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面面观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994次    时间: 2011-04-13 11:20:30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从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到石油对煤炭大规模替代,其后都跟随着经济大发展的高潮。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

分享到: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从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到石油对煤炭大规模替代,其后都跟随着经济大发展的高潮。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地走出经济衰退,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发达国家能源发展方向及其相关政策的调整,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国需要在这场能源变局中趋利避害,抓住机会,加快发展。

    一、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争先发展新能源产业

    1.金融危机推动美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上个世纪后半期,新能源技术与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同时开始萌芽,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应用成本较高,因此,新能源技术在上个世纪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然而,美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中已无竞争优势,大部分实体经济已通过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去的实体经济重新收回。重振实体经济,必然扶持那些生产技术制高点由美国掌握的产业,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首选。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实现美国经济振兴、能源独立、增加就业,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地位。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这不仅填补美国实体经济的空缺,使美国由消费社会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的社会,而且可增加国内就业,降低污染物排放。

    尽管一些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2009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等。

    2.欧盟加大发展“绿色能源”的力度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欧盟就开始积极倡导发展节能环保产业。200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一揽子能源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以及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至80%。为了支持上述一系列目标的实现,欧盟进一步提出新能源的综合研究计划,该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力系统、核裂变、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贮存等一系列研究计划。其重点包括:大型风力涡轮和大型系统的认证(陆上与海上),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集热发电的大规模验证,新一代生物柴油,第IV代核电技术,零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智能电力系统与电力贮存等。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委员会公告称,欧盟委员会已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其主要内容是,欧盟将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的款项,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调整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便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欧盟打算用5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包括废品回收和垃圾处理)等产业的系统化和集约化,为欧盟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欧盟将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工业革命”,在发展低碳产业问题上,从排放指标的制定,到科研经费的投入、碳排放机制的提出、节能与环保标准的制定,再到低碳项目的推广等,欧盟率先出击,步步为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力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和低碳产业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例如,欧盟计划,到2012年12月31日,淘汰所有的白炽灯,用绿色环保的节能灯取而代之。欧盟要求成员国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必须用于小排量、洁净型或混合燃料汽车或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制和产品生产。2008年11月23日,法国总统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荷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也包含对可持续能源行业的投资和支持。德国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

    3.日本立足于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和大量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的影响,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之中。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吸取以前应对危机的经验,在本次应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不以增加短期需求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力求以“结构改革促经济发展”的方式,取代“通过扩大政府支持刺激经济成长”的方法;提出了普及开发节能技术、加大研究清洁能源力度的目标,并给予了相当大的预算支持。这进一步体现了日本通过解决危机,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继续保持在节能方面优势地位的战略目标。

    日本95%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出于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虑,2004年6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计划在2030年以前,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基干产业之一,石油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将上升到20%;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4500亿日元增长到3万亿日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到2010年达到8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意向进一步增加,拟定了旨在占领世界领先地位、适应21世纪世界技术创新要求的四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环保能源领域,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复合型汽车(电力、内燃两用)等新一代汽车产业,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资源再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环保机械等环保产业。

    二、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策略

    1.美国:对外积极参与减排,对内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产业虽然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与其他新兴产业不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市场空间。美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前,以影响经济发展为由,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然而,奥巴马上台后,一改过去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由消极转为积极,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还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

    在新能源产业尚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要想把这个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规则,提高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并把世界各国引向这一平台上竞争。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因为只有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消费大国参与,新能源产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凸显美国新能源技术优势,否则有可能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使美国的制造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美国着力构建新的国际竞争平台。这就像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发展信息产业,在当时新成立的WTO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加坡会议上,推进信息产业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因此,积极推进温室气体排放,也是为美国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创造国际市场。

    2.欧盟:建设统一的区域能源市场,以法律法规保障产业发展

    市场规模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欧盟各国由于国土和人口的原因,市场需求非常有限。欧盟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最重要做法之一是建设统一的欧盟市场,为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在《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中,提出强化对欧盟能源市场的监管,要求各成员国开放能源市场,制订欧盟共同能源政策,在与外部能源供应者的对话中,欧盟应“用一个声音说话”。

    为了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欧盟以灵活的市场机制与严格的法律制度相结合,在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上不断推陈出新,制定了很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计划,保障欧盟节能与环保目标的实现。欧盟还积极建设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认为碳排放交易是以最低成本来实现减排的工具。欧盟认为碳定价至关重要,是确保环保技术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的重要因素。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计划在对企业提出政策要求的同时,又给企业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来探寻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减排途径。欧盟认为,全球碳市场必须在2012年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中发挥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引导私人投资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实现环保和减排目标,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以《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为代表的环保指令,既是维护欧盟境内居民健康安全的环保法规,同时也是一种比反倾销等措施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近期,欧盟通过了一项新的家电更高能效等级标准,电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和集中供暖循环器将在原能源标签的基础上引入节能性能高于现有等级的三个新等级,并首次对电视机制定最低能效标准。

