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能源安全现状与合作前景
责任编辑:chineselng    浏览:1014次    时间: 2008-04-07 23:52:40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新兴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迅速上升的能源需求与本土供给能力下降的反差决定了两国海外能源依存度日益上升,能源已成为制约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应对挑战,是携手还是对抗? ■瞿信柏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

分享到:
     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新兴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迅速上升的能源需求与本土供给能力下降的反差决定了两国海外能源依存度日益上升,能源已成为制约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如何应对挑战,是携手还是对抗?

      ■瞿信柏

       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黑色的金子”,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从长远和全球的观点来看,所谓“能源问题”,确切地说就是“石油问题”。石油不仅是一种商品,受供需关系的调整;更是一种战略物资,是各国争夺与控制的目标,因而也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

      随着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和印度都步入了世界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的行列。但两国本土能源资源存储和产量的不足对中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印两国日益强调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看待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性。但两国在国际能源市场难以避免的恶性竞争,使双方都付出了极大代价。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单独抵御能源市场动荡的巨大冲击,共同的利益促进了各地区能源合作机制的产生。中印两国也面临着选择。

      中印能源安全现状评估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石油与天然气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03年中国净进口石油9700万吨,与2000年相比,增长39.35%,平均年增长11.69%,石油对外依存度达36.4%,且海外石油进口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进口国。2004年,据海关统计,中国3.14亿吨的原油消费量中,有1.22亿吨从国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40%以上。2005年中国石油总需求增长率预计为10%左右,需求量约3.54亿吨。能源需求的弹性系数也明显上升,从2000年到2003年分别为0.02、0.47、1.21和1.45。2003年,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比GDP的增长速度快了4.1个百分点,但仍然满足不了需要。目前中国油气储量居世界中游,约占世界能源总量的十分之一,但相对量严重不足。人均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0年中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2.6吨,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1%,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印度是世界石油与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供需矛盾突出。从独立至今,印度能源战略经历了从基本依靠进口到最大限度实现自力更生的变化历程,但受制于资源条件,目前油气仍以进口为主,是世界第六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其能源消费量占全球总量的3%以上,其中石油占33%,天然气占7%。印度也是全球能源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其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印度能源总体需求将呈加速递增趋势。根据美国能源部《2004年度国际能源展望》报告,2025年,印度能源需求中石油为日均530万桶,天然气每年为2500亿立方英尺2等等;与目前相比,各种能源需求都将大幅提高,其中石油将增加1.5倍,天然气2.1倍;消费结构也有所变化,其中石油占34%,天然气占16%。

      中印同属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迅速,油气消费量大,对外能源依赖度高,两国在能源领域具有一定的共性:首先,两国国内生产量均相对不足,供需缺口不断增大。其次,中印两国对外油气依存度大,并呈不断增长的态势。

      中印两国在海外油气竞争中

      有共同利益

      中印两国同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在维护以油气供应为主的能源安全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两国完全可以像西方经合组织国家一样,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日益突出的石油安全问题。

      首先、中印应规避寻求海外油源时因同质恶性竞争而造成的两败俱伤。长期以来,在中印海外能源竞争中,印度奉行“零和博弈”的观点,视中国之所得为其之所失,难以形成与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战略决断。如双方在苏丹、安哥拉的石油勘探权之争及不久前对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等等,频频“撞车”的事实不容忽视,这种破坏式竞争现象与两国的利益是不相符的。经过反复比较与中国海外油气争夺中的所得所失,印度发现受益者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各大石油公司或资源国。正如2005年10月17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艾亚尔率团总结不久前印度在竞购哈石油上失败的教训时说:“我不认为两国的未来在于竞争。我认为哈石油的例子本身表明,中国和印度在竞争时,也许是中国取胜,也许是印度胜出,但心满意足跑到银行数钱的是那些利用两个潜在买家的竞标,白白赚取6亿美元的家伙们。”

      因此,印度决定转变其与中国“零和博弈”的海外能源战略。艾亚尔认为,在寻求获得其经济迅速增长所需能源供应方面,亚洲两大新兴经济大国——中国和印度应该通力合作,而非相互竞争。

      其次、中印能源领域的合作将带来双赢的局面。一方面,中印两国在进军海外时都面临着国际石油公司的激烈竞争。与它们相比中印两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在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两国公司联手可以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印联手可以增加与能源输出国,特别是与OPEC及俄罗斯进行价格谈判时的砝码,克服“亚洲溢价”的存在。与欧洲和美国不同,亚洲国家购买原油并未取得一致,通常只是单独进行交易。这严重影响了谈判的效率,造成了亚洲能源“溢价”的存在,有数据分析显示:自1992年起亚洲的石油价格就高出欧美1至1.5美元每桶,而且目前已扩展到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领域,亚洲石油消费国为此平均每年向石油生产国多支付50亿至100亿美元。中印两国的能源合作会起到积极的“溢出效应”,一同抵制“亚洲溢价”。

      第三、中印巴三角关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地区安全及各方利益。巴基斯坦是印度从陆上连接中亚、伊朗的必经之地,对印度扩大海外能源供应、确保供应线路安全具有特殊的意义。当前印度的天然气管道建设有“三线计划”,其中两条线必须经过巴基斯坦。而印巴对峙致使印度与伊朗筹划的天然气管线已被搁置十多年,这条管线贯穿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三国,全长2600公里、总耗资约40亿美元。因存在克什米尔问题等潜在争端,印度担心巴基斯坦将来会掐断该天然气通道,威胁到其能源安全,这使得印度想从中国那里得到能源安全保障,并提出了将天然气管道修建至中国的建议。印度《金融快报》一篇专论就曾指出:“中国的加入将会确保管线的安全。考虑到中巴之间的友好关系,巴基斯坦将不会轻易对管道做出破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印之间的能源合作将会为保证印度的能源增加安全系数”。

      中印油气安全合作的前景

      2005年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峰会上接纳了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上合组织由6国增加到了10国。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后,拥有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区域,包括了西起伊朗、经里海到外高加索、再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广袤地域,已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能源富集区,称得上是世界能源供应的心脏地带。而且、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建立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其范围将十分广泛。例如:制定区域能源合作战略规划,协调体系内各成员国的能源政策与投资方向;开展国际能源信息与节能及新技术的交流,构建区域内能源信息沟通的平台;共同推动油气管网体系的建设,保障油气输送层面的安全等诸多方面。这将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间广泛联系的超国家区域合作体系,届时上海合作组织在能源问题上说话的分量会更重,意义十分深远。

      此外,以能源合作为契机带动经济、政治领域内的合作,也是中印油气安全合作的目标之一。

      近年来,中印关系迅速改善,两国一致同意摒弃前嫌,共同努力,为建设亚洲两个大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而合作。印度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力量,而两国也需要对方市场来出售产品,获得自然资源。如中印两国经贸合作可以促进中国强大的手工制造业与印度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协同合作,使它们能够实现两国经济上谨慎而循序渐进的结合,避免了高失业率的出现等等。因此如何以能源合作为突破口,促进双方的经济、政治全面合作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