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工业》2011年31卷12期
责任编辑:hylng    浏览:3254次    时间: 2012-12-31 21:37:39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地质勘探 1 戴金星 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研究的意义 天然气中烷烃气的碳同位素值蕴含丰富的科学信息,为研究其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烷烃气中单组分(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研究成果。结果认为:依据δ13C1—Ro回归方程能对勘探..

分享到:
地质勘探
 
  1 戴金星
  天然气中烷烃气碳同位素研究的意义 
  天然气中烷烃气的碳同位素值蕴含丰富的科学信息,为研究其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烷烃气中单组分(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值的研究成果。结果认为:依据δ13C1—Ro回归方程能对勘探目的层天然气的类型或成熟度作出推断;煤成气的δ13C2基本上重于-28.0‰,油型气的δ13C2基本上轻于-28.5‰,而介于-28.0‰~-28.5‰之间是上述两类气的共存区,且以煤成气为主。此外,还重点讨论了烷烃气碳同位素系列所反映的油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信息,认为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的烷烃气属于有机成因气,负碳同位素系列的烷烃气基本上属于无机成因气;但在沉积盆地中个别出现的负碳同位素系列是由于正碳同位素系列次生改造(扩散分馏、相态转换分馏)所致,其烷烃气不是无机成因的。
 
  2011 Vol. 31 (12): 1-6 [摘要] ( 521 ) [HTML 1KB] [PDF 1473KB] CEB (353 KB)( 420 ) 
 
 7 康玉柱,凌翔
  中国松辽—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老区资源潜力分析 
  松辽—渤海湾盆地面积为67×104 km2,是中国较早进行油气勘探的两个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先后发现了200多个油气田,油气资源探明率在51%左右,但是目前待探明油气资源量尚有150×108 t油当量。为此,从近年来油气勘探重大进展、现有油气资源、中—古生界油气资源以及广泛勘探领域等方面,论述了上述两个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结论认为:该区油气资源潜力仍较大,还可在中新生界和古生界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近期仍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增储上产的主力地区。同时还指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中新生界应向“四新”进军(新地区、新领域、新类型、新深度),积极开拓古生界,加快非常规油气勘探,以期实现新突破。
 
  2011 Vol. 31 (12): 7-10 [摘要] ( 554 ) [HTML 1KB] [PDF 1505KB] CEB (247 KB)( 363 ) 
 
 11 杨华,包洪平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成藏特征及勘探启示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层系,20世纪末在盆地中部下古生界发现并探明的靖边气田,就是发育在奥陶系顶部的碳酸盐岩古风化壳气藏,也是该盆地目前的主力气田之一。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近期通过对碳酸盐岩成藏机制的不断深化研究和不懈勘探探索,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东侧地区发现了奥陶系中组合岩性圈闭的碳酸盐岩含气新类型,其在储层发育特征、圈闭成藏机理及气藏分布规律等方面均明显有别于靖边地区的古风化壳气藏:①储层类型主要为白云岩晶间孔储层,其发育受控于颗粒滩沉积微相及古隆起东侧特殊的白云岩化作用条件;②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成因受控于短期海侵形成的区域岩性相变和燕山期盆地东部抬升的构造背景;③气藏呈现出环中央古隆起区域性分布的特征,形成多层系叠合含气、大范围带状展布的岩性圈闭有利成藏区带。对奥陶系中组合成藏新领域研究认识的深化,推动了天然气勘探思路的转变,对于今后鄂尔多斯盆地新领域研究、勘探方法、勘探方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2011 Vol. 31 (12): 11-20 [摘要] ( 490 ) [HTML 1KB] [PDF 11725KB] CEB (1423 KB)( 361 ) 
 
 21 谢玉洪
  莺歌海高温超压盆地压力预测模式及成藏新认识 
  莺歌海盆地中深层特别是高温超压地层中,存在着众多的大型勘探目标,但因其所固有的错综复杂的地质特性,使天然气勘探面临的成藏理论、地层压力预测、钻井安全等问题在业界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从而导致该盆地勘探进展缓慢。通过近几年对该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模式的研究,发现异常压力层段的波阻抗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局部有强烈的倒转现象发生,结合已钻井的测压、测试等数据,建立起了盆地不同构造位置的压力预测模型,并在该区压力预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还在天然气成藏理论上取得了新的认识,DF13E井在中深层的新近系中新统上部黄流组一段获得优质高产气流,证明了中深层强超压领域(压力系数大于1.8)可以形成优质气藏,拓宽了该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
 
