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在中国发展势头强劲(一)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6006次    时间: 2010-07-07 15:11:00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随着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 LNG(液化天然气)也正以每年约12%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发展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近年来全球LNG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LNG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   虽然近几年国内LNG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LNG在天然气能源中..

关键词:LNG 中国 发展 势头 强劲
分享到:
 随着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迅速增加, LNG(液化天然气)也正以每年约12%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发展最迅猛的能源行业之一。近年来全球LNG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LNG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

 

  虽然近几年国内LNG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LNG在天然气能源中的利用比重仍很小。记者近日从广东油气商会获悉,2009年国内LNG的供应量约只占天然气总供应量的1.6%。从国内的天然气发展形势来看,天然气资源有限,产量远远小于需求,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内,LNG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强大生力军。

  LNG项目发展势头强劲

  有报道指出,2010年国内生产能力将达到900亿立方米, 2020年为2400亿立方米。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赖元楷日前在由广东油气商会主办的“2010年中国小型LNG市场开发研讨会”上表示,目前国内已建成了19座天然气液化工厂,正在筹建的有10座,二者合计供气能气将超过1000万立方米/天,约计280万吨/年,远远超过目前全国300多个LNG卫星站的气化市场需求,也显示出LNG项目发展的强劲势头。

  根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进口LNG553.2万吨。国家发改委预计,到2020年中国要进口350亿立方米,相当于2500万吨/年。广东油气商会燃气部部长庄荣金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内已建成和在建的进口LNG接收站项目有12个,分别如下:广东大鹏、福建莆田、上海洋山港、上海五号沟、广东珠海、广东揭阳、广东深圳、浙江宁波、江苏如东、河北曹妃甸、辽宁大连、山东青岛接收站。

  新奥燃气能源供应协调中心副总经理郭学志指出,国内已经投产的大型进口接收站有:广东大鹏LNG进口接收站、福建LNG进口接收站和上海LNG进口接收站,投产总规模合计超过900万吨/年。其余大都在2011年后投产。 

  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及中部地区

  记者了解到,LNG项目能够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天然气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国内99%的天然气都是通过管道进行输送的,但是我国的管道建设速度滞后,管道历程不足,不能满足天然气输送需求。而LNG则可以通过铁路、公路及轮船运输,供气灵活,辐射范围广。在此情况下,能够大量节约储运空间和成本的LNG无疑要成为优先选择。

  郭学志指出,国内LNG消费的重点区域集中在沿海及中部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前边所述的大型进口LNG接收站项目建成后将最终形成一个沿海LNG接收站与输送网络。

  据介绍,目前液化天然气常用作工业气体燃料、船厂乙炔气替代燃料、城市居民燃料、汽车燃料、城市管道天然气的调峰等。其中,城市燃气在LNG用气结构中的比重很大,2008年就已经达LNG总供应量近60%。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数据,目前国内LNG车辆拥有量约为1200台,虽然国内车用LNG市场刚刚起步,但其后期需求增长强劲。

  此外,由于液态天然气转化为气态天然气时,需要吸收大量能量,具有制冷功能。据称,液化天然气气化过程中5%冷量可收回利用。这种在节能上的创新利用,也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LNG是最好的储备调峰气源”

  目前中国天然气的总储备量仅约占总消费量的3%,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滞后,储备量不足,作为重要的调峰和应急措施的建设刻不容缓。

  赖元楷认为,LNG可以从大型LNG接收站获得,也可以从全国各地小型LNG液化工厂获得。因此,将其用作低温储备气源要比高压球罐储备和管网储备调峰优越得多,造价低、管理方便、应变能力强。多位专家均表示,相对于废弃岩洞储气等方式,“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