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城市发展可持续性下降 可借鉴国外低碳模式
责任编辑:chinalng    浏览:1301次    时间: 2010-11-16 08:01:06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日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麦肯锡公司在京联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近四成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显著下降。这份名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指数:衡量中国城市的新工具》的报告,选择了112个中国政府认为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城市作为调研对象,主要..

分享到:
  日前,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麦肯锡公司在京联合发布的报告称,中国近四成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显著下降。这份名为《城市可持续性发展指数:衡量中国城市的新工具》的报告,选择了112个中国政府认为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城市作为调研对象,主要数据均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

    研究表明,2005年至2008年,在112个被调查城市中,有44个城市可持续性显著下降,占112个被调查城市的39%。同时,有33个城市改善了发展的可持续性;21个城市可持续性方面有所改善但发展缓慢;14个城市可持续性排名有所下降并呈现出不稳定性。报告称,中国环境的清洁程度远远落后于西方,环境污染与二氧化硫排放远没有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

    城市化进程加重高碳锁定效应

    目前中国正处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据2009年《城市蓝皮书》报告,中国的城市化率达45.7%,已有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而且这个趋势还要持续三四十年。在此期间,预计每年有1500万~2000万农民进城,每年新建建筑约为20亿平方米,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这都对城市的住宅、交通、医疗和教育等体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城市新建城区无视科学的规划和土地利用,以及低碳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应用,重复旧有模式,无疑会加重城市的高碳锁定效应,为未来的碳减排设置更多障碍。

    城市应该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挑战呢?对此,有气候组织认为,城市设定合理减排路径需要基于其对自身碳足迹的充分了解。记者采访了解到,编制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不仅有助于制定减排政策,更是规划和执行中重要的一步,因为这个过程有助于设定部门目标并制定减排计划。此外,碳排放清单的编制过程还是市政府与相关政府部门、工业界、商业界和社区就气候变化问题交流沟通的过程。

    此外,诸如最优技术选择、技术融资途径探索、技术市场推广的激励政策选择、消费者教育以及低碳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维护等等,都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然而气候组织发现,主要障碍不是技术问题,因为多数减排技术是可得的;主要的障碍在于探寻如何为低碳技术提供融资,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政策和管理体系以促进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因此,政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获得核心利益相关方在技术投融资体系中的兴趣、认可和支持。

    借鉴国外城市低碳模式

    有分析人士认为,借他山之石,中国城市可以避免走弯路,直接把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和绿色增长纳入到一个综合的低碳战略中,实现实际的飞跃式低碳发展。

    记者采访了解到,自2004年以来,伦敦实施的能源和气候政策每年减少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该政策包括了260个发展建议,涵盖提高能效、发展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柏林到2005年实现了其温室气体比1990年减排25%的目标,相当于减排了2200万吨二氧化碳。此外,斯德哥尔摩1990年人均排放量为5.3吨二氧化碳,到2000年下降到4.5吨二氧化碳,下降了15%;到2005年,其人均排放量进一步下降到了人均4.0吨二氧化碳,该市目前正在朝着2050年零化石燃料使用的目标迈进。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