  2011 Vol. 31 (12): 21-25 [摘要] ( 528 ) [HTML 1KB] [PDF 3812KB] CEB (424 KB)( 342 ) 
 
 26 邹才能,董大忠,杨桦,王玉满,黄金亮,王淑芳,付成信
  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已实现了致密气、煤层气资源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正在寻求实现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为此,通过对中国富有机质页岩形成构造背景、地质特征、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中国富有机质页岩时代多、类型丰富、形成环境复杂,不同类型富有机质页岩地质特征与页岩气形成条件差异明显。中国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环境有5类:①克拉通边缘半深水—深水陆棚相(扬子地区下古生界);②克拉通边缘沼泽相(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③前陆盆地湖—沼相(四川盆地上三叠统、西部地区三叠—侏罗系);④裂谷盆地断(坳)陷半深—深湖相(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和新近系、松辽盆地白垩系);⑤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深湖相(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可归纳为:①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具有广泛性;②富有机质页岩展布具有不均衡性;③不同类型页岩成气潜力具有多样性;④页岩储层具有差异性。中国页岩气区带类型可以划归4种类型:热裂解页岩含气区、热成熟页岩含气区、深埋热成熟页岩含气区和生物气—低成熟页岩含气区。中国页岩气勘探实践表明:中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量,随着理论与技术的突破、经济条件的改善,未来中国页岩气资源有较好发展前景。
 
  2011 Vol. 31 (12): 26-39 [摘要] ( 538 ) [HTML 1KB] [PDF 6888KB] CEB (1265 KB)( 646 ) 
 
 40 王社教,李登华,李建忠,董大忠,张文正,马军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潜力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奥陶系海相、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和三叠系湖相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弄清该盆地页岩气的勘探潜力,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岩心观察、老井资料复查,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曲线测定等实验结果,对其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论认为:①该区中奥陶统平凉组页岩分布范围和厚度较大,已进入大量生气阶段,但有机质丰度偏低,不利于页岩气成藏;②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页岩分布范围较广,厚度介于15~40 m,有机质丰度很高,处于大量生油阶段,页岩气主要为热成因的伴生气,成藏条件较致密油要差;③石炭—二叠系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介于50~150 m,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大量生气阶段,含气量介于0.21×108~1.0×108 m3/t,页岩气勘探潜力最大。
 
  2011 Vol. 31 (12): 40-46 [摘要] ( 538 ) [HTML 1KB] [PDF 2918KB] CEB (388 KB)( 651 ) 
 
 47 宋岩,柳少波,赵孟军,洪峰
  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机理的差异性 
  为弄清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的异同处,给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科学参考,通过对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气体赋存形式、成藏过程及机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成藏的差异性:①煤层气以甲烷为主且成分简单,而常规天然气成分相对复杂;②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储集于煤岩微孔和过渡孔的表面,常规天然气以游离态存在于储层孔隙或裂缝中;③煤层气藏均经历了晚期抬升过程,后期保存条件好坏是能否成藏的关键,常规天然气成藏经历了生烃、运聚和保存与破坏演化过程,天然气形成的静态地质要素和天然气成藏过程的动态地质作用的最佳时空匹配是成藏的关键;④煤层气的聚集受水势、压力的控制,往往具有向斜富集的特征,而常规天然气聚集受气势的控制,往往具有背斜或高部位富集的特征。
 
  2011 Vol. 31 (12): 47-53 [摘要] ( 415 ) [HTML 1KB] [PDF 3316KB] CEB (442 KB)( 421 ) 
 
 54 吴大奎,张本全,戴勇,程绪彬,朱心万,欧阳诚,徐明华,郑淑芬,唐龙逊
  地震资料气水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有效预测储层中流体的性质对油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之前研究了基于地震纵波勘探资料的泊松比气水预测方法,初步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之后进一步完善了预测方法,又开展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先后对川渝地区、苏里格地区多个构造的不同砂岩储层,以及川渝地区和国外的多个碳酸盐岩储层进行了预测,取得的认识和成果主要有:①储层测井泊松比在不同储层中具有稳定规律,对不同类型的储层具有一致性的判识模式,即含气储层泊松比低、含水储层泊松比较高,致密层或非储层泊松比更高;②所形成的预测方法能有效地识别气、气水及同含气水,预测结果符合率均较高,且分布规律与地质认识基本一致。以四川盆地为主的5个典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1 Vol. 31 (12): 54-58 [摘要] ( 551 ) [HTML 1KB] [PDF 8368KB] CEB (964 KB)( 334 ) 
 
