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省转型跨越做大非煤产业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072次    时间: 2011-06-29 11:47:5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伴着科学发展的暖风,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新山西正朝气蓬勃地向世人走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山西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   省委书记袁纯清说,转型跨越是山西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煤炭 转型 跨越 产业
分享到:
 伴着科学发展的暖风,一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生态环境日益向好的新山西正朝气蓬勃地向世人走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山西提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构想,提出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

  省委书记袁纯清说,转型跨越是山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基本理念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即通过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把山西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和文化强省。

  做强煤炭产业,煤炭大省迎来循环经济新时代

  山西之长在于煤。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共产煤120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外调煤炭80多亿吨,占全国外调量的80%。作为能源基地,做强煤炭产业既是山西自身利益所在,也直接关系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做强煤炭产业,首先要解决煤炭行业长期形成的“多、小、散、乱”的混乱格局。省委、省政府想到做到,实施了史无前例的煤炭资源大整合,对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了革命性调整。通过兼并重组,山西只保留矿井1053座,办矿主体减少到130多家,单井年均产量增长到120万吨以上,形成了4个亿吨级、3个5000万吨级、11个千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产业集团,山西煤炭企业实力空前强大。“煤炭企业要真正做强,还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煤炭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调查、思考,袁纯清代表省委向煤炭企业提出新要求和新路径。

  发展循环经济,同煤集团走在前头。走进同煤集团的塔山循环经济园区,一座座蓝白色的厂房掩映在碧树芳草之间,16平方公里的园区,看不到一点煤矿常见的黑色。园区围绕一座年产1500万吨的煤矿建有18个项目,每一个上游产品的废弃物都是另一个下游产品的生产原材料,形成了“煤—电—建材”、“煤—化工”两条完整的产业链。目前,山西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煤炭循环经济园区有20多个。

  同煤集团拉长煤炭产业链,潞安集团则用劣质高硫煤提炼出市场抢手的合成油。因掌握了核心技术,提炼出的油质量达到欧Ⅴ标准。今年初该集团在前期年试产21万吨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年产540万吨煤制油项目。目前,该项目已通过有关部门论证,进入实施阶段。借此项目东风,潞安集团一举从单一的煤炭生产企业,发展成为煤、电、油、化、综合发展的绿色新型能源企业集团。

  潞安煤变油,晋煤集团则打起煤矿安全生产最大的“杀手”“瓦斯”的主意,开发利用这一宝贵的清洁能源。目前已开发出立体抽采瓦斯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抽采技术,建成煤层气抽采井2500多口,年可采气15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该集团准备投入400多亿元,新建抽采井2万口,形成年产120亿立方米的中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企业。

  发展循环经济,山西正由单一的产煤大省、煤电基地向世界立体能源中心挺进!

  做大非煤产业,非煤产品漂洋过海叫响全世界

  山西因煤而兴,问题由煤而生。采煤在严重地破坏山西生态环境的同时,更让山西经济患上了“煤依赖”症:煤炭市场好,经济就一路上升,全线飘红;煤炭市场疲软,经济就停滞不前,甚至下滑。

  根治“煤依赖”症,最根本的办法是走多元发展之路,大力发展非煤产品。省长王君说,“山西不仅要做好"地下"这篇大文章,更要做好"地上"这篇大文章!”“做好"地上"这篇大文章,就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等非煤产业,让非煤产品形成品牌,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以太原为中心,建设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是山西大力发展非煤产业迈出的第一步。省长亲自抓,为装备制造业规划出美好前景:重点发展煤炭机械、汽车工业、铁路装备、新型电子信息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等五大战略性装备制造行业,到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将超3000亿元。

  太重集团勇当排头兵。这座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厂有着光荣的历史,累计开发重大新产品800多项,创造了360多个全国第一,其中自主生产的TZ牌油膜轴承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同美国摩根公司、德国西马克公司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5立方米大型矿用挖掘机已出口俄罗斯等欧洲国家。

  国企给力,民企也不甘落后。从一个不足百平方米的沿街小店发展成我国第一家民营卡车生产企业,山西大运集团创造了奇迹。据介绍,到2015年,集团卡车年产量将突破1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00多亿元。

  多元发展,山西还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文化产业。利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支持,投入60多亿元实施了大同、晋中、运城三大农业示范区建设等“七大强农工程”,重点建设了芮城县出口芦笋安全示范区、万荣县出口苹果安全示范区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山西的芦笋、苹果、核桃、兔肉等特色产品走出国门,远销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目前世界上食品检疫准入最严格的国家。

  发展文化产业,山西从改革文化体制起步。目前,省直组建了出版传媒集团、演艺集团等六大文化企业集团,11个市119个县新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274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继舞剧《一把酸枣》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一炮走红后,吕梁市舞蹈艺术团又携《鼓舞飞翔》、《红灯笼》、《荷包情依依》等节目赴旧金山演出。去年全省有18个团、380多人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产业正冲出国门,迅速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

  狠抓生态建设,三晋重现山清水秀好风光

  清新的空气、秀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让人心情格外舒畅。在山西省临汾市汾河生态公园,年过花甲的郭建设用双手捧起汾河水,激动得热泪盈眶:“真想不到还能再看见清凌凌的汾河水啊!”自今年“五一”前夕公园开放以来,郭建设每天早晚都要来这里看看。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40万平方公里,因水纯净甘醇,养育了近一半三晋儿女,被尊称为山西的“母亲河”。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汾河水量不断下降,水质日渐恶化,到本世纪初,汾河成了“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病河。

  “解决不好生态问题,不仅是失职,更是犯罪!”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如是说。抓生态建设,山西首先启动了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程。工程按照流域生态功能要求,上游侧重水源涵养及保护,中游侧重水土保持和水资源合理利用,中下游侧重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相结合,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实施。近期阶段是在两年内投入150亿元实施河道生态修复、流域生态整治、污水处理等十大治理工程。

  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各地毫不迟疑。汾河源头的宁武县“舍小家为大家”,当年就关停了流域内的26座煤矿。临汾市举全市之力对汾河进行治理美化。晋中市从关停两岸3公里内的污染企业入手,全面整治污染源。经过两年的努力,断流了十多年的汾河“清水复流”。

  汾河再现长流水,省委、省政府又提出“2+10”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全省的山山水水。阳泉市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改造、扬尘治理、重点污染源关停搬迁等工程,先后建成了热电联产燃气利用、垃圾处理等一批环境基础设施,关闭了娘子关电厂、国阳一电等污染企业,完成了592家工业污染源治理任务。随后又投入3亿元,对市区周边26座、4300亩矸石山进行综合治理,给昔日的“火焰山”披上了绿装。污染少了,绿地多了,阳泉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去年二级以上天数达到了348天。长治市大力实施“山川绿起来、河水流起来、空气清起来、环境美起来、经济循环干起来”的“五起来工程”。实施的结果,长治变成全国闻名的“园林化城市”、“宜居城市”和“魅力城市”!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一曲《人说山西好风光》唱出了山西人的自信和自豪!如今,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新山西一定会屹立在中华大地上!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