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绿电,点亮能源转型之光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551次    时间: 2022-09-20 09:11:00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汩汩绿电,点亮能源转型之光西藏首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投产发电,国内首艘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出坞下水,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开启整年度户外实证……今年以来,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关键词:汩汩 点亮 能源 转型
分享到:

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汩汩绿电,点亮能源转型之光

西藏首个百万千瓦级水电站投产发电,国内首艘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出坞下水,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开启整年度户外实证……今年以来,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是清洁能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

从沙漠戈壁到蔚蓝大海,从世界屋脊到广袤平原,可再生能源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通过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等技术手段,可再生能源转化为汩汩绿色电能(简称“绿电”),点亮中国能源转型之光。据悉,“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将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实现翻倍。

智慧大坝“领跑”世界

9月12日,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与四川省巴塘县交界的金沙江上游处,陡峭河谷间,热风夹带着水雾缓缓升腾,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的先导工程——苏洼龙水电站就坐落于此。

作为西藏首座装机超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苏洼龙水电站由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金上公司”)开发建设,共安装4台30万千瓦机组。截至目前,3号、4号机组已顺利投产发电。

“筑坝料源组成复杂,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苏洼龙水电站设计副总工程师朱军解释说,水电站大坝由沥青心墙、粗细过渡料区、堆石区等分区组成,就像一个配料丰富的“三明治”。

“制作”好这个“三明治”绝非易事。为满足结构安全和防渗水需求,大坝每个分区选用的土石料均不相同。例如,堆石区的石料不能大于1000毫米、过渡料不能大于80毫米、粗反滤料不能大于60毫米等。

海量的土石料,如何准确选取?又如何保证能被送到指定位置?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项目部为200余辆运输车装上了北斗定位系统。每辆车上装的是哪种石料、应该运送到哪个区域,工程技术人员一目了然。

“我们还引入了‘智慧大坝’控制系统,使大坝既‘聪明’、又‘健康’。”华电金上公司苏洼龙分公司副总经理唐茂刚对记者说,一旦测压管、测缝计等仪器感知到大坝有任何“头疼脑热”,项目管理人员可立即知晓,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同‘神经中枢’一样,这个系统会时刻告知我们大坝的‘身体状态’。”

除了肉眼可见的雄伟大坝,更多工程设备则藏在厂房之中。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已投产的两台发电机组均实现了一次启动成功、一次并网成功、一次试运行成功。

2021年6月11日,正值主厂房进行4号发电机组安装的关键环节——机组盘车。第一次盘车后,水导轴承绝对振摆测值为0.26毫米,已在规范标准0.35毫米以下。

“但是,机组在高速运转下,精度对性能影响巨大。”发电机总装负责人王玥海回忆说,为确保机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装机团队决定继续调整振摆参数,争取达到更低值。

“0.22毫米,调”“0.15毫米,继续调”“0.1毫米,再调”……通过绘制水平投影图,不断优化轴线空间几何状态图,各方密切联系、分析推算,终于达到理想效果。“0.05毫米,我们成功了!”厂房内响起一阵欢呼。

“现在,我们发电机组的振摆参数,达到了国内同类型机组安装的领先水平。在额定转速下,机组能做到稳如泰山。”王玥海介绍,水电站已投产的两台机组正满负荷运行,每天可产生1440万千瓦时的电力,满足300万户家庭或1000栋大型写字楼的用电需求。

水电惠藏,造福民生。华电金上公司结合项目建设,面向当地群众,开设定向招生、培养、安置的“三定”培养班。“就业有保障,生活有奔头,我现在每个月都能领到上万元的工资。”“三定”培养班毕业生、苏洼龙分公司水情值班员昂旺卓玛笑着说。

在苏洼龙水电站成功建设开发的背后,是中国水电从奋起直追到超越领先的经验支撑。

如今,溯金沙江而下,葛洲坝、三峡、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与白鹤滩共6座水电站中,有5座跻身世界前十二大水电站榜单。6座水电站,发电总量大,调峰能力强,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地区及川、滇、粤等地的用电紧张局面。

其中,白鹤滩水电站16台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更是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100%国产化,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发应用,使我国水电装备制造实现了从‘跟跑者’到‘并跑者’,再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副主任涂阳文说。

“近几年,中国的水电项目在改善民生与保护环境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我相信,中国水电也将在创新方面继续引领世界标准。”国际大坝委员会(ICOLD)主席迈克尔·罗杰斯称赞道。

海上风电 向海“争风”

风电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绿色电能之一。与陆地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更少受土地占用、噪声污染等因素制约。向海“争风”,正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的“蓝色动力”。