    3.日本:坚持运用产业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

    日本是一个能够较好地运用产业政策的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及节能环保方面,日本仍坚持政策的引导。日本在2009年颁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提出了8个能源战略重点:(1)节能领先计划;(2)新一代运输能源计划;(3)新能源创新计划;(4)核能立国计划;(5)综合资源确保战略;(6)亚洲能源环境合作战略;(7)强化能源紧急应对;(8)制定能源技术战略。具体的目标是:2050年之前实现消减温室气体排放量60―80%的目标。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在2005年基础上扩大20倍;建立购买家庭太阳能发电剩余电力的新制度;今后3年内在全国36000所公立中小学中集中设置太阳能发电设备;今后3―5年内并将太阳能系统的价格减半。环保汽车、绿色家电方面,3年后开始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和销售,到2020年新车的59%为环保汽车,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环保车的普及。

    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措施是,根据每种能源的特性和发展阶段,进行相关产业群的培育,并对风险性投资提供支持。例如,对于进入推广阶段的诸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和生物能源等新能源,在政策投资的公共设施中,积极采用与新能源有关的设施,并通过提供诸如补贴和税收等扩大市场需求的支持。在新能源利用方式方面,日本通过建立太阳能发电产业群、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产业群、风力及生物质能等“地产地消”的商业模式,形成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大的工业结构。对于处于准备阶段的创新技术,支持政策集中在促进技术开发和试验证明方面。与此同时,促进开发和推广高效利用能源的创新技术,扩大对新能源风险性投资的支持。

    三、发达国家能源变局的启示及我国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分工的格局形成,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开发新产品――形成国内市场――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产品再进口――开发更新产品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即产品成熟后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循环发展;后发国家则是先进口,然后国内生产,再出口这一近似于雁形的发展形态。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发展模式是按照产业链进行分解,在全球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配。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同步进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从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到石油对煤炭大规模替代,其后都跟随着经济大发展的高潮。新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将涉及多个产业部门,并将极大地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一旦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产业有可能创造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地走出经济衰退,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愈加紧密,发达国家能源发展方向及其相关政策的调整,必然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我国需要在这场能源变局中趋利避害,抓住机会,加快发展。

    一、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争先发展新能源产业

    1.金融危机推动美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上个世纪后半期,新能源技术与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同时开始萌芽,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应用成本较高,因此,新能源技术在上个世纪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然而,美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中已无竞争优势,大部分实体经济已通过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去的实体经济重新收回。重振实体经济,必然扶持那些生产技术制高点由美国掌握的产业,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首选。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实现美国经济振兴、能源独立、增加就业,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地位。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这不仅填补美国实体经济的空缺,使美国由消费社会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的社会,而且可增加国内就业,降低污染物排放。

    尽管一些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2009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等。

    2.欧盟加大发展“绿色能源”的力度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欧盟就开始积极倡导发展节能环保产业。200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一揽子能源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以及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至80%。为了支持上述一系列目标的实现,欧盟进一步提出新能源的综合研究计划,该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力系统、核裂变、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贮存等一系列研究计划。其重点包括:大型风力涡轮和大型系统的认证(陆上与海上),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集热发电的大规模验证,新一代生物柴油,第IV代核电技术,零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智能电力系统与电力贮存等。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委员会公告称,欧盟委员会已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其主要内容是,欧盟将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的款项,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调整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便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欧盟打算用5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包括废品回收和垃圾处理)等产业的系统化和集约化,为欧盟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欧盟将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工业革命”,在发展低碳产业问题上,从排放指标的制定,到科研经费的投入、碳排放机制的提出、节能与环保标准的制定,再到低碳项目的推广等,欧盟率先出击,步步为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力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和低碳产业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例如,欧盟计划,到2012年12月31日,淘汰所有的白炽灯,用绿色环保的节能灯取而代之。欧盟要求成员国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必须用于小排量、洁净型或混合燃料汽车或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制和产品生产。2008年11月23日,法国总统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荷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也包含对可持续能源行业的投资和支持。德国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

    3.日本立足于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和大量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的影响,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之中。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吸取以前应对危机的经验,在本次应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不以增加短期需求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力求以“结构改革促经济发展”的方式,取代“通过扩大政府支持刺激经济成长”的方法;提出了普及开发节能技术、加大研究清洁能源力度的目标,并给予了相当大的预算支持。这进一步体现了日本通过解决危机,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继续保持在节能方面优势地位的战略目标。

    日本95%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出于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虑,2004年6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计划在2030年以前,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基干产业之一,石油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将上升到20%;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4500亿日元增长到3万亿日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到2010年达到8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意向进一步增加,拟定了旨在占领世界领先地位、适应21世纪世界技术创新要求的四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环保能源领域,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复合型汽车(电力、内燃两用)等新一代汽车产业,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资源再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环保机械等环保产业。

    二、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策略

    1.美国:对外积极参与减排,对内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产业虽然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与其他新兴产业不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市场空间。美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前,以影响经济发展为由,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然而,奥巴马上台后,一改过去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由消极转为积极,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还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

    在新能源产业尚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要想把这个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规则,提高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并把世界各国引向这一平台上竞争。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因为只有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消费大国参与,新能源产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凸显美国新能源技术优势,否则有可能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使美国的制造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美国着力构建新的国际竞争平台。这就像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发展信息产业,在当时新成立的WTO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加坡会议上,推进信息产业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因此,积极推进温室气体排放,也是为美国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创造国际市场。

