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以英国BG、美国康菲(ConocoPhillips)、法国道达尔(Total)为首的国际大型油气巨头纷纷来到澳大利亚,布局各自的煤层气制LNG出口项目,希望将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非常规气体开采出来,为渴求清洁燃料的世界创造新的资源“供应链”。
2014年已经走过一半,上述公司当年承诺投产的大限将至,BG、道达尔先后发声“准备年底投产”,但残酷的现实是:呈几何数飙升的项目成本、有待更新的钻井技术、不断与之有冲突的土地拥有者、严重稀缺的劳动力……都在争当压垮这些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QCLNG煤层气加工系统测试中
澳大利亚第一个煤层气制LNG项目——BG投资的昆士兰柯蒂斯LNG项目(QCLNG),眼下已经开始试运行其位于苏拉特盆地(Suat Basin)的煤层气加工系统。
该系统中主要的中央处理设施Ruby Jo工厂的天然气处理能力约为4.4万亿立方英尺/日,还有另外3个和Ruby Jo处理能力相当的工厂等待测试。该系统将通过一条长约540公里的埋地管线将天然气输送至昆士兰州东南部港口城市的终端处理工厂。
BG表示,今年底前将出口首批LNG,并称这给澳大利亚LNG出口前景“带来了一片曙光”,随着12月投产并展开出口后,QCLNG项目满负荷LNG年产能有望达到850万吨。BG还有扩张的打算,希望将该项目产能至少提高50%。
尽管BG信心十足,但QCLNG的现状并不乐观。项目成本超出最初预算的36%,目前约合204亿美元,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汇率波动所致。BG此前宣布出售管道、水处理厂等非核心资产,就是为了给该项目腾出资金,间接提高回报率。
有消息称,QCLNG终端处理工厂的天然气处理设备,有80多个模块尚未组装,该设备的重量是超大型喷气机的两倍,要将这样的庞然大物焊接起来,需要大批工人和技术师,但这恰恰是BG欠缺的。
《华尔街日报》指出,作为近年来新崛起的清洁、优质能源,煤层气在民用、化工、电力等产业的利用价值十分可期。在油气公司眼中,商业化开采煤层气将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但美国页岩革命的冲击,却让它们过去6年在澳的投资岌岌可危。
GLNG首条生产线安装完毕
另外两个超出预算十几亿美元的煤层气制LNG出口项目分别是,道达尔和澳大利亚第3大油气生产公司桑托斯(Santos)合资的格拉德斯通LNG项目(GLNG),以及康菲和澳大利亚Origin能源公司负责的澳大利亚太平洋[-0.69% 资金 研报] LNG项目(APLNG)。
尽管道达尔反复强调,煤层气项目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且能够帮助其树立全球LNG领军者的地位,但其已经动了出售GLNG部分股份的念头。
有分析师指出,煤层气制LNG项目不像公司预期的那么具有经济效益。瑞士信贷分析师马克·萨穆特指出,以GLNG为例,该项目成本从160亿美元增至200亿美元后,回报率至少减少了7%。“很明显,这点已经很倒人胃口了。”
在这样不被看好的前提下,GLNG首条生产线的安装工作已经完成。这条生产线由82个模块组成,由大型工程公司柏克德(Bechtel)建造,该公司同时还负责QCLNG和APLNG的生产设施建造工作。
柏克德并不看好这些煤层气制LNG出口项目,称人手不足会造成延迟交工。该公司澳洲业务负责人凯文·伯格无奈地透露:“今年不得不从英国和爱尔兰调来50名专业焊工和管道安装工,因为我们在本地根本没有雇到足够的技术工人。”
桑托斯却坚称,今年底前将完成GLNG第二条生产线的安装工作。“8年前,作为澳大利亚天然气供应商,我们只会考虑本土市场,没想过会面对缺乏足够规模、低增长前景和低销售利润率的亚洲市场,但现今,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要挤入亚洲市场,当然也包括我们。”桑托斯首席执行官大卫·诺克斯表示。
另外,康菲7月初时表示,APLNG正朝着2015年中期出口首批LNG船货的目标稳步推进,日前已经通过了三个“里程碑式”设施的建设工作,包括完成了主要天然气输送管线。这个投资约232亿美元的项目,包括两条LNG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900万吨。康菲和Origin分别持股37.5%,中石化持股25%。
Origin表示,仍然热衷于开发澳大利亚煤层气储量,其仍然有信心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其创造10亿美元的现金流。
Arrow LNG项目或被弃
值得关注的是,由壳牌和中石油合作投资的煤层气项目,在经济可行性被质疑后,目前已经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
4年前,壳牌和中石油合资收购澳大利亚煤层气公司Arrow,旨在专攻澳大利亚煤层气制LNG市场。直到年初,Arrow宣布裁员,壳牌和中石油才意识到,难以承担的高昂成本,让丰富的煤层气储量、繁荣的LNG市场只是“看起来很美”。
壳牌澳大利亚业务负责人安德鲁·史密斯表示,Arrow能源公司或将放弃该项目中拟建的液化设施和出口终端,而项目所产的煤层气将转卖给其他买家,或用于石化等其他项目。
2月,Arrow宣布裁员,这个由壳牌与中石油各占股50%的公司,计划通过裁员来控制开发成本。壳牌透露,Arrow LNG项目拟建2至4条生产线,现有雇员1200人,除了着力削减总体成本,还考虑其它潜在的煤层气开发机会。
在壳牌看来,日本发电商和其他客户仍在寻求长达20年的供气合同,尽管日本核电重启在即,但日益上扬的能源需求,无法让他们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高昂的成本无法抵消壳牌这些公司对煤层气制LNG出口项目的热情。事实上,与北美相比,澳大利亚昆士兰更接近快速增长且胃口庞大的亚洲市场,北美的页岩气项目,也是将页岩气转换成LNG进行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