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中国商务部和美国商务部的公开资料发现,太阳能光伏产品只是中国和美国两个贸易大国近期纷争的一个“点”,在近阶段生猪、稀土、浆粕等领域,均出现了中美“交锋”的身影。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表示,贸易摩擦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的伴生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且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
在沿海一家光伏企业的管理层人士眼中,美国是一个“有些矛盾”的市场。
“当你的产品进入到美国市场,甚至公司"征服"了美国的投资者,成功在美国主板上市时,你会发现,这里的市场化程度真的很高,操作也很透明。”他说,“但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无时无刻,你又要担心美国会不会对中国采取贸易调查政策。采取了措施之后,又会对包括我所在企业在内的中国广大企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但这几天,这位管理层人士对美国市场没了乐观,充满的却是“相对负面”的情绪:一方面,他所在的公司被美国监管部门作为指定的调查对象之一,且因为事实上的误会,又“很冤枉”地被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盯上了;更重要的是,整个中国的太阳能行业继2011年之后,又一次要面对美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对刚有些整体回暖的光伏产业来说,并不是好事,搞不好,甚至会失去整个美国市场”。
4月10日,理清了头绪的这位管理层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美国对中国太阳能有关产品"双反"初裁通过的可能性很大,且惩罚性关税不会低。也许,我们现在就要做好最坏的准备了。”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对进口自中国大陆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同时,对原产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3月26日,中概太阳能股昱辉阳光发布公告称,已经成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指定调查企业。受此影响,昱辉阳光的股价在当天大跌14%。
在业界看来,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新一轮“双反”调查,归根到底还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正如美国纽约原市长、现联合国城市与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迈克尔·布隆伯格4月9日所言,“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是帮助少数生产商,而非美国大众。”
再掀光伏战
新能源产业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任期内最想发展的产业之一,并曾坦言“不想丢掉美国在新能源市场的领先地位”。但伴随奥巴马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的,是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不管是上游多晶硅,下游太阳能面板组件等领域,中国总是全球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自然让奥巴马“不爽”。2012年10月10日,经过一年多的拉锯战,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太阳能反倾销补贴终裁结果,认定中国大陆光伏制造商向美国出口的太阳能产品倾销幅度在18.32%至249.96%,接受可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额度在14.78%到15.97%之间。也就是说,扣除重复计算的10.54%中国出口退税,美国将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的合并双反关税在23.75%到254.66%,其中,天合光能的惩罚性关税最低,为23.75%,当时尚未申请破产的尚德电力为35.97%。
让中国光伏产业部分人士“有些没想到”的是,“狼”(欧盟去年对中国的光伏诉讼)刚走,影响还没完全消退,“虎”(美国)又卷土重来,且对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的太阳能面板发起了“双反”调查。
据悉,美国商务部的最新调查缘于“老熟人”—德国太阳能产品生产企业Solar World的一宗投诉,该公司在北美拥有最大的太阳能制造工厂。2011年,就是Solar World和其他6家美国企业,对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发起了诉讼,让中国不得不承受美国市场的压力。
具体而言,Solar World称,中国制造商找到了方法规避2012年美国“双反”关税的方法,即使用在中国台湾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然后再将组件辗转卖给美国。2012年的那轮“双反”中,台湾的企业免于受到美国的惩罚性关税。
上述沿海地区的管理层人士对本报证实,“当时"双反"结果下来之后,不少企业研究了政策,会使用海外生产的方式避免巨额关税,委托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的公司生产,最后再出口到美国。”
现在,Solar World的目的就是将“海外代工、规避关税”这条路也给堵上。美国官方部门也“欣然接受”了Solar World AG美洲公司的请求。“对反倾销的初步裁定预计在2014年2月14日前发布。若结论为肯定,美商务部将于2014年3月公布反补贴税(CVD),并于2014年6月做出反倾销初裁。”ITC今年1月时表示。
“由于美国发起了贸易调查,我这边得到的信息是,光伏的出口之路正变得更窄。”上述管理层人士透露,“3月,市场也许还有货运到美国。但预计,等到6月,送到美国的货就可能完全停止了。对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这肯定是一笔比较大的损失。”
“难言公平”
江苏一家要求隐去姓名、曾参与反制美国“双反”计划的太阳能光伏企业高层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美国对中国光伏贸易战的做法“难言公平”。他介绍,美国晶硅光伏制造业2008年后在当时的竞争中早已纷纷倒闭,大量的多晶硅只能外销,尤其是中国市场。
