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湿地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320次    时间: 2023-04-06 10:30:32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大自然神奇而充满魅力,保护自然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地享有同样的自然遗产。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孕育和发展文明的沃土,同样也是无数野生动植物的栖身之所。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

分享到:

大自然神奇而充满魅力,保护自然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地享有同样的自然遗产。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不仅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孕育和发展文明的沃土,同样也是无数野生动植物的栖身之所。

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引发了公众对湿地保护事业的高度关注。萨米·李·金是一名美国湿地生态学家,已经从事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30多年,曾多次造访中国的湿地保护区。他在本文中重点阐述美国在湿地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历史和湿地保护面临的诸多挑战。

对湿地保护认知的发展历程

纵观美国历史,湿地的生态和功能价值在很长一段时期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由于人们缺乏对湿地价值的共识,因此曾产生过各种各样的冲突。

各国的法规实际上都会限制土地所有者对其财产及其资源所从事的活动。比如,要求土地所有者对其拥有的湿地加以保护。这是因为,即便一块湿地是在私人土地上,也具有公益价值。美国的湿地保护法规限制了土地所有者财产开发和资源利用的潜能,但是土地的所有人并没有由于放弃开发而获得相应的补偿,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土地所有人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因此湿地产生的公益价值其实也来自私有土地所有者承担的成本付出。

美国的私有土地所有者是湿地保护事业的重要成员。许多土地所有者自己投入资金,或向联邦政府、非政府组织的湿地保护扶持基金提出资金申请,用于湿地保护,以增加其土地上的野生动物种群,这也有助于其他区域野生动物种群的维护和发展。

除开上述因素外,水权问题是另一基本概念。在美国,水资源归各州拥有,各州需向各个土地所有者提供水的使用权。美国的涉水法律复杂多变,但基本上把水权视为财产权。个人拥有一定份额的水,他们只要把水用于有益的用途,每年就可以获得这些水量。美国地下水保护的相关法规正在逐步改善,但在某些州地下水的使用不受限制,而且很少有州真正知道他们拥有多少地下水储量。因此,地下水以及依赖地下水的湿地的保护尤为艰难。

美国各地,包括美国西部干旱和半干旱的部分地区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湿地孕育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早期的环保主义者曾生动地描述了湿地水鸟遮天蔽日的壮观场面。然而,美洲最初的欧洲殖民者通常对湿地持负面看法,把湿地与各种疾病和危险动物联系在一起。此外,一些湿地也确实曾阻碍农业发展,因此湿地排水是土地开发的重中之重。随着大量欧洲移民的涌入和扩张,越来越多的湿地被人为排干,湿地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冲突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为满足城市食物需求而猎杀水鸟和其他湿地野生动物的现象愈加普遍,严重影响了湿地野生动物的丰富性。总之,这一时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20世纪初,美国的环保主义者开始意识到,如果后代要享用这些资源,就必须解决湿地丧失和不可持续的野生动物猎捕问题。为此,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首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仅仅针对涉禽(例如鹭类)。随后,罗斯福又批准建立了其他野生动物保护区,并把保护对象扩大到湿地及其他野生动物。

与此同时,水鸟猎人们成功地获得国会支持,通过了一项自我征收款项的税法。该税法要求水鸟猎人购买候鸟狩猎和保护印花票(简称“联邦鸭票”)才能合法捕猎水鸟。借助“联邦鸭票”的收益,美国政府购置了大量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并成立了数百个野生动物保护区。“联邦鸭票”的收益还用于湿地和水鸟的保护和管理,从而在美国形成了一个有效保护湿地和野生动物的网络。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非政府环保组织就重大保护议题面向公众和政府机构开展了大量宣教工作,进一步强化了自然保护政策。这些组织在民间资金的支持下,继续在湿地保护政策的制定以及为野生动物购置土地和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湿地管理体系的建立

由于农业开发、城镇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美国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同时,水坝、公路、排灌渠和其他的建设活动扰乱了湿地内的水文节律。此外,许多湿地由于富营养化严重和沉积物过多,难以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研发湿地管理技术、维持湿地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湿地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为湿地野生动物提供特定的栖息地。湿地管理最常见的技术包括建造堤坝、控制洪水模式和控制植物,以发挥湿地的栖息地功能。合理、有效的湿地管理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然而,湿地管理不当则会导致湿地进一步退化。例如,管理技术使用不合理、工作人员太少或培训不足、目标湿地的治理设计不佳以及湿地管理分区不合理等。此外,一旦对目标湿地实施的改造项目需要高强度的集约化管理来维持,新的挑战就会出现,且通常需要进一步设施建设和财政投入,以维持该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

需要指出的是,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科研教学机构开展了大量的鱼类和野生动物研究。这些科研项目大部分是应用性学术研究,方向性很强,主要针对解决自然资源和自然保护方面的实际问题。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学生在美国乡村长大,对当地的动植物有初步的观察和认识,对自然景观也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些都有助于把这些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自然资源管理者。

