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二)
责任编辑:hit_lng    浏览:4629次    时间: 2010-02-04 08:15:1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这一目标也很难达到”,一位天然气领域人士介绍,我国地下储气库资源有限,选址困难。而到2020年储气库工作气量要达215亿立方米,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地下储气库建库资源,且由于建库周期长,达到设计规模一般需要5到8年,因此,“要完全满足调峰需要,几乎不可..

关键词:天然气 能源 市场
分享到:

  “这一目标也很难达到”,一位天然气领域人士介绍,我国地下储气库资源有限,选址困难。而到2020年储气库工作气量要达215亿立方米,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地下储气库建库资源,且由于建库周期长,达到设计规模一般需要5到8年,因此,“要完全满足调峰需要,几乎不可能。”

  专家提醒,在未来一段时间,调峰需求与储气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国储气调峰需要解决的瓶颈式难题,集中体现在:先建管道后建库,导致地下储气库建设明显滞后于管道建设;管道和气田调峰手段弱,满足不了下游市场需要;已经掌握的建库地质资源少,尤其是在东南、中南等这些主要天然气消费区,利用枯竭气藏远远不能满足建库需要,与未来建库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地下储气库设计及建设技术与我国复杂的建库地质条件不相适应等等。

  专家表示,天然气调峰气量的需求往往滞后于消费总量的需求,对储气调峰的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储气库建设留下了缓冲期。这个缓冲期的长短取决于市场的开拓程度和管网的完善程度。

  但我国的情况是,天然气产业是在这几年迅猛发展起来的,市场呈爆发式发展、冲动式膨胀,管网建设也十分迅速,给储气库建设留下的缓冲期太短。

  沉重话题如何不再沉重?

  沉重的调峰重担应该由谁来挑?

  专家介绍了这样四种储备手段:产能储备、战略储备、LNG(液化天然气)储备和用户自用气储备。

  产能储备,就是把“气田”当成“气库”,通过剩余产能建设来实现,主要由生产企业承担。但由于高投入、高成本等特点,单靠企业之力,难以应付。业内人士建议,国家从政策层面予以支持,鼓励企业多开发剩余产能,以备不时之需。

  战略储备也叫应急储备。天然气同石油一样都属于战略资源,同样需要以国家名义进行战略储备,战时可缓国家能源之需,平时可解高峰时燃眉之急。

  LNG储备越来越受重视。通过建设大型储气罐群,与天然气管道联网,关键时刻能缓解供应紧张局面。LNG储罐建设同样需要大投入,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也较高。

  用户自用气储备,即用户通过小型LNG储罐储备资源,以备上游资源供应不上或供应不足,或本企业用气量突然增加之需。这种储备方式,在一些城市加气站或天然气利用大户比较常见。

  四种方式,无一例外都是高投入,建设周期长。中国石油大港储气库群创造了世界上同规模储气库建设的速度之最,也用了7年时间,每年投入都在数10亿元之巨;金坛储气库经过几年建设,储气能力只有3000万立方米,完全达容需到2020年。

  储备手段单一,储备主体有限,上下游企业缺乏互动,是导致用气紧张的重要原因。专家建议倡导调峰设施建设主体多元化,采取多种形式建地下储气库。

  也有专家建议,积极推进调峰气价定价体系建设,针对不同调峰用户、不同用气阶段,制订不同气价,使储气库建设投资主体获得合理回报,也有利于用户合理平衡用气峰谷差,抑制调峰的需要。

  但愿这个沉重的话题,在国家和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变得不再沉重。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