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
责任编辑:chineselng    浏览:1379次    时间: 2008-04-02 22:42:4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煤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国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煤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

分享到: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炭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国后,国家对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历经了数次调整,这期间,我国炭行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49年至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从建国后到80年代之前,我国炭行业也像所有其他行业一样,完全在计划经济的环境下运行,所有的炭生产任务都由国有企业承担。企业的建设与发展基本上依赖国家投资,企业的生产、销售、定价完全遵从政府计划。

                        
  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粗放发展时期: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各个行业的发展趋于活跃,社会经济对作为基础能源炭的需求量猛增,炭供应紧张。炭供应紧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放宽了对炭行业的管理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矿。1983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乡镇矿的八项措施》的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地方国营矿和小矿',倡导'大中小矿并举'的政策。随后的1984年和1985年,政府分别提出'有水快流'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矿一起搞'的方针。其结果是我国矿数量迅速增加,产业集中度极低。截至到1997年底,我国共有大小矿井6.4万处,其中6.1万处为小矿井,占比接近总数的94%。

  1998年至2007年的整顿治理期:由于前一阶段粗放型管理政策的引导,炭行业在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质量相当低下。过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供需两端信息传导不畅,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价格秩序混乱,全行业陷入不景气。1996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炭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2000年。在这种混乱的行业秩序下,我国国有大型矿经营举步维艰。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在1998年撤销了炭工业部,将重点矿下放给各地方政府,并针对炭行业的问题相继颁布了若干政策,整个炭行业进入了整顿期。


  最近3年颁布的主要产业政策有2005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4月的《加快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2006年9月的《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化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2007年1月的《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2007年11月的《炭产业政策》。以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将在规模、技术、安全、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对未来炭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行业进入门槛大幅提高:《炭产业政策》在产业准入上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一律停止核准审批年产能30万吨以下的新建矿项目,在安全、环保、资源节约等一系列标准得到严格规范。这将抑制小矿的发展,同时鼓励大型炭企业的发展。

  2.企业规模大型化:'炭行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改小建大',以整合为主、新建为辅,限制小矿建设,发展大中型矿。《炭产业政策》要求,在大型炭基地内,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一个主体可以开发多个矿区,在大型整装田和资源富集地区优先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现代化矿。
 
  随着产业政策的落实,一些大型的规模化企业除了可以得到优先发展的机遇之外,并购地区性中小型炭企业将成为未来几年炭行业的趋势。

  3.炭企业产业综合化:随着炭企业向大型化发展,一些大型炭企业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形成炭、运输一体化经营巨型炭公司,同时这些公司将向下游延展产业链,拓展电力和以炭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业务,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4.产业集中度提高,企业议价能力增强:由于产业准入门槛的提升,小型炭企业发展受到抑制,大型炭企业得到优先发展机会,整个炭行业发展呈现大型化、集中化,产业集中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矿将主要分布在大型炭基地内,大型矿产量将达到14.5亿吨;大型炭基地产量将达到22.4亿吨,炭产量占全国的56%;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炭企业集团,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这一结果将改善炭市场秩序,炭企业议价能力得以提升,成本向下游转嫁能力增强。

  炭供给分析:08年产量约增至27.3亿吨

  1.产量稳步增长

  最近6、7年,我国炭产量稳步增长,"十五"期间,在市场的强劲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炭产量年均增速达11%,2005年,炭产量22亿吨,比2000年增长69.7%。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预测,2007年我国炭生产可以达到25.5亿吨,比上年增长7.06%,到2010年时,全国炭生产能力将接近30亿吨。我们预计2008年全国原产量的增幅基本与上一年持平,全年的产量将达到27.3亿吨左右。

  2.固定投资在爆发式增长后趋缓

  炭行业的固定投资在经历了'九五'期间的严重萎缩后,在进入'十五'期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2000年到2005年期间,炭行业的固定投资达到2,762亿元,超过了前九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2005年在建规模4.4亿吨/年,是"九五"末期的10倍。2004年和2005年的投资增幅都超过了60%。
 
  这种爆发式增长主要基于几个因素:首先是当时大的社会背景,'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固定投资猛增,总额达到294,957亿元,超过了前9个'五年计划'的总和,与炭行业情况一致;其次,由于'九五'期间炭投资严重不足,导致社会炭供给偏紧、炭价格上升,逐利资本在这一时期内迅速聚集到炭行业;最后一点,也是由于'九五'期间炭行业固定投资严重萎缩后,'九五'末期时的炭固定投资基数很低。

