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7月4日,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27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此举标志着三峡电站全面投产,三峡工程发电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引进,使中国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实践证明,用市场换技术..
7月4日,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电站最后一台机组27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此举标志着三峡电站全面投产,三峡工程发电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曹广晶说:“三峡工程水轮发电机组的引进,使中国具备了自主开发的能力。实践证明,用市场换技术,是具有战略高度的决策,它有力地带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安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到来!” 三峡电站原设计安装26台机组,分布在大坝左、右岸电站;后期加进地下电站6台机组,共32台,每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加上2台各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右岸机组水轮机转轮主要设计者、哈电高级工程师刘胜柱说,三峡电站装备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水头变幅宽,其设计、制造和安装难度居世界之最,超过了世界上已有的任何大型机组。 据介绍,三峡工程上马伊始,中国只有自主设计制造32万千瓦水电机组的经验,技术落后国外发达国家达30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三峡机组“技贸结合、技术转让、联合设计、合作生产”的重大决策,通过市场优势换取国外先进技术,为自主设计和自主制造奠定基础,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实现三峡机组国产化。 1996年6月,中国三峡总公司宣布对三峡工程左岸电站首批14台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国际招标采购。 “我们在国际招标里面就提出三个条件,第一是必须转让核心技术,第二是必须和中国企业合作生产,第三是要教会我们的工厂能够独立制造。”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原总经理李永安表示。 当时,世界上的70万千瓦机组加起来只有21台,但三峡机组招标一次就订购14台,这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经过激烈博弈,由世界著名制造厂商组成的两大跨国供货集团最终中标。中国最具优势的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哈电)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东电)被确定为技术受让方,获得了31%的分包制造份额。自此,三峡电站迈开了巨型水电成套设备以市场换技术的第一步。 按照协议,哈电共接受阿尔斯通的设计软件42个,涉及三峡机组设计制造的各项关键技术,包括商业软件和开发软件,近百人次派往国外学习。东电接受了VGS相似内容的开发软件、计算机硬件和商业软件,264人次接受了技术培训。 为配合技术转让,中国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通过合同中的经济约束条款,根据技术转让的进程和执行情况分期支付,确保核心技术转让完全到位。 东电副总工程师石清华说,东电和哈电通过三峡机组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逐步实现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两企业在水力设计、推力轴瓦、冷却方式、定子绝缘技术和线棒制造等方面,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04年,三峡工程右岸电站第二批12台70万千瓦机组招标采购,包括哈电、东电在内的4家有资格的制造商参与了投标。 这是一次学生和老师的比试,更是一次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成果的检验。结果是哈电和东电不但顺利过关,各自拿下4台,成了“独立承包商”,而且部分技术优于外方,机组稳定性达到国际水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07年7月10日,由哈电独立制造的中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26号发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该机组首创使用全空冷技术,创造性地改用机组运转时产生的风力来冷却设备。 从三峡大坝左岸到右岸,短短五六年间,通过以市场换技术,中国跨越了与国外先进技术30年的差距。中国企业先后取得了100多项技术专利,实现了发电机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中国开始步入重大机电设备自主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时代。 下一步,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新的一系列梯级水电站正在筹建。其中,向家坝水电站安装8台单机额定容量8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将再创新纪录,成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中国水电业开始向新的技术高峰攀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