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中国石化的新目标:做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9043次    时间: 2021-01-21 20:49:09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连日以来,中国石化在新能源领域动态频频。近日,大连市政府发布消息,建成国内首个“氢电油气合建站”并投入试运行,这也是该省建成落地的第一个氢能产业项目。此前,中国石化邀请四家新能源龙头企业线上会谈,商讨合作时,重点提及氢能源。未来中国石化将发挥其在..

分享到:

连日以来,中国石化在新能源领域动态频频。近日,大连市政府发布消息,建成国内首个“氢电油气合建站”并投入试运行,这也是该省建成落地的第一个氢能产业项目。

此前,中国石化邀请四家新能源龙头企业线上会谈,商讨合作时,重点提及氢能源。未来中国石化将发挥其在氢能产业链上的优势,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制氢、运氢、加氢设施,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地。

新年伊始,国内主要石油公司纷纷定调新方向,规划“碳中和”实现方案,加码进入新能源产业,推进低碳转型。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更是为公司设定目标:将氢能全产业链作为新能源发展的核心业务,锚定建设“中国第一大氢能公司”。

这一传统石油公司为什么选择大举进军氢能?中国石化正在探索怎样的新能源发展路径?

全链条布局 “制储运加”一体化发展

此次在辽宁试运行的合建站,是在原有油气站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同时具备充电、加氢、汽柴油、LNG及跨境电商等多项功能,氢能加注能力达500kg/12h,将为当地氢能公交车的上线运营提供保障。

氢能源安全、高效、可持续,被誉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条较长,而加氢站则是其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上通生产、下达应用,直接关系到燃料电池车的普及程度。但由于投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审批流程复杂等原因,独立建设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中国石化开启新模式,以其遍布全国的加油站为依托,在加油站基础上配建加氢站。中国石化的加油站数量多达3万余座,高居全国首位,庞大的网络基础使其具备天然优势。近两年,中国石化的加氢设施建设正在提速,目前北上广浙等省市已建成多座油氢混合加氢站,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于开年打响了第一枪。

当然,只提供终端设施还远远不够,中国石化要做的,是整条产业链资源的全方位布局。

氢气从制取、储存到运输、应用,与传统油气业务的模式高度契合,这使得油企进军氢能领域,具备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

从生产环节来看,氢气既可通过化石能源制取,也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而油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制氢能力,成本也能够相对低廉。

张玉卓近期表示,公司正大规模布局氢能产业,首先要充分利用炼油化工厂的资源,之后再进一步导入可再生能源制氢,推动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转变。绿氢即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氢气,产业链条零污染,代表了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中国最大的氢能源供应商之一,中国国石化年产氢气能力已超3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公司还于去年9月宣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成功投产,在国内首次将炼厂副产氢气提纯至99.999%,远高于国家标准。

在储运环节,中国石化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本月初,中国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种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在各行各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若应用于氢储运领域,将有效提高储运技术水平、降低储运成本。

中国石化已建成42公里“巴陵-长岭”氢气管道,平稳运营6年。此外,现有的天然气管网四通八达,在氢能发展初期或也将起到规模化运输氢的作用,这对中国石化来说也是一大优势。

中国石化在加氢气站、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工作,目前,已经打通了氢气制备提纯、储存运输、终端加注全产业链,走在国内同行前例。

加码投资力度 共建氢能产业生态圈

2019年,中国首次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开启氢能大发展元年。2020年9月,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年末,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未来将加速发展绿氢制取、储运和应用等氢能产业链技术装备,促进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链、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

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区发布了氢能产业规划。政策和技术进步双驱动之下,中国已然拉开了“氢能时代”的大幕。

在企查查以“氢能”搜索,相关企业数量2000余家。而实力雄厚的各大央企,也纷纷在氢能领域加快动作。香橙会研究院数据显示,开展氢能相关业务或布局的中央企业已有26家,其中以电力、石油化工等能源类央企参与氢能行业最多。

中国石化除了不断开发自身产业链优势之外,也积极同国内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例如,相继与亿华通、上海重塑等签署协议,推动氢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及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亿华通是一家专注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具备自主核心知识产权,2020年8月科创板上市,成为“中国氢能第一股”。重塑科技是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燃料电池系统的制造及相关工程服务。通过投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将加快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等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2020年8月,中国国石化发起设立恩泽基金,致力于投资布局拥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项目,当年投资的首个项目便涉足氢能。本月,中国石化与协鑫集团、天合光能、隆基集团、中环电子等四家新能源企业召开视频会议,进一步展现了其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氢能产业大生态环境的积极意向。

中国石化等较早跨界新能源领域的大型石油公司,正承担着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示范任务。

开展国际合作 寻求氢能产业“弯道超车”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变革,氢能储量大、零污染、热值高,在第三次能源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可以满足全球能源总需求的18%。

美、德、日、韩等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并已将其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制定了较为明确的发展路线。以德国为例,2020年6月,德国内阁正式通过《国家氢能战略》,大力扶持绿氢生产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为全球市场供应绿氢技术。第一阶段至2023年,将进行市场推广,为本土市场构建基础;2024年起的第二阶段,将进一步巩固国内市场,并构建起欧洲和国际层面的氢能源市场。

相关跨国企业正在中国积极布局氢能业务,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成立子公司或与产业链上下游有业务往来的海外企业已达95家。其中,法国液空、空气化工产品、林德、壳牌等参与较早,康明斯、西门子能源等也纷纷入局。

对比部分发达国家,我国氢能产业整体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培育阶段,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到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都还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亟需规划。

为推动氢能产业快速与国际接轨,我国需要借鉴跨国企业的技术经验。

2019年11月,中国石化和法国液空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建氢能公司,法国液空将发挥其在氢气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经验,为中国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提供有竞争力的氢气供应方案。

2020年10月,中国石化资本、恩泽基金和康明斯签署合作意向书,各方将利用自身优势,共同促进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康明斯在绿氢领域拥有丰厚的技术及经验积累,将为双方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在行业发展初期,我国用于氢能产业的氢源主要来自煤制氢等化石能源制氢技术,氢气多属于炼化企业的中间或附属产品,作为中国最大的炼化企业,中国石化拥有雄厚的制氢产能及较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在氢能领域发挥着一定程度的排头先锋作用。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年版)》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至少达到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520万辆/年。

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已正式实施,我国正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跑步进入一个更为低碳环保的“氢能时代”。而中国石化等传统石油企业,也正在加快跨界的步伐,力争在这场能源转型的赛道上发挥其应有的力量。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