  进入'十一五'期间,在大的产业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炭行业固定投资增长已经明显趋缓,这将有助于有效控制炭供给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改善炭市场秩序。预计2008年炭固定投资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炭增长相对平稳。

 3.炭社会库存保持较低水平

  2007前10个月,我国社会炭库存稳定,始终在23-24天左右,保持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基本和2006年底的库存状况一致。2007年的社会炭库存不会对下年炭供需关系产生影响,造成大的供需关系波动。

  4.炭进出口基本平衡

  2007年,我国一改以前炭出口显著大于进口的格局,在净进口和净出口间徘徊。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7年我国全年累计出口炭5,317万吨,全年累计进口炭5,102万吨,净出口炭约215万吨。

  2007年上半年,除了2月份,各月我国炭进口量均超过出口量,呈现净进口格局。随后3个月,炭出口量开始超过进口量,但是当年累计仍未炭净出口国。直到10月份,我国出口炭52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全国进口炭372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5.2%,我国连续四个月炭出口量超过进口量,重回净出口格局。2007年前11个月,我国炭贸易保持着进口增速较快,而出口下降的格局。
 
  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

  我国炭工业在1996年之前长期处于既供不应求又长期亏损的矛盾情形,1996年下半年开始又一度陷入供过于求的境地,直到2000年下半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才开始走出低谷。除了企业负担重、经济效益差、管理与开发秩序混乱等因素外,产业集中度低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1998年全国生产原12.33亿吨,各类炭生产企业超过5万家,平均每个企业生产炭只有2.5万吨左右;全国矿数量约7.21万处,平均每处矿生产原仅有1.7万吨;国有重点矿企业数111个,每个企业平均销售炭422万吨,平均每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全国的0.4%,产业集中度的低下可见一斑。虽然当时也有关井压产的整治活动,但到1999年底我国仍有矿井4.11万处,平均每处矿生产原仅为2.55万吨。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整顿,到'十五'末的2005年,我国炭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全国共有小型矿2万家,千万吨级的炭企业31家,3000万吨以上的企业10家,50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5家,亿吨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只有2个;但大中型炭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仅为54%,仍远低于其他炭生产大国。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矿将主要分布在大型炭基地内,大型矿产量将达到14.5亿吨;大型炭基地产量将达到22.4亿吨,炭产量占全国的56%;同时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炭企业集团,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这一结果将改善炭市场秩序,炭企业议价能力得以提升,成本向下游转嫁能力增强。
 
  
炭需求保持快速增长

  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品种,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经济总量的发展必然带动炭需求的增长,通常我国GDP增长1%会拉动炭需求增长0.5%至0.6%。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的预测,我国明年GDP增幅在11.2%左右,据此推算,明年我国的炭需求增长将达到5.5%至6.5%左右。

  我国炭行业最重要的下游行业依次为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的炭总消耗量占炭总需求的近8成。预计2008年我国电力行业耗增长约11,800万吨,钢铁行业耗增长2,900万吨,建材行业耗增长2,000万吨,化工行业耗增长近1,000万吨,社会炭需求达到27.28亿吨。

                  
  
电力行业:

  我国电力行业以火电为主,是我国最大的炭消费行业,其炭消费量一直占我国社会炭总消费的50%以上。2001年,我国电力行业耗6.46亿吨,占当时炭总产量的46.78%。2002年到2005年期间,电行业每年耗量增长都在1亿吨左右。2006年,电力行业耗达到了12.02吨,比上一年增加1.48亿吨,占炭年产量的50.47%。6年间电力行业消耗炭数量增长86%。

  由于与其他发电形式比较,火电技术成熟、建设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在新增发电能力上,火电的绝对增长仍高于其他发电种类。2007年1-9月份,全国电源建设新增生产能力6544.15万千瓦,其中水电804.24万千瓦,火电5422.19万千瓦,核电212万千瓦。

  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以火电为仍最重要发电形式的我国电力产业格局不会改变,火电的发展是带动炭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电力行业分析师的预测,2008年火电行业将增长12%,相应的对炭需求的增长将在9%左右,即1.18亿吨。

  钢铁行业:

