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声明:本网站为公益性网站,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果涉及贵网站的知识产权,请及时反馈,我们承诺第一时间删除!
This website is a public welfare websit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if it involves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your website, please timely feedback, we promise to delete the first time.
电话Tel: 19550540085: QQ号: 929496072 or 邮箱Email: Lng@vip.qq.com
摘要:低渗透油藏的天95-14井在实施稠化酸储层改造工艺后,日产油一直稳定在10吨左右。目前,江苏油田通过工业化应用该工艺,已成功实施了56井次,累计增油3万余吨。从室内研究到工业合成再到现场应用,全部由江苏油田工程院自主研发并实施技术把关。该工艺是国内首次突破..
低渗透油藏的天95-14井在实施稠化酸储层改造工艺后,日产油一直稳定在10吨左右。目前,江苏油田通过工业化应用该工艺,已成功实施了56井次,累计增油3万余吨。从室内研究到工业合成再到现场应用,全部由江苏油田工程院自主研发并实施技术把关。该工艺是国内首次突破深井高温以及低渗透储层领域限制的酸压工艺,已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受理。 双功能:解堵+造缝 随着油田开发向低渗领域进军,需要进行储层改造的油井越来越多。然而常规的酸化工艺不仅在地层解堵方面缺乏深穿透力,而且没有造缝延伸功能,威力远远达不到储层改造的需要。 “当前油田开发形势,迫切需要我们用新思路突破技术瓶颈,用新工艺解决生产难题,用新措施释放更多低效储量。” 工程院院长彭中说道。 2010年,工程院成立了稠化酸储层改造项目课题。虞建业和卢敏晖负责合成研究,袁萍和马巍负责工艺技术。 从无到有是个艰难的过程,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试验,虞建业和同事们研制出活性稠化剂,这种有机成分可以让酸液具备“高粘度,低滤失,防水锁”的性能。在地层深处,通过酸岩反应,变成一把双效“化学剑”,在深度解堵的同时具备有力的造缝功能。 2012年,稠化酸一代产品在江苏油田首口水平井高6平1井试用。该井由于储层能量低,长期低产,在实施定点酸压后日产油由1吨上升到10吨左右。 突破工业应用重重“关卡” 一代产品获得成功后,虞建业和袁萍又开始踏上规模化应用的征程。想要把科研的“盆景”变成上产的“风景”,需攻克经济评价和工业应用方面的重重“关卡”。 面对表活剂成本较高的难题,他们采用易购的有机胺原料进行有效替代,降低合成配制成本;面对稠化酸黏度高,配液难的难题,他们通过添加“亲水”基团进行调和,增加流动性,便于现场操作。 为了拓宽工业应用领域,他们开展深井高温地层稠化酸应用研究。在国内同行业,酸液的耐温是100度以下,超此温度后失去黏弹性。如何才能突破温度极限呢?这让虞建业和同事们一直苦苦思索。 “科研创新是个不破不立的过程,我们需要打破原先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构型设计思路。”虞建业说道。他和同事们通过增加疏水链面积,改变分子间的连接结构,让酸液的耐温高达120度。 在工艺革新的过程中,科研人员不断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经过优化后的二代产品,经济适用性更广,实现了从室内合成到批量生产,从科研工艺到现场产品的华丽转变。 “一井一策”治理低效井 油田断块多,地层复杂,在现场应用时,袁萍和马巍根据“一井一策”的原则,按照地层特征优化酸化半径、酸压缝长及施工参数。他们在天95-8井成功实施了油田首次三层酸压工艺。该井层间跨度长达74米,通过分层酸压方式,打开油路。在范1平1、天83平1井等9口水平井进行应用,让产量低迷的水平井重新成为上产的先锋。在王龙庄、程庄等低压低渗砂岩油藏进行应用,让“冷门”储量成为“热门”板块。 每一次现场实施都是科研人员精心治理低效油井的过程。推广应用3年来,共成功实施了56井次,有效率高达90%,平均单井日增油达到6吨左右。不论是主力油区,还是边远单井,都留下了科研人员不断进取、服务上产的步伐。 下步,他们还将进行稠化酸携砂工艺研究,以进一步升级稠化酸储层改造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