根据《2021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690万千瓦,同比增长4.5倍,累计容量跃居世界第一。

向海“争风”,离不开海洋高端装备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

受制于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海上风电施工的年均作业窗口期,往往仅有100天至150天左右。同时,海底地质条件也是变幻莫测,曾有人将海上风电施工比喻为“在豆腐上插筷子”。

因此,“白鹤滩”号的问世,对于破解这一系列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6月29日,由中国三峡集团投资建造的国内首艘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白鹤滩”号在广东省广州市顺利出坞下水。据了解,其甲板面积为4200平方米,足有10个篮球场大,这为施工作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峡物资招标公司船机项目部的王鹏告诉记者:“‘白鹤滩’号拥有的4条120米高的三角形桁架式桩腿,可使船体牢牢‘站立’在海面上,最大作业水深可达70米。”此外,“白鹤滩”号配有2000吨级绕桩式起重机,能满足10兆瓦及以上大容量风机一体化安装需求,在施工窗口期,也拥有更高的作业效率。

在“白鹤滩”号身上,建设者们付出了诸多心血。

2021年7月,“白鹤滩”号开始建造前,王鹏挑起了项目负责人的重任。“技术规格书足有上百页,涉及结构、舱室、机械、空调通风等多个专业,那阵子,甚至连吃饭、睡觉,我都在心里琢磨这些。”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鹏不无感慨。

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少,为了尽快掌握专业知识,王鹏每晚都会在办公室看技术资料、啃建造方针、学法律法规。渐渐地,无论是船舶建造工艺,还是船舶设备性能,边学边干的他都能做到如数家珍。

“建造完成后,得尽快建立‘朋友圈’,找到‘好朋友’。”由于缺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的管理经验,王鹏四处拜访上下游企业,深入了解市场行情。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带领团队制定出与“白鹤滩”号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为其交付运营做足了准备。

有了性能更优的安装设备,如何进一步提高捕“风”效率,转换为更多的绿电?

宽阔整洁的总装基地厂房里,各种型号风电机组配件整齐排列、整装待发。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是全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2018年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相继在产业园下线。

“目前来看,产业园发展良好,东方风电、金风科技、中国中车等多家龙头企业相继入园。”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刘建平说,园区已形成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检测认证、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为一体的世界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提升东部地区能源低碳发展水平,要积极推进东南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与此同时,多地也锚定“蓝海”,海上风电“高质量跃升发展”的主题逐渐明确,今后,国产化将是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光伏性能 户外实证

光伏发电系统,简称光伏,是指利用光伏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近年来,中国光伏技术取得巨大进步,光伏组件等关键设备的实验室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设备户外运行的系统性研究仍很欠缺,许多已建成的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性能,尚未得到科学有效评估。

“实验室中的结果再好,产品的实效还是要拿到实际使用中来看,只有做好户外实证研究,才能掌握光伏产品的真实运行情况。”国家电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简称)光伏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庞秀岚表示。

一片片光伏发电板汇成“蓝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40余米高的监测塔犹如“海中灯塔”,傲立其间,指引航程……9月14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是全国首个新能源户外实证实验平台,由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建设管理,设立了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产品等4个产品及2个系统的实证实验区。今年1月1日,平台正式开启了首期161种实证方案的整年度户外实证。

为何会选址大庆?“大庆地处高纬度、寒温带,太阳能资源富集,且地势平坦,具备在同等条件下,规模化连续开展户外实证的优势。”国家电投光伏创新中心光储数字信息中心主任崇锋解释说,此外,平台所在区域的地表环境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复合应用场景的户外实证。

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采用“光伏+草原”的开发模式就是个例子。崇锋介绍,针对项目周边存有的大片盐碱化草原,团队专门进行了生态修复研究,预留出草原生态修复与复合生产的空间。“打造集科研、观光、科普于一体的‘光伏+’实证实验平台,提高了盐碱化草原的经济产出。”

“户外光照强度、土壤乃至地表水的酸碱度等,都会对光伏产品的性能造成影响。”庞秀岚告诉记者,为保障所有被测试设备的实验条件一致,平台安装了涵盖资源、环境、电性能等7大类共19种在线测试设备,实现全要素、全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

“平台形成了很好的数据库,这将为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科技研究,提供公共数据服务。”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看来,对光伏、储能关键设备进行户外实证研究,能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3087.8万千瓦,截至2022年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33620.4万千瓦。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表示,当前,中国能源转型仍面临巨大挑战,在智慧能源系统等领域,有待大量的技术突破。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围绕新能源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实施方案》在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深化新能源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支持新能源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等7个方面,提出了21项具体举措。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实施方案》的任务分工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并指导各地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持续推动新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不断迈进。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