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中海油的侧面进攻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584次    时间: 2011-02-12 08:34:5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像中石油一样,中海油也持有了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50%的股权 ,它是否会走中石油旧路 ? 1月5日,全国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指出,要推动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研究解决煤层气开发的体制机制问题。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2015年全国煤层气产量..

分享到:

像中石油一样,中海油也持有了中联煤层气有限公司50%的股权 ,它是否会走中石油旧路 ?

1月5日,全国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指出,要推动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研究解决煤层气开发的体制机制问题。1月6日,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2015年全国煤层气产量将达到200亿立方米。

之前,在2010年12月3日,发改委、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新增中石油、中石化、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3家公司获得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加上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共有4家企业拥有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

三大石油企业之一的中海油虽未列新增企业名单,但这并不影响它涉足煤层气领域。记者从知情人处获悉,在中石油、中石化双双获得煤层气对外合作经营权并高调进军煤层气市场的同时,中海油另辟蹊径,以12.03亿元收购中联50%股权的方式进入煤层气领域,将一次性拿到约50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的煤层气。

另辟蹊径

中海油对煤层气领域的投入,也非一时兴起。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海油的战场主要是在海上及国外。中海油一直想“登陆”内陆市场。但是中石油、中石化几乎已将陆上油气资源瓜分殆尽。在没有获得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又没有陆上油气资源的情况下,中海油即使资金雄厚,也很难在煤层气上施展拳脚。

鉴于此,中海油选择以入股中联的方式进军煤层气领域就不难理解了。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早先中国唯一的煤层气开发企业,虽然中联没有将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带入大规模商业化,但是它在煤层气资源上具有先发优势。目前,中联有27个煤层气区块,总面积2.0151万平方公里,其中对外合作区块14个,总面积达1.5915万平方公里。

“中海油需要借助中联的技术和资源优势[2670.00 -0.12%]开发煤层气。”中国石油[11.45 -0.69%]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李相方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中海油入股中联,更多的意义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运作,“相比于拥有百万人以上的中石油、中石化,仅有几万人的中海油只能改变运作方式,借助外力。中海油不能与两油企拼队伍,它需要有选择地发展。”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能源行业分析师宋亮对记者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进军煤层气产业,是中海油实现‘登陆计划’的机会。”宋亮说,“现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在‘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这一点。所以中海油要想方设法搭上这班车,进军新能源领域。”

中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面临融资难题,耽误了企业的发展良机。现在,中联要快速发展,就需要借助一个有丰厚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合作伙伴。在我国的能源企业中,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之外,中海油财力雄厚,擅长对外合作,经营理念先进,是其最佳选择。“中海油和中联双方都有利可图,一拍即合。”宋亮表示。

事实上,中海油在煤层气上也下了不少功夫。2010年10月11日,中海油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16.44 1.99%]国际有限公司收购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鹰滩页岩油气项目33.3%的权益。该项目区块位于得克萨斯南部,净面积约达2428平方公里。“中海油在美国参股页岩油气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将技术和商业模式移回中国。”宋亮认为,在石油开发领域,内陆市场大多数已被中石油、中石化占领,只有在“气”上,中海油还有机会。

除了美国的页岩油气项目,早在2010年3月,中石油就分别与英国天然气集团、澳大利亚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和柯蒂斯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有关协议。

中海油不仅在国外市场攻城略地,在国内市场也早有准备。2010年9月,中海油与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煤层气储量的山西省政府签订了煤基清洁能源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煤制天然气、煤层气等业务。这似乎也暗合了中海油入股中联、进军煤层气产业的动作。

前车之鉴

一切似乎都在中海油的预想中,但是,此前中联与中石油的不愉快合作,也让中海油与中联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

1996年,原煤炭工业部、地质矿产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从事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输送、销售和利用的国家专业公司——中联公司,享有对外合作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享有国家规定的自主决策权。

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转变,到2006年,中联公司由中国中煤能源[10.24 0.00%]集团公司(下称中煤集团)和中石油各持有50%的股份。2008年9月,中石油独资成立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专门从事煤层气业务。到2009年,中石油撤出在中联公司的股份,同时带走了探明储量为5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区块,其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至此,中石油正式甩开中联,独立发展煤层气业务。

纵观中联成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其先后与18家外国公司签订了30个煤层气资源开采产品分成合同,但截至2007年上半年,仅仅有两个项目进入开发。记者就此问题要求采访中联公司,中联工作人员以“正在股权调整”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李相方则认为,中石油和中煤集团各持股50%,谁都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中联,是其发展缓慢的原因。

2009年,中石油在煤层气开发上投入了30亿元,这相当于中联自成立来投资总额的10倍。据公开资料显示,仅2009年一年,中石油在山西省就获得了煤层气基本探明储量558亿立方米。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指出,中煤集团与中石油在煤层气管网方面的分歧及中煤集团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中联上面,是造成两家企业分道扬镳的原因之一。

中石油的前车之鉴,无疑也为中海油敲响了警钟。中海油如何避免走中石油的旧路,记者就此致电中海油,截至发稿前,还未得到中海油的回应。

煤层气难题

近年来,政策导向、技术进步和能源需求使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再加上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重视,使很多企业竞相投入煤层气领域。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煤层气产业发展较为缓慢,“目前,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装备上,中国煤层气产业都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李相方说。

我国煤层气产业几乎与美国煤层气产业同时起步。然而,美国非常规天然气迅速增长,不仅改变了本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热潮。

李相方认为,煤层气开发技术水平低是我国煤层气没有大规模商业化的主要原因。他表示,我国煤层气主要是中高煤阶煤层气,国外的煤层气多是中低煤阶煤层气。因此,我国不能照搬美国的技术和经验。任浩宁指出,煤层气采气权与煤矿采矿权的矛盾是制约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从去年晋煤集团获得国内煤炭企业第一张煤层气采矿许可证开始,政府也在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李相方认为,采矿权和采气权的开发主体一致有一定的道理,中国有可能往这个方向发展。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煤层气安全问题。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