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3月24日,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将以原计划10倍的产能,提前加速进入页岩气大规模商用开发,并且在2017年建成百亿方产能。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涪陵,从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了解到,自2013年9月15日涪陵页岩气一次点火成功之后,至今年3..
3月24日,中国石化宣布涪陵页岩气田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将以原计划10倍的产能,提前加速进入页岩气大规模商用开发,并且在2017年建成百亿方产能。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前往涪陵,从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了解到,自2013年9月15日涪陵页岩气一次点火成功之后,至今年3月底,天然气分公司已经完成页岩气采购3.09亿方,其中完成页岩气销售2.29亿方,增加库存0.80亿方。 “主要供应的是重庆、浙江、江苏、江西、安徽及湖北五省一市。”负责页岩气销售的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川气东送销售营业部经理吴刚强告诉记者,全年计划的产量中,已经有超过10亿方有了下家。 就页岩气商用定价问题,吴刚强透露,原则上国家发改委对定价是依据市场放开的,但目前还不是完全依照市场和成本定价,而是参照国内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水平,执行国家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至于具体市场定位,吴刚强表示,在兼顾当地发展的同时,主要输送高远端市场。 涪陵气田资源量2.1万亿方 据国家能源局官方数据,2013年全国页岩气总产量尚只有2亿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从中石化相关人士处最新证实,中石化2013年的产量就超过1.4亿方。 今年3月底,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香港宣布,公司页岩气产能2014年即将达到18亿方、2015年达到50亿方,提前进入商业开发;到2017年,100亿方的产能目标若能顺利实现,更相当于建成一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油田。 如何能在短短一年内,将页岩气产能迅速提高10倍、并能持续增长?答案就是位于川东南探区的涪陵页岩气田。从涪陵驱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盘山路,就可到达中石化首个实现商业化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焦石坝。 据中石化公开资料表示,依照现有地质资料和产能评价,涪陵页岩气田资源量达2.1万亿方。记者具体了解到,这总计2.1万亿方的涪陵页岩气田又总共划分为大焦石坝、丁山、南川、林滩场-仁怀、南天湖五个有利区。准确说,目前最早商业开发的是焦石坝页岩气田。 虽然“百亿”产能目标看似突然,但勘探南方分公司页岩气项目部主任魏志红向记者介绍,作为焦石坝的发现井——焦页1井,在2012年2月就已经钻探而出;2012年6月,在焦页1井井深2020.00m侧钻水平井焦页1HF井,随后,焦页1HF井于2013年1月交由江汉油田分公司投入试采,标志着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正式进入商业试采。 负责开发的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工程师习传学告诉记者,商业试采之初,也就是2013年1月底,中石化集团内部下达的要求就是要将页岩气产能提高到5亿方/年,公司实际在2013年10月份就提前完成了任务。 “去年是勘探和生产交接的一个过程,勘探完之后只有那么几口井,产量有限;而今年开始全面布井,全面进入开发阶段,所以产能提高会非常快。”习传学表示。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4年4月10日,涪陵页岩气田已经开钻62口井,完钻33口,完成试气投产23口(含焦页1HF井),正试气2口;这意味着已经建成10亿方/年的生产能力,目前日销售200万方,累计产气3.60亿方。 2014年销售将超10亿方 “截至3月底,天然气分公司已经完成页岩气销售2.29亿方。”吴刚强透露,这也是中石化在宣布涪陵页岩气提前进入规模化商业开发后,第一次正式公开商业化进展。 他介绍,2014年已落实国内页岩气市场需求为103亿方,中石化可承接页岩气20亿方;2015年已落实市场需求约150亿方,中石化可承接页岩气50亿方。目前公司正在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做好承接100亿方页岩气的市场准备。记者了解到,已经销售的2.29亿方的页岩气客户主要包括建峰化工(1.18亿方)、重庆燃气集团(0.03亿方)等。 吴刚强透露,2014年集团的产能目标是18亿方,实际产气量不一定能够达到,但现在已经有10亿方的销售提前落实到了具体客户头上。“在外输干线没有完成之前,争取在涪陵本地年销售就能突破18亿方。目前,建峰化工 (000950,SZ)可就地消化150万方/日。”吴刚强指出。 此外,由于页岩气在国内大规模商业应用尚属首次,业界对于如何界定“规模化”及“商业化”都没有概念。对此,江汉石油管理局局长、江汉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健认为,在探点出来以后,只要能够进入市场就是商业化;由于50亿方的页岩气产量已经相当于一个500万吨级的油田,这种规模的油田在国内本身不多,所以10亿方的页岩气产量就可以算是规模化。 至于什么时候可以达到全国性规模的商业应用,吴刚强表示,主要还是要看勘探进展。 