 
 开发工程
 
  59 冉新权
  苏里格低渗透气田开发技术最新进展 
  苏里格气田发现于2000年,2010年天然气产量达到105×108m3,生产能力达到135×108 m3/a,是我国目前储量和产量最大的整装气田。该气田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井压力下降快、单井采出量小,常规技术难以实现高效开发。面对该气田的开发难题,以生产试验区为载体进行了针对低渗透气田高效开发技术的攻关,形成了12项开发配套技术。最近两年在精细气藏地质描述技术、丛式井和水平井开发技术、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应用效果良好,初步探索出了适合苏里格低渗透气田高效开发的方法,为今后苏里格气田年产230×108 3/a开发目标和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1 Vol. 31 (12): 59-62 [摘要] ( 503 ) [HTML 1KB] [PDF 3012KB] CEB (366 KB)( 604 ) 
 
 63 接铭训,葛晓丹,彭朝阳,熊先钺,夏飞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煤层气快速发展的影响,加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我国的煤层气业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工程技术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为此,总结了近年来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企业在煤层气工程技术方面的攻关成果与技术进展,包括煤层气地质综合评价技术、煤层气钻完井技术、煤层气压裂改造技术、煤层气排水采气技术、煤层气地面工程技术等;进而明确提出了涉及上述5方面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和研究目标。
 
  2011 Vol. 31 (12): 63-65 [摘要] ( 506 ) [HTML 1KB] [PDF 203KB] CEB (67 KB)( 545 ) 
 
 66 李景明,巢海燕,聂志宏
  煤层气直井开发概要——以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地区煤层气开发为例 
  煤层气钻井方式中,直井技术(包括丛式井)最为成熟,费用较低,操作简单,没有太大的使用限制,无论在前期开发评价,还是后期的增产改造和规模开发中,其作用都不可替代,是国内煤层气开发普遍采用的方式。为此,论述了其开发要点:①煤层气的选区、选井及选层主要依靠地震勘探技术结合基础地质技术完成;②单井评价通常以测井评价为主,录井技术和试井技术为辅,而测井记录的数据常需使用经过选择的煤心和试井数据标定,这样才能提高储层评价参数及单井评价的可靠性,进而确定射孔压裂层段;③直井的增产改造方法除水力压裂外,还可考虑裸眼完井和筛管完井技术,裸眼完井需考虑煤层适应性,而筛管完井除了应用于水平井外,也可以用于裸眼完井的直井中;④煤层气排采需紧密结合排采装备,初期以最小的强度稳定缓慢排采,然后根据地层实际供液能力调整工作制度,尽量使地层供液与排液量保持一致,稳定持续缓慢降液,尽可能地扩大压降范围。
 
  2011 Vol. 31 (12): 66-71 [摘要] ( 516 ) [HTML 1KB] [PDF 1579KB] CEB (199 KB)( 449 ) 
 
 72 傅雪海,邢雪,刘爱华,范炳恒,周荣福
  华北地区各类煤储层孔隙、吸附特征及试井成果分析 
  为系统总结华北地区各煤类的主要物性特征,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对该区各种煤类共205件煤样进行了压汞实验,分析了各煤类孔径结构的比孔容、比表面积特征。基于180件煤样的高压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朗格缪尔体积(VL,daf)、朗格缪尔压力与煤级的关系,发现朗格缪尔体积与煤级的关系呈现出两段式变化模式,即煤化程度在Ro,max<4%之前,VL,daf随Ro,max的增加而增大,当Ro,max>4%后,VL,daf随Ro,max的增加而减少,而朗格缪尔压力与煤级的关系复杂,数据十分离散。基于该区煤层气试井成果(170层次试井储层压力、204层次试井渗透率),划分了煤储层试井储层压力、试井渗透率类型:该区以欠压储层为主,占69.4%左右,正常压力储层占27.1%,超压储层仅占3.5%,储层压力梯度总体随埋深的增加呈现出增大的趋势;超低渗透储层占26.0%,低渗透储层占36.8%,中渗透储层占18.1%,高渗透储层占19.1%,试井渗透率总体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少。
 
  2011 Vol. 31 (12): 72-75 [摘要] ( 518 ) [HTML 1KB] [PDF 1479KB] CEB (154 KB)( 359 ) 
 
 76 李士伦,潘毅,孙雷
  对提高复杂气田开发效益和水平的思考与建议 
  水驱气田和凝析气田属复杂气田,其开发难度很大,需认真对待。结合多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指出了凝析气田开发当前应注意10个问题,即:合格凝析油气样品的取得;相态研究要深入到多孔介质相态、水—凝析油气相态、注干气再蒸发地层凝析油相态和开发中后期的相态研究;凝析气田开发方式和开发后期提高凝析油采收率问题;要慎重对待凝析气田注水问题,等等。针对水驱气田,指出一定要处理好采气速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应重温四川水驱气藏防、治水经验,管好见水气井,增强法律意识。其结论和认识对复杂气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1 Vol. 31 (12): 76-80 [摘要] ( 451 ) [HTML 1KB] [PDF 957KB] CEB (185 KB)( 323 ) 
 
