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算是常规天然气,在中国的开采条件也要比美国差。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大部分埋藏在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中,地层老、埋藏深,大多介于3000-5000米之间。美国约有70%的天然气不超过3000米,前苏联约有60%的天然气资源不超过2000米。中国也拥有很多在恶劣条件下开采天然气的经验。而页岩气开采区块在中国各地的地质构造也不同的,所以“贫富”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在四川、重庆等地,一些探测、钻探工作已经深入展开。中国工程院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些页岩构造其实和美国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据初步评价,技术可采资源约8.8万亿立方米。而《中国地球物理》期刊在去年的一篇文章透露,在四川盆地的威远、长宁等地进行了页岩气勘探试验工作,并出现了页岩气高产井。
美国的经验是,通过严格的环保手段,能够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污染和甲烷气体溢出,一些企业也开始学会循环使用注压的水。而关于地震,美国的研究机构认为,开发页岩气引发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的几率非常低。英国科学家最新的分析也认为,开采页岩气引发地震的风险很小。
但是,没有严格的监管,一切就是空谈。事实上,美国的监管都没跟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而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就探矿权进行了两轮招标,21个区块、2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被采矿企业获得。但显然,相关配套法律还没跟上,如果没有严格的外界监管,企业当然没有压力支付额外的成本来做环保措施,只怕开采之处又是一片狼藉,更可能在开采所在地掀起新的“避邻运动”。(什么是“避邻运动”参见专题《跨过PX这道坎是中国人必修课》)…[详细]
在我国,有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被开发得比较多,那就是“煤层气”。煤层气在我国开发了20多年,年产量达到15亿立方米。从它在中国的商业化命运,其实也可以看出页岩气的商业化之路会很难。煤层气是吸附在煤矿内壁上的气体,也就是说煤层气的探矿权和煤炭的探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由此引发的矿业纠纷不断。而开采出来了,总是要运输,尽管可以把天然气液化,但目前主流还是管网。中国的天然气管网建设滞后,且握在几大油企手中。石油部勘探司副司长查全衡就曾撰文指出,中国煤层气的“商品气”仅占开采出来的一半。
页岩气的开采就更成问题,因为不仅仅是跟几桶油要管网的问题,还存在严重的采矿权重叠。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77%的有利区块面积、80%的资源潜力处于现有油气区块内。因此,页岩气有利区块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油田等国企手中。国土部面向社会招标的页岩气区块,主要位于上述区块的边缘,是之前从未经过勘探开发的“生地”。可想中标企业的勘探难度。
另外,获得页岩气探矿权的硬性条件是“本次招标出让探矿权有效期3年,年均勘查投入应达到每平方千米3万元人民币及以上”。这一条已经击退了好多中小企业。
这种结果下,对开采页岩最积极的就是几大电力集团,它们计划用开采出的天然气直接发电上网,不过到底投标得到的区块资源如何还很不好说,它们的相关开采经验也严重不足。…[详细]
之前天然气价格的持续走高,让许多美国企业有动力创新技术,开采页岩气 美国开发页岩气,其实存在“天时地利人和”。按照美国的法律,土地所有者也同时拥有了土地之下的矿藏,这为页岩气的探矿权买卖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土地拥有者能够获利,就很少给探矿活动以阻力。管网的四通八达、地质数据的相对清楚和公开、技术的共享等因素也是助力。更为重要的是,其实美国页岩气的开采是由市场自发推动的,随着美国天然气价格的节节走高,许多企业看到了商机,所以几千家中小企业都投入其中,而华尔街的资本又为他们提供了资金链。最近页岩气开发的低潮,其实也是市场的自我调节,因为供大于求,所以价格走低。可是很难说这是泡沫,因为市场也在调节,比如越来越多天然气发电厂会被建立,市场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一些竞争力比较差的企业被淘汰或者被兼并,资质更高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十年来美国的页岩气并购规模也达到了千亿。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目前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几乎不存在,所以雪佛龙公司的副董事长被问到欧洲何时大规模的使用页岩气时回答说要等到2020年后了。因此,其实“页岩气革命”暂时是美国的,而不是世界的,它也给美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优势。当然,美国对页岩气的开发也不意味着对其它形式的能源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