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热开发“热”起来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2342次    时间: 2011-02-25 19:24:41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地热能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据估算,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每年从地球内部经地表散失的热量相当于1000亿桶石油的热当量。目前我国地热开发利用量约为5亿立方米,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地热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不足..

关键词:地热 开发 起来
分享到:
地热能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据估算,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每年从地球内部经地表散失的热量相当于1000亿桶石油的热当量。目前我国地热开发利用量约为5亿立方米,并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但地热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不足0.5%。

  去年年底,在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承办的油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就我国如何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根据他的研究,指出了当前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中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

  地热利用技术发展严重失衡。20年来,地热发电停滞不前,发展规模和水平已远远落后于地热直接利用。以往过多关注高温地热发电,但由于地热源远离负荷中心,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地热直接利用虽然发展较好,但也存在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没有形成资源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模式。

  全国地热资源勘察评价程度低。目前全国地热资源虽然经过几轮评价,但基数仍然不清,特别是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中的地热资源量尚未得到进一步评价。勘察评价滞后于开发利用,直接影响到地热产业的发展。

  地热利用关键技术尚待突破。我国地热利用技术尤其是地热发电技术没有形成积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尚处于空白,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也尚未开展。

  地热产业缺乏扶持政策。我国对地热产业的竞争力和前景认识不足,导致在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偏弱。总体上看,地热供暖及地源热泵产业虽然已得到国家政策扶持,但力度还不够。

  人力资源缺乏、研究力量薄弱。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出现地热开发热潮,培养了一批地热能研究开发骨干,但近30年人才资源缺乏,研究力量薄弱。整个科研队伍规模在100人以内,远远落后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研究队伍。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汪集暘院士提出了他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建立国家级研发平台,提高创新能力。汪集暘认为,应该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成立“国家地热能源研发中心”,整合全国优势力量,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突破关键技术,强化对国家战略任务、重点工程技术的支撑和保障,提高地热能科技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摸清资源家底。汪集暘建议启动资源调查项目,科学规划,重点部署,开展宜于发电的地热资源的调查研究。同时,进行全国地热资源评价和区划,确定我国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重点地域,特别是针对油气田区。三是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实施示范工程。针对我国技术积累少,与国际差距较大的现状,汪集暘认为,应重点解决地热能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应以国家财政扶持和企业投入结合的方式,实施中低温地热发电示范工程。四是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地热发电产业化。汪集暘建议,可在《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制定一系列配套的法规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参照太阳能、风力、生物质能发电国家补贴的方式,对地热能发电实行激励机制,以保证我国地热发电的可持续发展。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