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煤层气开发的春天
责任编辑:液化天然气    浏览:1975次    时间: 2008-05-07 12:59:48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图片为中国石油煤层气实验室人员在内蒙古大草原进行勘探作业。   煤层气这个“朝阳产业”迎来了“朝阳政策”。这位清洁“天使”,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出煤炭“黑洞”,摘下“瓦斯杀手”这顶旧帽,堂堂正正地汇入畅通无阻的绿色管网,成为百姓的..

分享到:

图片为中国石油煤层气实验室人员在内蒙古大草原进行勘探作业。

  煤层气这个“朝阳产业”迎来了“朝阳政策”。这位清洁“天使”,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出煤炭“黑洞”,摘下“瓦斯杀手”这顶旧帽,堂堂正正地汇入畅通无阻的绿色管网,成为百姓的“福气”。让我们——迎接煤层气开发的春天

  一种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往往预示着能源结构万紫千红春天的来临。中国的煤层气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迎来多姿多彩的春天。

  经过多年酝酿,在国家春风化雨产业政策浇灌下,煤层气这个“朝阳产业”终于拥有了“朝阳政策”,开始全面起步发展。今年,全国地面开发煤层气产能有望突破5亿立方米。这个数字虽然不足为傲,但中国的煤层气产业是在短短的两三年内,几乎从零起步成长起来的。这个速度,不能不说迅猛。恰如破土的春芽,虽娇小嫩弱,却孕育着夏的希望和秋的收获。

  同时,还有这样一组数据:近几年,我国加大煤层气地面开发和井下抽采力度,使每采百万吨煤死亡人数从5年前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0倍降为几十倍。去年我国煤矿死亡3786人,比前五年下降45%。其中瓦斯爆炸死亡1084人,近3年每年减少100余人。这说明,从国家层面,开始着手让煤层气变“害”为宝。

  中国煤层气开始“扬眉吐气”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多年来开发利用受资金投入所限一直速度不快,基本处于止步不前状态。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涉足煤层气以来,该产业还处在探索和发展期。这是因为:一是我国煤层气开发利用政策不到位,束缚了产业发展。二是核心技术不过关,煤层气单井产量和采收率非常低,限制了产业发展。三是运输不畅,煤层气开发有利区远离管道,成为煤层气产业发展瓶颈。

  用专家的话说,这三大难题,使煤层气产业发展不够迅速。但从2006年开始,随着我国政策陆续到位及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节节攀升,以及我国对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的渴求日益迫切,煤层气的开发利用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呈现出跨越发展的势头。

  有数据为证:我国煤层气产量在2004年之前,基本上无开发;到了2006年,年产量也仅0.3亿立方米左右;2007年跃升至1.3亿立方米;今年产量翻两番。近3年钻井1700口,是前15年总和的6倍,在加快地面开发的同时,也加大了井下瓦斯抽采的力度,2007年井下抽采44亿立方米,近3年每年增长10亿立方米左右。

  从国家的规划看,“十一五”末,也就是2010年,国家计划把地面煤层气产能提升至50亿立方米;到2015年,年产能力突破100亿立方米;到2020年,计划达到500亿立方米,速度可谓迅猛。

  目前,在山西、陕西、新疆等煤层气资源富集区,许多大型的煤层气田如沁水煤层气田的开发利用正如火如荼,开始转化为现实的产能,并计划通过进入西气东输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

  同时,政策也开始为煤层气产业护航。国家相继出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如每产1立方米煤层气国家补贴0.2元的气价补贴政策、发电上网每度电国家补贴0.25元的政策等,为煤层气发展打通瓶颈,支持该产业快速发展。许多地方政府为鼓励这一绿色能源的开发,也开始出台地方补贴政策。煤层气突然间成为宠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包括中国石油在内的许多能源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迅速打开了中国煤层气产业的新局面。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沉寂之后,煤层气终于迎来“扬眉吐气”的好日子。

  中国石油让煤层气“气势如虹”

