层是否完好有效。

  6)自制的钢结构是否有变形和失稳现象。

  7)脚手架材料的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脚手架的搭设是否符合有关设计和规程规范。

  8)脚手架必须有足够的和牢固的与固定结构或物体的连接点。脚手架搭设的管材不得钢木混用。脚手板要铺满铺稳,两端绑扎,不得有空头板。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