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就中国来讲,13年前世界银行曾统计过,世界上每使用3吨煤,就有1吨是在中国烧掉,尽管时间过去10多年了,但近年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今不会少于这个比例。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查证的煤炭储量达到7241.16亿吨,其中生产和在建已占用储量为1868.22亿吨,尚未利用储量达4538.96亿吨。2006年我国原煤产量23.8亿吨,若以后产量每年按5%递增,我国煤炭可持续开采不过100年。 另有专家预测,以现有条件年产20亿吨煤炭已经达到极限,到2020年煤炭将面临巨大缺口。石油和天然气情况也不容乐观,去年国际天然气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字显示,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152万亿立方米,按目前消费水平可供开采65年,而已探明石油的可供开采期为43年,当然还有很多未探索的领域,但毕竟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总会在不久的将来消耗殆尽,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故此研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是当务之急,大势所趋,开启“后油气时代”时不待我。。
正是这些因素,促使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高涨,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扩大。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些地区出现的“油荒”已经有一段时间了:3月15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3月14日,深圳部分加油站柴油供应开始吃紧,民营加油站基本无油可供,部分路段因等候加油的货车过多,一度造成交通拥堵;3月15日的《长江商报》报道,由于难以加到柴油,武汉市58辆巴士被迫停运……目前,广东、湖南、湖北等地柴油供应依然告急。笔者认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实施节能减排目标的今天,发展可再生能源更应成为首选。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多年前中国政府就已经重视这个问题,并于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了今后十五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目标。根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水电,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风电和太阳能,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常规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已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水电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的31%。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4000万户,建成大型沼气工程6300处,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农林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初步实现生物质能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培养一批生物质能利用和设备制造的骨干企业。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同时,形成国内风电装备制造能力,整机生产能力达到年产500万千瓦,零部件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年产800万千瓦,为2010年以后风电快速发展奠定装备基础。太阳能热水器累计安装量达到1.5亿平方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万千瓦,进行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和万千瓦级太阳能热发电试验和试点工作。
当务之急,就是如何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减少能源的损耗和需求,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固然对社会节约能源消费,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我国石油的供需矛盾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这不是治本之策。目前,关键是要积极寻找原油替代产品,特别是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投入。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国家将采取五项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但笔者认为推进新能源的研发与利用,还必须形成全国一盘棋,从立项、政策、资金、价格及行政手段等方面去支持新能源的研发、推广利用。以省为区域,每省据情设立若干可再生能源研发基地,研发项目统一由国家指定,人员统一由国家调配,资金由企业、政府共同投资,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专门研发某一领域,避免重复研发或遍地开花,而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及忽视其它领域的研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实力还相对薄弱,为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强与他们交流、研讨与合作。进一步完善新能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机制,帮助这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对于发展较好的可再生能源企业,政府应予以重点扶持,为其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可再生能源专项发展基金,倡导绿色消费,实行“有保有压”政策。即今后一方面通过抑制属于污染型的化石能源的发展来促进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再生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通过税收、补贴、强制性市场配额等优惠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供应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全球保障能源安全、缓解气候变化的根本措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银行、政府对可再生能源项目予以大力扶持,如汇丰银行给予可再生能源项目1亿英镑的资金支持 ,北京延庆投资10亿元为新能源企业“筑巢”,江苏省姜堰引资1.5亿建垃圾发电项目,这不仅充分证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也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信心。相信,可再生能源一定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