执行增量气最高门站价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石化页岩气商用已初具规模,但页岩气的商用大户建峰化工,至今仍遭遇着定价难题。按照201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页岩气产业政策》,页岩气出厂价格将实行市场定价,并鼓励页岩气就近利用和接入管网。 位于涪陵页岩气开发区块附近的建峰化工也正是自2013年9月开始使用页岩气的。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已累计使用页岩气1.19亿立方米,并向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川气东送销售营业部累计预付了页岩气款2.14亿元。但因为页岩气的获取价格一直无法确认,其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并称页岩气定价将直接影响公司盈亏性质。 吴刚强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事实上并非不能定价,主要因为建峰化工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有限,需要和公司总部以及重庆市政府方面再进行另外的协商。截至记者发稿,该协商也尚没有结论。 有业内人士认为,页岩气商用早期,由于根本没有形成市场,价格也难有市场参照。吴刚强透露,虽然严格意义上说国家对价格是放开的,中石化也在积极推行页岩气市场化定价,但目前也并不是完全根据成本定价,主要参照了国内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水平,同时发改委有最高限价,尤其是如果通过自己的管线运送,只能卖到管道的最高门站价。 “用别人的管道,价格可以适当加一些。”吴刚强说,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部署页岩气销售执行国家增量气最高门站价格,做好页岩气的价格疏导。业内人士指出,发改委之所以采用上限,主要还是考虑到“两桶油”的垄断因素,尤其是管道。 对于现在能够承受的企业不多而给销售带来局限,吴刚强认为,这个价格虽然相比一般管道气要高,但比进口液化天然气低一些,所以还卖得动,“实际市场承受能力已经比我们原先的期望要好。”目前价格承受能力最强的是浙江地区。 不过,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的定价必然是逐步市场化的,从时间窗口上讲,2015年存量气增量气并轨,统一定价,但是由于用气对各个产业影响都很大,所以还是难以完全放开市场定价。 勘探风险 页岩气开采不确定性大 中石化账面25亿打水漂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重庆涪陵 重庆涪陵页岩气的提前商用开发,使得中石化在国内页岩气领域走在前列,而其承担的勘探风险及成本究竟多大,一直为外界所关注。 “在整个涪陵页岩气(焦页)发现之前,账面上已经投入25亿元打了水漂,再加上过去几代的勘探投入,可能50亿、70亿元不止。”江汉石油管理局局长、江汉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健近日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时透露,这也是中石化方面首次对外披露的数据。 孙健强调,能源市场本身就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尤其是勘探风险成本之高,是目前民营企业难以承受的。 压一口井就需7000万 “各地地质资源不一样,比如丁山、南川地区页岩气勘探风险更大,压一口井就需7000万元。我们这边一口井下去到出气,在8300万元左右,目前我们投了23口井,整体情况还不错。”孙健指出,但如果没有中石化账面上已经打水漂的这25亿元,涪陵页岩气田难以实现开发。 为外界关注的是,此前已经进行的两轮页岩气招标,鲜有民资进入,民资积极性也未见高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主要因为页岩气开采所需资金过于庞大,并且因我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开采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往往一口井下去,很可能就打了水漂。 “有多少民营企业可以承受25亿元打水漂?”孙健说道,“这个门槛绝不是人为设置的。” 正因如此高的勘探风险,孙健表示,如果只以静态经济评价,目前的页岩气定价看似还算可以,但是如果把历史和其他复杂因素加进去,页岩气的商业利润还很难算清楚。 同时,据财政部和国家能源局2012年的联合发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页岩气开发,其中2012年~2015年的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补贴标准将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情况予以调整。 “这个项目(涪陵)如果没有国家的补贴,根本上不去。”孙健表示。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石化内部人士处了解到,由于配套政策、审批程序都有一个过程,目前国家对中石化发放的上述补贴还没有落实到位。 两大油企加紧页岩气布局 尽管勘探风险如此之大,但清洁能源作为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据新华网最新消息,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清晰地阐述了我国未来能源发展清洁、高效、安全的三大方针。 