  钢铁行业是我国炭消费的第二大行业,近年来也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6年我国粗钢产量4.19亿吨,2007年预计产量将达到4.9亿吨,增长超过16%。钢铁行业2007年耗增长缓于钢铁产量增长,预计全年增幅为13.8%左右,耗4.2亿吨。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钢铁行业分析师的预测,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增幅在8%左右。考虑到单位能耗的产出水平有所提高,2008年钢铁行业的耗增长将在6.7%左右,即2900万吨。

  建材行业:

  建材行业对炭消费主要发生在水泥的加工中。近年来受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带动,建材行业发展迅猛,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保持高位增长。2006年,我国水泥产量在达到12.37亿吨,较2005年增长15.71%;预计2007年全国水泥产量可以达到13亿吨。根据中信建投研究所建材行业分析师判断,2008年水泥行业的产量增长将达到10%,即1.3亿吨。目前国内水泥行业平均耗水平为130公斤/吨,据此推算,明年水泥行业的耗增长将达到1,700万吨,再考虑到建材其他子行业的耗增长,预计2008年建材行业整体耗增长超过2,000万吨。

  化工行业:

  四大耗行业中,化工行业的炭消费量最低。但是'十一五'期间化工行业对炭需求的增长稳定。在未来,化工行业将成为炭需求新的增长点。

  一方面,由于目前原油价格暴涨,一些可以马上进行调整的化工项目改为使用炭作为替代原料。比如近年来制甲醇、二甲醚等项目纷纷上马,制油项目也有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也向化工倾斜。

  国家发改委可能在近期公布我国首个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国内企业以代替石油作为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该政策将鼓励化工企业在新疆和内蒙的新探明炭储量地区发展化工项目,主要方向是将转化为甲醇,以便生产乙烯和丙烯。预计08年化工行业对炭需求增长7%,即920万吨。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地位稳固,下游四大行业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炭需求的增长。炭市场供需将总体平衡,个别地区和种略微偏紧。

  价格形成机制走向市场化我国炭价格的形成机制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终于走向完全市场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炭行业完全在国家计划下运行,炭生产、销售中完全遵从政府计划,炭价格由国家统一制定。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炭需求的迅猛增长,出现了炭供应紧张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国家放宽了炭产业政策,在加快发展国有重点矿发展的同时,鼓励发展乡镇小矿,提出了'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大中小矿一起搞'的方针,。在这一时期,炭价格开始分化,国家仍然控制大部分炭的销售价格,但是中小型矿开始根据市场状况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炭价格政策开始松动,形成双轨制。

  炭价格的改革始于1993年。政府从1993年开始逐步放开价,让价走向市场。首先得到解放的是除电以外的其它炭销售价格,而占炭消费50%左右的电却一直处于"计划"与"市场"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在每年的'炭订货会'上交易的国家计划内重点炭合同,其价格由国家计委(后为国家发改委)确定'政府指导价',之后由企业协商,政府出面协调。从2001年1月1日起,国家原则上不再实行电定价,取消了'政府指导价',放开重点电价格。理论上电价格在政府协调下由供需双方自主协商形成。但是为保证国家电力改革在敏感时期平稳过渡,政府对价实际上仍实行指导。在这一时期,全国电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

  2004年,国家坚定了放开电价格的决心,提出'电联动'方案,在电价调整后,电价格不在进行重点合同内外的区分,完全由市场供求双方协商决定。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电价格并没有马上走向市场化,电与市场、计划内与计划外的格局已然存在。尽管如此,长期存在的双轨价格正逐渐收拢。

  2007年底,'炭供需见面会'将取代此前每年由国家发改委主持的'炭订货会'。这一形成于1965年并延续至今的计划经济产物将彻底退出我国的炭价格形成机制。在'炭供需见面会'上,炭供需双方将完全通过自主协商来确定炭交易价格,最后由行业协会收集、汇总炭买卖合同。这标志着我国炭价格走向完全市场化。

  炭价格:全球价格持续上涨,国内价提升15%

                     
  近几年,炭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价格都有大幅提升。2007年炭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为大家对炭行业关注的焦点。

  2007年澳大利亚BJ现货价在1月4日时为51.2美元/吨,随后便几乎不停顿的上涨,12月30日达到了98.6美元/吨,上涨了47.4美元,涨幅达到92.5%。其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在高位徘徊,作为替代能源炭的行情也必然走强;其次,由于中国炭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导致中国炭出口大幅减少,日、韩、台湾等国家、地区转向澳大利亚市场进口炭产品。

