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陕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打成了我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开启了中华民族石油工业的先河。100多年间,延长石油作为民族石油工业的创始者,历经艰难曲折后,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原油产量逐年递增,有力地带动了陕北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全国范围内一场国企改革攻坚战拉开了序幕。在1998年重组的基础上,2005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延长石油进行了二次重组。这次重组实现了资源与产能的合理配置,技术与人才的共享,解决了油田开采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使延长石油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企业实力规模全面提升。
“以前陕北小石油开采混乱,回采率较低,资源浪费较大。陕西加大石油整顿力度,不仅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而且引领了陕西石化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郑建举介绍。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延长石油确立并大力实施“一业主导、多元支撑”,“油气并重、油化并举、油气煤盐综合发展”的产业战略,持续发展油气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入了百年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07年,延长石油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售均突破1000万吨大关。截至2011年底,该集团总资产1773亿元,从业人员10.9万人,已发展成为集油气探采、炼油加工、管道运输、油气产品营销,油气煤盐综合化工、装备制造、工程设计与建设、技术研发、金融服务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能源化工企业。从2005年到2011年,延长石油销售收入由303亿元增长到1236亿元,年均增长26%;利税费由151亿元增长到553亿元,年均增长24%;上缴财政由90亿元增长到424亿元,相当于每天贡献1.16亿元,创造了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的“延长速度”。
延长石油油气产能建设稳步提升,近5年省内勘探每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9000万吨以上,截至去年底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1亿吨。在马达加斯加、泰国、中非、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获取6.4万平方千米资源面积,并在吉尔吉斯斯坦试油成功,实现了海外原油勘探开发零的突破;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000亿立方米,形成产能10亿立方米,天然气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在延安甘泉下寺湾打成了中国第一口陆相页岩气井并压裂产气,实现了我国陆相页岩气勘探新突破,成为国家首个陆相页岩气示范区。
延长石油以“提升质量效益,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推进油田开发转方式,通过高效注水、二氧化碳驱油、微生物驱油、化学助剂驱油以及数字化油田建设等技术手段,保持了千万吨级油田的稳产增产,新井单井产量较2005年提升30%以上,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供应。
炼油加工向规模化、产品高端化和效益化华丽转身,加工能力由2005年的1050万吨提高到1500万吨,加工量由2005年的83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284万吨,一二次加工基本平衡,高标号汽油、高品质柴油已成为主导产品。
近5年来,延长石油构建了总长近2000千米、年输送能力2250万吨的输油管道,形成了连接油区内外、贯通陕北关中的油品输送大动脉,并实现了与兰—郑—长输油管道的对接,油品管输率达到90%以上,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显著。油气煤盐全新战略业界瞩目,靖边、富县、榆神、榆横、洛川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化工园区相继启动或建成投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全面展开,延长石油特色发展之路正在铺就。
“延长模式”正在开创产学研高效结合的技术转化路径,科技创新正在为这艘能源航母注入强劲动力。在延长石油能源航母的强力带动下,化工建设、化肥、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其他产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与主业形成良性互动,一个集团化航母群正在破浪前行。
2012年,延长石油确定了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利税费600亿元的目标。今年前10个月,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26.5亿元,同比增长24.1%;利税费485.3亿元,同比增长10.5%。按照这一速度,中国石油工业百年老字号的世界500强梦想即将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