而据中石化方面介绍,百亿方产能页岩气田建成后,在环境保护方面,可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1亿棵、近80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同时,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近10万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仅为5.5%,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24%的水平;能源自给方面,2013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超过30%。 为此,中石油、中石化纷纷加大页岩气勘探力度。 在2013年报中,中石化表示,计划2014年资本支出人民币1616亿元,其中,勘探和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879亿元,占据半壁江山,重点安排了对涪陵页岩气及延川南煤层气等示范项目的开发。 据路透社4月21日援引消息人士称,中石油今年计划在页岩气方面支出逾100亿元人民币,支出规模是前几年的三倍多。中石油还将2015年页岩气产量目标从之前的15亿立方米提高至26亿立方米。不过截至记者发稿,该说法尚未得到中石油方面的官方证实。 《《《 行业前景 5年后全国页岩气或达500亿方 中石化四大页岩气输配工程开建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涪陵 按照此前国家页岩气规划,2015年年产目标65亿立方米,但自从中石化发布2017年将建成国内首个百亿方页岩气田后,业界对于未来5年国内页岩气的产量又有了新的期待。 在4月10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甚至有专家大胆预测,5年以后页岩气产量有望达到500亿立方米。 对于这个预计,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过于乐观”。不过,江汉油田分公司副总工程师习传学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应该有这种可能”。 5年后全国规模或达500亿方 “傅总(傅成玉)要求公司2017年达到100亿 (方)、‘十三五’达到200亿 (方),这是中石化一家。”此外,习传学基于中石化自身的发展规模还判断,中石油的页岩气会战虽然刚刚开始,但估计中石油威远、长宁一带三个重点区块等到 “十三五”应该也能达到200亿立方米左右。此外,还有中海油等公司虽然都还处于勘探阶段,一旦勘探出成果都前景可期。 同时,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石化最新了解,中石化下一个有望获得商业性开发的页岩气区块为丁山地区,初步评价页岩气资源量为6089亿立方米。 丁山地区位于綦江区块南部和綦江南区块,处于重庆市和贵州省,距离涪陵页岩气田约150公里,被认为是川东南地区在页岩气地址资源量仅次于焦石坝的有利目标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在丁山勘探现场看到,目前,丁山地区已完钻页岩气探井两口,即丁页1HF井和丁页2HF井,相关负责人介绍,丁页1HF井导眼井优质页岩气层厚31.5m,TOC、页岩总含气量、脆性矿物含量的指标与焦页1井相当。 丁页2HF井则是国内第一口埋藏深度超过4000米的超深页岩气勘探井,已试获日产10.42万立方米工业气流,进一步拓展了川东南地区龙马溪页岩气的勘探领域,有望将页岩气田由涪陵向綦江、贵州习水扩展。丁页2HF井在今年已交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试采。 四大页岩气输配工程开建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川气东送销售营业部经理吴刚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井喷式发展的中石化页岩气,尚需要配套的输配工程。 据介绍,目前涪陵页岩气输配工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涪陵-王场输气管道工程、涪陵页岩气分输工程、川维输气站高低压系统改造工程、川气东送管道增压工程。 其中,涪陵页岩气分输站工程包括临时供气流程和正式供气流程建设,由脱水站向重庆建峰化工和重庆燃气集团临时供气,已分别于2013年9月和12月投用;正式供气流程的脱水站-涪陵分输站,输气设计年输量15亿立方米;涪陵分输站,设计年输量20亿立方米,均计划于2014年4月底投用。 同时,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同时规划了大西南天然气管网,布局大西南多气源供气格局。具体包括,鉴于川东南页岩气、广西LNG、贵州煤层气等资源丰富,规划建设川东南页岩气与川气东送天然气联络线、渝桂联络线、川西联络线等工程;部署广西LNG与大西南管道连接工程,将贵州煤制天然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引入大西南管网,实现川渝天然气、广西LNG、非常规天然气等资源互供互保,实现多形式、多路线天然气供应。 加快完成重庆燃气集团长南线反输流程改造,支持四合燃气公司建设涪陵区新增工业用气管网工程,将涪陵页岩气并于长南线及四合燃气管网,可接受页岩气350万立方米/日,将建峰化工发展为直供工业用户,实现承接涪陵页岩气18亿立方米/年。 此外,江汉石油管理局局长、江汉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孙健介绍,中石化“十二五”目标是建成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页岩气综合评价技术、方法,集成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及配套装备等;建立页岩气开发的安全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 “十三五”目标是建立适合南方海相复杂地质地表条件下的页岩气的绿色有效开发技术、标准及规范系列;创新页岩气田开发管理机制,形成海相页岩气开发的工业化推广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