  在开发利用煤层气这一清洁能源上,中国石油一直都是“排头兵”。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成立了专门负责煤层气勘探和开发利用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所。十几年来,该所在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领域孜孜追求,为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所从最初4人,“三无”(无资料、无技术、无设备)起家,一干就是15年,现已发展为40余人。这个所与国外知名的煤层气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有联系,掌握了全国煤层气勘探资料,建成了中国设备最全面的煤层气实验室。据实验室主任刘洪林博士介绍,他们自主研发了3套设备均获得实用技术专利,现有大小设备十几套,承担国内和外国公司在华煤层气勘探分析化验项目。

  十几年来,中国石油共钻探各类煤层气井600多口,并在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煤层气富集区找到了一批中小型的优质煤层气田。

  中国石油对煤层气产业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在煤层气开发技术的突破上。国际上煤层气产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贸易已经比较成体系,又以北美为最。但是,我国的地质条件同其他国家很不一样,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引进我国后,面临“水土不服”的问题。如何实现国际先进技术的“本土化”,是我国煤层气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在该领域,中国石油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国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单井产量低,导致成本太高,难以形成工业规模。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多分支水平井技术的突破,可谓“居功至伟”。而引领这一技术发展的正是中国石油。在中国石油集团煤层气研究所多年的潜心努力下,摸索出以多分支水平井技术为核心的钻井技术体系,该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煤层气开采的主要技术,单井产量较常规钻井提高7至10倍。

  正如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所负责人赵庆波所说,中国石油在传统油气领域的先进工程技术优势,为煤层气这一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他介绍说,中国石油掌握多项煤层气钻井特色技术,创造了几十项煤层气钻井纪录,已经成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

  中国石油对煤层气产业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运输瓶颈的突破,这是煤层气大规模开发的主要矛盾。气体能源对管道运输的依赖性非常强。煤层气进不了管道,就意味着这个瓶颈得不到解决。中国石油拥有西气东输等纵横全国的天然气管网。

  尤其是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将煤层气等新能源作为其重要的发展战略目标,成立了新能源管理机构和专业化的公司。在国家“十一五”期间煤层气发展规划中,中国石油的贡献占40%以上。仅这一点,就足以奠定中国石油集团在我国煤层气领域的“领头羊”地位。

  煤层气产业必将“气势空前”

  我国煤层气产业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层气产业起步晚、起点低、难度大,前景不容乐观。美国2007年煤层气产量为540亿立方米,相当于我国2007年天然气总产量。而我国去年煤层气的产量仅1.3亿立方米。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天壤之别。

  目前存在几个较大的问题:首先是认识上的误区,依然大面积存在。思想主导行动。思想还须先行。目前关于煤层气的认识,许多人甚至在业界还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有人认为,煤炭开采效益远高于煤层气,因此许多人认为,煤层气是煤炭的附属品,不应作为独立矿种来开采;在对外合作问题上,有人就认为,煤层气是宝贵资源,不应搞对外合作,不能让别人拿我们的资源来赚钱;还有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认为因成本较高,不是由国家而是由外资来开发等等。这些认识的统一,显然非一日之功。

  其次,煤层气开发利用政策扶持力度和落实不够。开发利用煤层气的社会综合效益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初期,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从事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美国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早期政府的鼓励政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一些大型煤层气田,一定要维护矿权秩序,遏制侵权行为,不要盲目开发,要编制统一规划和开发方案,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有序开发。

  第三,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科技投入过低而且分散,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有待提高。煤层气是一种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的产业,要掌握它的基本赋存规律和开发技术,必须有较大的前期投入和较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目前我国还不具备,成为束缚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四就是基础管网薄弱。我国天然气基础管网比较薄弱。煤层气企业不仅要建设井田内部管网,还要考虑长输管网建设。过高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开发煤层气的积极性。加之当前我们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对石油价格来说气价过低也是影响煤层气发展的重要因素。

  商业化是煤层气的必由之路。而煤层气的商业化运作尚处在初级阶段,大规模的商业化还有待时日。

  煤层气是绿色能源,是天然气和石油的重要替代能源。开发煤层气既可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又可减少煤矿瓦斯灾害,还保护大气环境,一举三得,需要大力开发。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随着国际石油价格高企和油气资源的日益紧张,煤层气的价值必然得到充分认识和挖掘。

  可以说,中国煤层气产业已经迎来发展的春天,而且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这个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必将在未来的绿色能源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