“目前,美国每年大约有2万多吨的多晶硅销往中国,这些多晶硅可以生产至少4GW晶硅电池。但美国的"双反",又不让中国返销哪怕是1瓦的光伏产品回到美国市场。”该高层人士说,“现在,美国又想把海外代工这条路给堵死。这就更不会让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有生存的空间了。”
反对的不止是中国企业。美国平价太阳能联盟(CASE)认为,SolarWorld“正试图以一己之力残害美国太阳能的就业机会”。在CASE看来,美国的“双方”调查主要影响的是太阳能安装,不是太阳能电池片或面板制造领域。“由于世界范围的公平价格竞争,我们显著降低了美国的住宅及商业屋顶的太阳能安装价格。反过来,也创造了共计超过11.9万个工作岗位。”CASE主席Jigar Shah今年2月说。
“政府不应奖励或保护一家与蓬勃发展的全球太阳能产业不合群的德国公司。”Shah也说,“它不应来惩罚那些为同个产业创造合理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此贸易案的起诉,并不能解决促进美国制造业的问题,它只会扰乱行业发展。”
“相比于东南亚、欧洲、日本等国的组件,中国的太阳能组件成本实际上是最低的。这样,节省下的资金有助于美国太阳能产业的良性发展,乃至更多人的就业保障。”上述高层人士证实,“也就是说,最新的"双反"举措,影响的是中国,但更影响美国。”
事实上,针对美国对中国最新的光伏调查,中国不是没有应对措施。商务部于此前曾发布了2014年第5号公告,公布了其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
“经过调查,调查机关最终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此次公布的结果与去年7月的初裁决定一致—美国公司的倾销额度在53.3%到57%,韩国公司在2.4%到48.7%之间。”商务部认定。
“由于中国有一个特殊的加工贸易进口免税渠道,美国进口多晶硅几乎全部从这一渠道进入中国。因此,中国商务部的政策不会对美国造成大规模影响。”上述高层人士说。
不过,高层人士还对本报透露,针对6月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初裁,中国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应对措施,“包括将并不适用于促进光伏出口的多晶硅加工贸易政策作出调整,以维护中国的多晶硅产业,乃至整个光伏产业的长远利益”。
纠纷不少
除了光伏产业,近期,中美两国的贸易纠纷实际上并不少。4月4日,商务部称,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进口浆粕征收反倾销税,为期5年。
中国商务部终裁认定,原产于美国、加拿大和巴西的进口浆粕产品存在倾销,中国国内浆粕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有关规定,经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4年4月6日起,进口经营者在自上述国家进口浆粕产品时应向中国海关缴纳反倾销税。”商务部称,“根据终裁决定,美国公司反倾销税率为16.9%至33.5%。”
美国家畜出口协会主席TonyClayton近日也透露,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国和日本对美国生猪进口采取了“临时性限制”,直至两国农业部门与美国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动物测试达成一致,才会放行。
此前在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这被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一次胜利”。
对中国来说,需要关注的消息还有,美国前商务部部长芭芭拉·富兰克林(Barbara Franklin)4月9日在亚洲博鳌论坛上透露,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TPP)今年内完成谈判“是比较现实和客观的”。此前一天,市场刚传出了美国与日本商谈TPP取得进展的消息。
“美国加入TPP是在2008年,日本是最后一个加入的成员国。”芭芭拉说,如果成功完成谈判,合作的领域会提高一个层级。
事实上,目前由美国主导的TPP、美国与欧盟间的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诸(多)边服务业协议(PSA),均“没有带中国玩”。专家的观点是,如果TTIP最终谈判成功,将使得欧美达成统一监管市场,改变全球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在全球贸易中给予中国一定程度的打压。
那么,在上述大背景下,中国又该怎么应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要应对来自美国等国家不断挑起的贸易战,一方面要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升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将产品的品牌、服务、质量提上去;另一方面要积极应诉并发起反制,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另外,改善对外贸易方式,将单纯的出口转变成出口与当地的就业相结合的模式。
光伏行业一家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2008年之后,中美两国就不断在贸易领域产生纠纷,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但反过来思考,也要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挖掘国内的发展潜力,开拓更多新兴市场的机会。”这位负责人说。
事实上,抛开阴谋论的观点,中美两国的双边货物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2013年已达到创记录的5210亿美元。沈丹阳之前的观点值得思考。“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又面临经贸合作快速增长、规模日益扩大的局面,在经济领域出现一些分歧和摩擦在所难免。”他说,“但我们主张双方都应客观看待这些问题,尤其是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他认为,2014年虽然难免还会有一些磕磕碰碰,但总体上是乐观的,“因为,中美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不会改变,两国的共同利益基础不会改变,两国企业扩大务实合作的意愿不会改变。另外,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双边经贸合作又面临着许多新的良好的发展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