 81 张士诚,牟松茹,崔勇
  页岩气压裂数值模型分析 
  水力压裂和水平井开采是页岩气开发的主要技术,在我国尚处在工业试验阶段,存在很多技术瓶颈。在总结分析了页岩气压裂的特点基础上,探讨了网状裂缝形成的主控因素及裂缝扩展模型、产能预测模型的类型以及优缺点。结果认为,特殊的赋存生产机理、复杂的裂缝形态和多尺度的渗流模式是页岩气压裂的主要特点,其目的是形成网状裂缝,扩大储层改造体积;网状裂缝的形成主要受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的夹角、水平主应力差和岩石的脆性等因素的控制。页岩气压裂产能预测模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裂缝形态的模拟和气体流态的描述,主要有非常规裂缝模型、离散裂缝模型和双重介质模型等,这些模型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了页岩气压裂裂缝形态和渗流特点,但没有考虑不规则的裂缝形态等。
 
  2011 Vol. 31 (12): 81-84 [摘要] ( 536 ) [HTML 1KB] [PDF 1523KB] CEB (318 KB)( 562 ) 
 
 
 钻井工程
 
  85 郑友志,佘朝毅,姚坤全,马发明,王欣,唐庚,罗咏枫,程小伟,郭小阳
  川渝地区含硫气井固井水泥环界面腐蚀机理分析 
  酸性气井井下防腐是石油工程学界的技术难题之一,对于“井筒第一屏障”——固井水泥环的腐蚀研究更是备受重视。针对目前井下固井水泥环腐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界面腐蚀的试验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手段,对川渝地区含硫气井固井水泥环腐蚀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①水泥石的腐蚀深度和H2S分压值、腐蚀时间成正比;②腐蚀后水泥石抗压强度值和H2S分压值、腐蚀时间成反比;③由于水泥石受酸性气体腐蚀后的产物逐渐富集、堆积及运移,使水泥石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致密层或腐蚀过渡带,腐蚀后水泥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腐蚀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点,并最终使腐蚀介质进入水泥石内部变得更加困难;④确保水泥环在保持一定腐蚀深度的情况下,尽快形成较为稳定的腐蚀过渡带或降低水泥环的腐蚀速率,是含硫气井固井水泥环在酸性环境下保持长期密封性及化学完整性的重要基础条件。
 
  2011 Vol. 31 (12): 85-89 [摘要] ( 536 ) [HTML 1KB] [PDF 2125KB] CEB (644 KB)( 355 ) 
 
 
 集输工程
 
  90 丁国生
  中国地下储气库的需求与挑战 
  建设地下储气库是保障安全平稳供气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介绍了国外地下储气库建设的主要特点和成功经验,并总结出了对中国建设地下储气库的3点启示:①地下储气库因其储气规模大、占地少、安全性能高、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和调峰手段;②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应达到天然气年消费量的15%左右,才能有效保障调峰和安全平稳供气的需要;③有别于常规的气田开发,应根据地下储气库自身的特点进行建设和运行,并注重吸收国外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同时对中国地下储气库的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但由于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天然气消费结构的改变、调峰及天然气战略储备的要求、非常规天然气利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地下储气库的需求将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需求将达到650×108 m3,2030年将达到1 100×108 m3。还指出了中国储气调峰领域存在的瓶颈问题:①地下储气库建设滞后于天然气管道建设;②天然气管道和气田调峰手段弱,根本满足不了天然气下游市场的需要;③已经掌握的建库地质资源少,与未来建库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④地下储气库的设计、建造技术与复杂的建库地质条件不相适应。最后探讨了中国地下储气库建设将面临的资源、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挑战。
 
  2011 Vol. 31 (12): 90-93 [摘要] ( 428 ) [HTML 1KB] [PDF 664KB] CEB (124 KB)( 474 ) 
 
 
 加工利用
 
  94 华贲
  天然气在中国向低碳能源过渡时期的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向低碳转型的目标,分别从能源耗量、资源量和碳排放约束3个不同角度分析了石油、煤和天然气这3种化石能源的博弈走势。结论指出:①从现在到2030年,天然气的总耗量将增长最快,在总能耗的占比也将不断攀升;②石油居一次能源首位的位置注定要被天然气取代;③天然气在中国低碳能源过渡时期具有节能减排、支撑经济增长、调峰和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关键作用;④应快速、普及推广分布式冷热电联供能源系统,大力发展天然气汽车/船产业,此举可使中国新增部分的工业及建筑物能效提高一倍,碳排放减少70%,每年将减少1×108 t的石油进口,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和电力供应,基本解决电网昼夜调峰问题,并且每年将节省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减少数亿吨的能耗。最后强调指出:能源低碳转型呼唤观念、政策和机制的转变。
 
