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源不足影响LNG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cnlng    浏览:1428次    时间: 2013-06-15 08:03:19       | 作者:BX

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与美国、俄罗斯等天然气市场使用率高的国家相比,我国液化天然气乃至整个天然气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空白”。

关键词:不足 影响 LNG 健康 发展
分享到:

近日,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作为第十六届科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召开。论坛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重点围绕“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展开研讨。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环保形势严峻,为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作为清洁能源之一的液态天然气(LNG)必将得到更广泛应用。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宋少光表示:“只有气源充足,才能谈及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建设LNG接收站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国内LNG产业发展迅速

   专家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两旺,需求增速远远快于产量增速,同时天然气进口量快速增长,已初步形成国产天然气、管道进口天然气和水路进口液化天然气(LNG)并存的多气源供气格局。我国天然气贸易的迅速发展,正在逐步改变世界天然气格局,并且为世界天然气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目标,我国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天然气产业,这为液化天然气(LNG)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政策环境。”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2002年,我国与澳大利亚等国签署进口LNG合同,揭开了我国引进LNG的序幕。到2012年,我国LNG进口接收能力已经达到2200万吨左右,实际进口量为1470万吨,比2006年(69万吨)增长20.3倍,占到我国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1%。
   目前,我国国内LNG工厂建设进程加快,有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中石油旗下的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处于主导地位,其LNG加工能力已经达到550万吨以上。资料显示,LNG是一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油品的燃料,除了作为发电燃料以外,目前正在向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和重型卡车、船舶燃料、油田机械动力等领域快速拓展和延伸。我国已经拥有LNG汽车8.1万辆,其中昆仑能源大约占据50%;LNG加气站将近700座左右,其中昆仑能源占据约50%。
   “国内LNG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热点,并形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董秀成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昆仑能源引领全国LNG产业潮流,承担着整个中国石油集团的LNG相关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抢滩登陆”,全面实施“以气代油”的LNG产业战略,规划在2015年在全国推广LNG汽车25万辆,LNG全国市场销售份额超过50%。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大型能源企业和许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也紧随中石油之后,将其天然气产业链向下延伸,开始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涉足LNG产业。

技术、装备不再是“瓶颈”

   业内人士指出,LNG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天然气液化工厂的建设并非与之同步。“国内没有已建成的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但小型天然气液化技术发展及项目建设非常迅速。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已有约50座中小规模的天然气液化工厂建成投产。”宋少光如是说。
   对此,董秀成认为,没有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不等于中国没有能力制造这样的装置。“企业在发展液化天然气产业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到市场状况、资源保障能力和经济效益等基本问题,如果没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谁也不会花巨资去建设大型装置。随着市场不断扩大,相信今后会建设大型天然气液化装置,何况在生产技术上国外已经非常成熟,国内也不存在技术障碍。”
   专家表示,关键设备的生产技术问题是LNG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董秀成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LNG是一个多元化、产业链长、技术要求高的新兴产业,其关键技术是深冷制造和装备技术、运输工具发动机制造和改装技术、储存和运输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进而形成一个范围广泛的产业集群。正因为如此,LNG产业除了LNG自身有发展空间以外,与其相关的产业如LNG发动机制造产业、LNG深冷制造业、LNG加气站设备制造业、LNG运输设备制造业和LNG储存技术和服务业等也会随其成长,进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政府才会积极推动LNG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大型天然气液化工程所必需的冷剂压缩机、蒸汽透平、冷箱、BOG压缩机等四大类关键设备国产化技术和低温材料。”宋少光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解释说。
   专家指出,在LNG发展的过程中,国产化的技术和装备已不是阻碍LNG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只有气源充足,才能谈及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宋少光表示,无论对整个天然气产业还是对LNG产业来说,进口LNG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所以国家在整体部署、增加本土供应、加快非常规资源开发的同时,还需要掌握更多国际资源。
   对此问题,董秀成有另外的观点,他认为,目前我国液化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两大瓶颈:一是完善的市场体系尚未建成,“以气代油”还存在一定程度误解甚至质疑,公众对LNG产业认知度不高,对LNG的“绿色”特征认识不够,等等。“比如汽车发动机改造、船舶发动机改造、加气站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现象。”董秀成指出,这就需要企业克服困难,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尤其是油气企业需要与相关产业如汽车、船运等紧密合作,努力开拓终端市场。第二,国家相关制度体系尚未成型。尽管国家鼓励发展LNG产业,但在具体政策方面还没有成型的政策体系,如产业相关规划、技术标准、规范、准入等不健全。“国家应该尽快制定相应发展规划和政策、技术标准和产业规范等制度文件。”

行业监管缺乏健全体系

   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液化天然气分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我国在LNG产业监管方面缺乏健全的体系。董秀成对此表示,从监管方面,国家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加快节能减排步伐,应继续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鼓励“以气代油”政策推广,优先鼓励LNG汽车和LNG动力船舶发展,但要重视市场监管,尤其是准入和退出监管和安全技术监管,为LNG产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外部环境。
   专家表示,与美国、俄罗斯等天然气市场使用率高的国家相比,我国液化天然气乃至整个天然气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甚至一定程度上存在“空白”。董秀成建议,国家应制定和颁布LNG产业发展政策,包括投资、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如可以比照电动车购置优惠补贴政策,对购买LNG汽车实行补贴等。另外,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将LNG加气站纳入到整个城市规划之中。还有,国家应尽快制定和颁布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便于让政府监管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监管。”

】【打印繁体】【投稿】 【收藏】 【推荐】 【举报】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