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2011年年末以来,国际政治安全的最大风险就是伊朗局势的恶化。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伊核报告,伊朗多次举行军演、高调“示核”并发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警告,美国核航母集聚海湾地区,以及欧盟通过对伊朗石油禁运协议,明里暗地,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与伊朗的手腕越掰..
2011年年末以来,国际政治安全的最大风险就是伊朗局势的恶化。随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伊核报告,伊朗多次举行军演、高调“示核”并发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警告,美国核航母集聚海湾地区,以及欧盟通过对伊朗石油禁运协议,明里暗地,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与伊朗的手腕越掰越紧,中东局势箭在弦上。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局,成为各相关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伊朗局势的可能走向 美国政府认为,对伊朗进行“石油禁运”,是最为釜底抽薪的一项制裁措施。因此,近期在全球展开游说和斡旋,力图建立旨在孤立和制裁伊朗的“国际石油禁运联盟”。在美国的压力下,1月23日,欧盟外长会议作出决议,自7月1日起禁止从伊朗进口、转运原油和成品油,宣布冻结伊朗央行资产,并禁止成员国为伊朗的石油贸易提供融资和保险服务。与此同时,在进口伊朗石油的亚洲四大国家中,除中国、印度没有承诺削减来自伊朗的石油进口外,日本和韩国已经出现立场软化,承诺削减从伊朗进口的原油,并积极向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寻求替代石油供应。 当然,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还可能对伊朗实施有限军事打击。与此同时,美国也已经将“卡尔文森”号航母、“林肯”号航母和“约翰。斯滕尼斯”号航母,全面齐聚海湾,开始对海湾做好了即将发生的战争准备。不过,从当前形势看,即便发生战事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原因如下:第一,一旦美国控制伊朗,很可能会就此打通进入中亚的陆路通道,中国和俄罗斯绝不会支持;第二,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国土广阔、人口众多且具有较强的国家凝聚力,战争进程将困难重重;第三,财政约束成为最大瓶颈,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美国财政赤字连续三年突破万亿美元,债务规模首次超过经济总量。 针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制裁甚至打击,伊朗可能采取连锁性报复措施进行反制。一是“反禁运”,作为伊朗对欧盟石油禁运的反击,伊朗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委员会正在商议停止向欧洲出口石油。二是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美欧相继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意味着伊朗本已十分艰难的经济将遭受更严重的打击。2011年9月底以来,里亚尔对美元4个月内已贬值约70%,如果西方国家实施全面的制裁和禁运并长期持续,伊朗极有可能采取这一极端报复性手段。 当然,不可否认,也有迹象表明,在美国等西方集团重压之下,伊朗近期已发出愿意重启核谈判的信号。 但是,一方面,扫除伊朗是美国重构中东战略乃至全球战略利益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伊朗也一再强硬表示永远不会放弃铀浓缩活动,短期内,各方回到谈判桌前重启核谈判的概率不大。 国际能源市场将受重大打击 作为中东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每年有7.5亿吨以上石油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全球石油产量的五分之一。一旦伊朗真采取行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除美国外,全球将陷入“多输局面”。 最直接的是全球能源运输将受到重大打击。数据显示,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原油每天可达1340万桶,约占海上石油运输量的35%,约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20%;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天然气贸易量为951.4亿立方米,占世界液化天然气贸易量的33.8%,一旦霍尔木海峡被封堵,将可能造成“运输瘫痪”。 由于9.11以后美国一直在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随着进口来源多元化、页岩气的开采以及大量使用乙醇燃料,美国由中东进口的石油逐年减少,所以,美国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亚洲生产型经济体将受到巨大影响。2010年,中东828.7万吨的石油输出中,亚太地区接收了84.6%.同年,伊朗石油总出口中,中国占20%、日本占14%、印度占13%、韩国占10%.另外,欧洲重债国也可能因为石油禁运“雪上加霜”。目前欧盟国家每天购买约45万桶伊朗石油,是伊朗原油第二大出口对象。欧盟委员会月度统计资料显示,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进口伊朗石油量占总进口量比例分别达14.6%、14%和13.1%,这些国家可能因为高油价而加剧债务危机的恶化。 很显然,如果霍尔木兹海峡关闭,伊朗本国经济亦会遭受重创。石油是伊朗的命脉,仅2006年,伊朗的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占到了其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9%.据估计,伊朗进口货物的87%,出口货物的89%都是通过海上来运输的,绝大部分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此外,由于世界经济深度依赖美欧金融服务,这将使美欧有可能对其他不响应禁运的国家的公司以“金融联系”为由予以制裁,造成各国与伊朗金融业务的阻断。 目前已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危机是否扩大化,国际油价都可能进一步上涨。从目前态势看,哪怕伊朗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只要该地区保持“乱而不战”的局面,对石油供给中断风险的担忧以及恐慌性预期就会把油价推升至高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对伊朗实施的石油禁运可能导致全球石油供应每日减少150万桶,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30%的上涨,即每桶将上涨20到30美元。而一旦出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事件,国际油价将会疯狂飙升,世界经济到时亦会承受更大压力。 “多管齐下”保国家石油安全 伊朗局势的演变关乎我国多重国家“核心利益”。其一,来自伊朗的原油进口量占我国总进口量的约10%,是我国第三大原油供应国(仅次于沙特和安哥拉)。其二,伊朗是我国消费品、资本设备出口和海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2010年中伊贸易294亿美元,2011年1月至11月已达410亿美元,同期增长约40%.其三,我国在伊朗有很多石油方面的基础建设投资,并有许多基础建设协议。其四,油价与我国宏观调控和控制通胀的难度紧密相关,根据相关测算,如果油价升至150美元/桶,中国工业原料成本就会上升一倍,输入型通胀很可能导致新一轮通胀卷土重来。 中国应“多管齐下”, 积极展开全方位布局,从加大战略石油储备、寻找替代能源运输线、探索“引进来”新渠道、加快海洋石油资源勘探等方面确保油源。 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可寻找短期替代能源运输路线。一是沙特境内输油能力为480万桶/日、联通波斯湾和红海的主力 “东—西”管线。这条管线可以运输波斯湾的石油,穿越沙特阿拉伯,抵达红海的延布港。二是输油能力为165 万桶/日的伊拉克管线。该管线可以将波斯湾和伊拉克的石油向北泵送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三是凭借新“四大通道”缓解海上运输风险。当前,中国的东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陆上(中缅油气管道)和海上(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海上通道)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有利于实现石油运输渠道多元化,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降低海上进口原油的风险。 石油战略储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但石油战略储备规模亟须尽快扩大。我国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一期已有4个投入使用,总规模大概有1500万立方米。现在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加快二期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规模大约为4600万立方米。企业商业储备量规模也亟须扩大。 长期看来,最根本的则是加快转型增加油源和气源。例如,大力支持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发展。我国有非常丰富的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但由于我国政策调整和制度设计均不到位,这些非常规天然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再例如,加快南海等海域的石油资源开发和布局。南海已被列为国家十大油气战略选区之一,既关系到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又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规划,南海石油战略呼之欲出。从目前市场规模测算,国家海洋石油勘探资金大约需要1000亿人民币左右,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海洋石油勘探基金,来源可以是财政性拨款;或外汇储备的利息收益;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部分资金;或国资委管辖的国有企业红利收入,以此保障基金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