  2007年国内炭市场价格上涨也相当频繁,且幅度相当大。在中转地秦皇岛,动力价格上半年略微波动,在年初微长后便开始小幅下跌,这种情况一直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直到第三季度开始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大同优混1月5日的价格为510元/吨,一月底开始小幅下跌,最低时价格为465元/吨,7月底反弹至470元/吨,9月份以后价格增速加快,12月3日达到了520元/吨。秦皇岛其他动力种类的价格变化也大致如此,12月3日山西优混、山西大混和普通混的价格分别达到480/吨、425元/吨和340元/吨。

  从炭商品平均交易价格图表上我们不难看到,进入2006年以后,全国炭的平均价格上涨幅度很大。精配2006年1月份的平均市场交易价格在610元左右,到了2006年底开始快速上涨,尤其是进入2007年5月份以后,行情变化速度非常快,几乎每个月都有10元左右的涨幅,2007年11月底价格已经达到670元附近。肥焦的平均交易价格走势与精配完全一致,但是涨幅更猛,2007年11月底的平均交易价格已经达到767.6,比年初上涨了51元多。
 
  经过分析,中国炭市场2008年供需情况仍将保持基本平衡,同时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炭企业的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大幅提升,预计动力炭价格将持续上涨,涨幅达到10%-15%,而资源相对稀缺的炼焦品种价格涨幅会高于普通动力,达到15%-20%。
 
  新资源税对炭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

  据悉,新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在2008年上半年获得审批通过并得以实施。新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内容可能涉及扩大税基、提高税额标准、改变征收方式和减免税政策等。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于炭的资源税征收标准为0.3元-5元/吨。随后,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逐年对各省发布了《炭资源税税额的通知》,修改了对各省征收的资源税额度。

  今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发布通知,自2007年12月1日起,全国焦资源税统一由3.2元/吨上调为8元/吨。

  新资源税改革方案最引人注目内容是征税方式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简单的说,就是以产品价格为基数,乘以一定的税率来计算税额,即将税收与资源市场价格直接挂钩。在目前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这种做法将累进增加资源价格上涨的幅度。"从价计征"的具体税率可能是固定比例也可能是超率累进,即根据资源的优劣分级计征。新资源税的"从价计征"方案将直接反映在炭生产企业的成本上,在公司其他生产成本完全不变的情况,公司毛利率水平将被拉低。最后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企业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

  以新上市的国投新集为例,该2006年公司共出售商品733.72万吨,平均价格360.28元/吨,实现销售收入264,341.02万元;所售商品的平均单位销售成本为249.17元/吨,总销售成本为182,821.01万元;销售利润为81.520.01万元,毛利率30.84%。依照公司所在地区的资源税标准,目前公司的资源税费是2元/吨。在公司销售数量、销售价格和其他生产成本完全不变的情况,公司毛利率下降幅度与资源税征收比例呈同等幅度变化。

  当资源税为炭产品销售收入的5%时,资源税增加11,749.61万元,销售利润下降13,217.05万元,毛利率降为25.84%;当资源税征收比例为10%时,销售利润下降26,434.10万元,毛利率为20.84%;当资源税征收幅度为15%时,销售利润下降39,651.15万元,毛利率为15.84%。

  2008年炭行业盈利预测

  07年第三季,公布三季报的24家A股炭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为30%。我们假设总销量上涨5.5%,同时价格普遍提升15%时,这些公司的营业收入将提高21%,如果生产成本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各项成本成比例增长的话,则这些企业的平均毛利率水平将升至40%。

  我们同时考虑了资源税改革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设想了计价征收5%和10%两个比例。当资源税为5%时,行业利润增长幅度将超过63%,当资源税率为10%时,行业利润提升幅度为27.74%.

  当然,以上的计算是基于2008年全国整体炭需求上升5.5%、平均价格上涨15%的假设,也就是说,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炭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同生产量成比例上升。

  炭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员工工资、设备材料的采购、能源、设备维修和各项税费。预计2008年全国炭企业面临的成本上升主要发生在员工工资和设备、材料的采购上;山西省的各项税费改革已经在2007年实现,而其他省份有可能推广这种作法。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我们认为2008年炭全行业的盈利增长将超过40%,给予炭行业增持评级。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