  2011 Vol. 31 (12): 94-98 [摘要] ( 516 ) [HTML 1KB] [PDF 1018KB] CEB (224 KB)( 422 ) 
 
 99 樊栓狮,王燕鸿,郎雪梅
  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技术研究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管道堵塞问题一直是困扰油气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防治天然气水合物堵塞是有效途径之一。为此,回顾了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目前国际上研究最多的几类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包括聚合物和绿色抑制剂,并简要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研究方法——诱导时间法、THF(四氢呋喃)法、定容法、气体消耗法、停球时间法、壁面效应法和分子模拟法。最后概述了我国近几年动力学抑制剂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不足,指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以下4个方向:①寻找“三低一高” 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三低”为低污染、低成本和低用量,“一高”为高效);②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与热力学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③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抑制机理,开发性能更佳的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④天然气水合物动力学抑制剂的现场试验及实施方式的确定。
 
  2011 Vol. 31 (12): 99-109 [摘要] ( 446 ) [HTML 1KB] [PDF 2247KB] CEB (697 KB)( 443 ) 
 
 
 经济管理
 
  110 李鹭光,周志斌
  中国天然气按能量计价实施方案研究 
  中国实施天然气能量计价已势在必行,计量单位和计价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实施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为此,在分析总结国内外能量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天然气能量计量单位(建议选用千瓦时);参照国外天然气能量计价的方式,结合中国天然气计量和价格情况,提出了2种天然气能量计价方式(“能量计量、能量结算”和“能量计量、体积结算”)和5种计价方法(单位转换、全国统一热值单价、各气田或区域统一热值单价、天然气热值分类计价、天然气热值标准区间计价),通过对比分析,按照简便、实用和平稳过渡的原则,建议采用“能量计量、能量计价”方式,单位能量价格可采取现行体积价格进行计量单位的形式转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然气按能量计价的实施方案以及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如何适应从按量(体积)计价向按质(能量)计价的过渡。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该天然气能量计价实施方案可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也可为天然气生产供应企业、天然气销售和消费企业、广大天然气用户实施天然气能量计价提供认识指导。
 
  2011 Vol. 31 (12): 110-114 [摘要] ( 447 ) [HTML 1KB] [PDF 444KB] CEB (130 KB)( 506 ) 
 
 
 新能源
 
  115 张大伟
  加强中国页岩气资源管理的思路框架 
  为加强中国的页岩气资源管理,创新工作思路,全面梳理了页岩气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原则,确定了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页岩气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开展页岩气资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编制勘查开采规划,建立页岩气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并开展国内外形势分析和跟踪;确立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的法律地位,对其按独立矿种进行矿业权管理,并制定市场准入、竞争出让、合同管理、依规退出等系列原则;建立页岩气资源储量管理、监督管理、战略调查管理、信息资料管理等机制和制度,以大力推动中国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勘探和开发。
 
  2011 Vol. 31 (12): 115-118 [摘要] ( 467 ) [HTML 1KB] [PDF 230KB] CEB (94 KB)( 494 ) 
 
 119 王兰生,廖仕孟,陈更生,郭贵安,吕宗刚,付永强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为加快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步伐,探讨了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分析认为,页岩气要成为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后备领域,形成产业化规模并为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缓减天然气供需矛盾作出贡献,至少需要解决4个问题:①中国是否存在页岩气;②页岩气的单井产量有多高;③页岩气藏的规模有多大;④开采页岩气的成本是否划算。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地区钻获丰富的页岩气,初步回答了中国有无页岩气的问题,但是,中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面临着资源、环境、技术、成本和政策等5个方面的挑战:①页岩气资源评价、储量计算和产能预测的方法需要探索,页岩气资源量、储量和产能尚不清楚;②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受环境制约,环保要求高;③页岩气的评价技术和核心工艺技术还不完全掌握;④成本是制约页岩气效益开发的关键因素;⑤现有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一些技术标准不适应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国缺少发展页岩气产业的系统扶持政策等。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当前应当做好矿权秩序维护、科技攻关、政策扶持、标准制订、先导试验区建设和体制创新等工作。
 
  2011 Vol. 31 (12): 119-122 [摘要] ( 615 ) [HTML 1KB] [PDF 519KB] CEB (127 KB)( 980 )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