    2.欧盟:建设统一的区域能源市场,以法律法规保障产业发展

    市场规模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欧盟各国由于国土和人口的原因,市场需求非常有限。欧盟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最重要做法之一是建设统一的欧盟市场,为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在《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中,提出强化对欧盟能源市场的监管,要求各成员国开放能源市场,制订欧盟共同能源政策,在与外部能源供应者的对话中,欧盟应“用一个声音说话”。

    为了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欧盟以灵活的市场机制与严格的法律制度相结合,在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上不断推陈出新,制定了很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计划,保障欧盟节能与环保目标的实现。欧盟还积极建设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认为碳排放交易是以最低成本来实现减排的工具。欧盟认为碳定价至关重要,是确保环保技术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的重要因素。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计划在对企业提出政策要求的同时,又给企业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来探寻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减排途径。欧盟认为,全球碳市场必须在2012年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中发挥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引导私人投资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实现环保和减排目标,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以《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为代表的环保指令,既是维护欧盟境内居民健康安全的环保法规,同时也是一种比反倾销等措施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近期,欧盟通过了一项新的家电更高能效等级标准,电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和集中供暖循环器将在原能源标签的基础上引入节能性能高于现有等级的三个新等级,并首次对电视机制定最低能效标准。

    3.日本:坚持运用产业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

    日本是一个能够较好地运用产业政策的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及节能环保方面,日本仍坚持政策的引导。日本在2009年颁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提出了8个能源战略重点:(1)节能领先计划;(2)新一代运输能源计划;(3)新能源创新计划;(4)核能立国计划;(5)综合资源确保战略;(6)亚洲能源环境合作战略;(7)强化能源紧急应对;(8)制定能源技术战略。具体的目标是:2050年之前实现消减温室气体排放量60―80%的目标。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在2005年基础上扩大20倍;建立购买家庭太阳能发电剩余电力的新制度;今后3年内在全国36000所公立中小学中集中设置太阳能发电设备;今后3―5年内并将太阳能系统的价格减半。环保汽车、绿色家电方面,3年后开始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和销售,到2020年新车的59%为环保汽车,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环保车的普及。

    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措施是,根据每种能源的特性和发展阶段,进行相关产业群的培育,并对风险性投资提供支持。例如,对于进入推广阶段的诸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和生物能源等新能源,在政策投资的公共设施中,积极采用与新能源有关的设施,并通过提供诸如补贴和税收等扩大市场需求的支持。在新能源利用方式方面,日本通过建立太阳能发电产业群、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产业群、风力及生物质能等“地产地消”的商业模式,形成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大的工业结构。对于处于准备阶段的创新技术,支持政策集中在促进技术开发和试验证明方面。与此同时,促进开发和推广高效利用能源的创新技术,扩大对新能源风险性投资的支持。

    三、发达国家能源变局的启示及我国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分工的格局形成,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开发新产品――形成国内市场――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产品再进口――开发更新产品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即产品成熟后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循环发展;后发国家则是先进口,然后国内生产,再出口这一近似于雁形的发展形态。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发展模式是按照产业链进行分解,在全球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配。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同步进入新能源产业,但发展中国家只是承担技术含量低的部分环节,而发达国家掌控核心技术和占有新能源市场。

    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这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国有可能通过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变革,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虽然在数量规模上,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并不落后,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相关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保能力低。因此,在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我国可能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率先回暖,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应对发达国家的能源变局。我国应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现有产业节能的改造。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治理经济衰退的有效途径。由于经济低迷,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强,我国政府应通过制订一系列税收和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消费品补贴,促进节能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生产。

    二是新能源发展要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其对经济的带动主要表现在技术收益上,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还不具备市场条件,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应立足于技术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方面,避免我国搭台唱戏、发达国家卖票收钱的问题。要把我国拥有巨大的能源市场的优势用于促进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能源产业发展上面。

    三是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较大的体制障碍。随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国在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运用与电网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进一步暴露出来,并有可能阻碍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为此,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以体制变革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入新能源产业,但发展中国家只是承担技术含量低的部分环节,而发达国家掌控核心技术和占有新能源市场。

    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这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国有可能通过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变革,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虽然在数量规模上,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并不落后,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相关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保能力低。因此,在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我国可能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率先回暖,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应对发达国家的能源变局。我国应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现有产业节能的改造。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治理经济衰退的有效途径。由于经济低迷,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强,我国政府应通过制订一系列税收和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消费品补贴,促进节能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生产。

    二是新能源发展要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其对经济的带动主要表现在技术收益上,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还不具备市场条件,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应立足于技术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方面,避免我国搭台唱戏、发达国家卖票收钱的问题。要把我国拥有巨大的能源市场的优势用于促进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能源产业发展上面。

    三是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尚未完成,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较大的体制障碍。随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国在电价形成机制,电力运用与电网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进一步暴露出来,并有可能阻碍我国新能源产业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为此,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以体制变革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