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烟台将建国家级核电基地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014次    时间: 2011-01-15 10:24:23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江汀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 推动海洋企业上市发债 近两年来,烟台市按照省委 、省..

分享到:
  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江汀接受采访时表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

    推动海洋企业上市发债

    近两年来,烟台市按照省委 、省政府的部署,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开发海湾海岛,发展特色产业,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区位、资源、空间和产业优势,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陆海,加快构建区域布局合理 、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良好、竞争能力较强的蓝色经济体系。

    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推进先行先试。把由烟台承担的海岸带综合管理试点、无人岛保护开发试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等先行先试事项,进行分解落实,拟定实施方案和任务目标,争取年年有突破,“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二是加强改革创新。设立蓝色经济专项资金和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动海洋企业上市和发债,争取进入国家创业风险投资试点。三是促进陆海统筹。把2.6万平方公里海域、909公里岸线和1.37万平方公里陆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规划建设,以科技为动力,岸线为纽带、园区为支撑,实现陆海联动、一体发展 。

    推进三湾两岛两区建设

    推进海湾海岛开发 ,打造区域发展亮点。根据海湾、海岛和滨海区域的不同特点,各有侧重地开发渔业、旅游、科技、物流、生态等功能,加快推进“三湾两岛两区”建设。环芝罘湾,重点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海湾经济区;环莱州湾,重点打造以高效生态经济为特色的海湾经济区;环丁字湾,重点打造以滨海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半岛一体化发展对接点;长岛,发展生态、区域和文化优势,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的国际休闲度假岛。

    建设国家级核电基地

    加快海洋科技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一是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充分发挥驻烟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深化产学研合作,实现海洋科技资源与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有效对接。到2015年,全市90%以上的海洋重点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进海洋科研成果转化成基地建设,建立重大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省部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放大国家战略带来的“磁场”效应,发挥地处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的优势,积极引进海洋特色突出的高端高质项目。采取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做大培强大宇造船、来福士、东方海洋等海洋龙头企业,培育扶持杰瑞石油、明波水产等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小企业,引领烟台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等蓝色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加快产业聚集发展 。充分发挥开发区、高新区、保税港区3个国家级园区和一批省级园区的“洼地”效应,着力建设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和核电基地、海洋新材料产业基地、现代远洋渔业基地、海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等,发展一批特色园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研究论证渤海跨海通道

    完善配套支撑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突出港口的带动作用。抓好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和莱州港区建设,建成一批5吨到30万吨级深水泊位,大力发展矿石、煤炭、集装箱和客滚运输,打造面向中日韩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二是突出重大交通设施的支撑作用。加快德龙烟铁路、青荣城际铁路、烟台潮水国际机场等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的重大交通设施建设,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中韩铁路轮渡等战略性项目的研究论证工作,构建海陆相连、空地一体、便捷高效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三是突出人才的引领作用。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双百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100名高端创新人才和100名高端创业人才。加快海洋人才培养,着力发展与海洋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培育更多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四是突出生态环境的约束作用。集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防止海洋污染,提升碧海蓝天、绿岛金沙的良好形象。推进环黄渤海海洋灾害预测与防灾减灾中心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建设。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