在20世纪后期,人们开始在景观水平上认识生态环境在维系野生动物种群活力方面的作用。景观生态学的创建量化了保护区以外的栖息地数量和质量对于维持区内野生动物种群的重要性。同样,随着在时空尺度上对栖息地的研究,业内开始关注源自保护区外部的非生物过程(例如水、火)在维系区内栖息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为了保障鸟类完成迁徙过程,研究人员对迁徙路线上不同栖息地之间的连通性或者迁飞区内栖息地的质和量开展研究,并影响了自然保护工作的思维方式。

自然保护工作者开始认识到,要达到维持湿地野生动物种群的目标,仅仅建立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不够的,而需要建立湿地保护网络。政府实施的私有土地扶持项目为土地所有者提供资助,用于其实施湿地的恢复或管理。非政府组织也提供资金支持私有土地上的栖息地恢复项目,以协助开展国家和国际层面的保护行动。

用水需求与湿地保护的矛盾

美国湿地和水鸟保护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水资源的短缺。解决这些问题对粮食和水安全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保障水资源充足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全球变暖和更频繁的干旱事件。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最大,仅仅增加用水效率或者改道河流不会解决问题,根本的解决方案是减少用水需求、“储存”各类水资源。美国尝试了很多提升用水效率、河流改道相关的项目。然而含水层的持续枯竭,已使许多河流的流量不足以维持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种群。

在美国,从水法上讲,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人们在积极寻找解决水问题的新途径。例如尝试创建水市场,用水者可以从土地所有者那里购买水权,从而将农业用水转移到湿地或河流中。然而,许多城镇地区用水需求增加,导致水价升高,使保护组织难以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来支持湿地。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方案通常侧重于增加水的可获得性,诸如采用跨流域调水、不可持续的地下水抽取和其他短期修复等,或者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来满足当地的用水需求,而不是从根本上试图减少用水需求。

虽然美国近数十年来已经保护了大量的湿地,但是继续寻找有效的水资源解决方案依然任重道远,这对于湿地、鹤类和其他依赖湿地的野生动物的长期保护至关重要。

湿地和水鸟保护管理的实践经验

人们已经意识到湿地管理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如果湿地管理人员训练有素,且具有清晰目标和长远意识,就可以科学地设计和建造范围合理、功能适宜的湿地,从而在高度改造过的自然环境中为野生动物提供非常充足有效的湿地资源。

然而,不当的管理措施则会进一步造成湿地的破坏、加剧湿地退化,例如选址不佳、设计缺陷、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管理资金不足等。设计缺陷则包括堤坝太大、人为干预区域太大、缺乏独立的水位调控、水控制结构太小以及水控制结构位置不当而难以进行有效的分流等。

湿地管理需要详细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生活史,包括某些植物的种子何时萌芽、萌芽所需的条件以及如何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扩张。同样,在野生动物的生活周期中,野生动物在不同时间的资源需求不同。为了维持健康的植物群落,需要施加诸如晒地、拔草、割草、火烧、放牧等干预行为,以阻止植物演替并防止一些晚演替植物成为优势类群。

一些水文情势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天然湿地通常不宜开展人工干预和管理。对于这类湿地,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保护湿地本身,并保护和维持湿地所在的流域和含水层。这种零干预的湿地管理方式能够获益最大,而付出的成本和带来的失败风险又最小。然而,由于人类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天然湿地也变得越来越稀有。

为鹤类和其他水鸟提供健康的栖息地、维持鸟类迁徙过程,自然保护区之间需要明确可行的保护目标并开展密切的协作。在美国,迁徙路线水平上的保护协作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模式,参与合作的机构由迁徙路线上对候鸟保护感兴趣的州和联邦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组成。他们针对迁徙鸟类栖息地在时空尺度上共同制定明确的目标。例如,鸻鹬类通常需要水位较浅、植被较少且在迁徙路线上相距较短的湿地。这时,合作者们需要首先确定鸻鹬类在迁徙路线上所涉及的湿地资源,商讨在特定时间内哪些保护区和私有土地能作为特定类群的栖息地。如果一个保护区需要晒干土地以处理植物问题,而无法像往常一样支持鸟类种群,则其他保护区需要调整湿地管理策略,为候鸟提供足够的栖息地。

总之,在整个迁徙路线上要尽量涵盖范围足够大、数量足够多的栖息地,并保障这些湿地的整体状况良好。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保护区年年都最大化地提供栖息地,则可能导致其栖息地退化,进而导致迁徙路线上整体栖息地的恶化。

提升湿地管理的能力建设

湿地保护不能只依赖保护区及其管理者。学术机构与土地管理者相互合作,可以更有效地解决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美国在湿地保护的早期阶段,培养了大批训练有素的生物学家,这正是与学术机构合作的积极成果。此外,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培养和提高湿地研究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例如,积极寻找对鹤类和湿地充满热情的人,并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

中国建立了大量的鹤类、湿地和其他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中国东北的莫莫格和向海保护区的湿地景观亦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湿地之一。中国不乏对鹤类和湿地充满热情且聪明、自励的管理和科研人员,他们能够积极理解各方的想法和思路,并因地制宜地修改和实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了自己的湿地保护和治理途径。中国有大量的湿地科学家,在高级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很多论文。继续大力发展应用湿地科学,将可以有效帮助湿地管理者们解决湿地保护和土地利用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