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轻烃的发展,实际上主要是石油化工的问题,因为石油化工提供了绝大部分轻烃原料。从大的环境来看:一是我国进入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从“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当前的中高速增长,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调整。未来石化产业仍然具有一个稳定增长的空间,但是对于产品的质量、品种和功能都有了更高、更新和更细化的要求。二是国际石油价格将持续中低位运行。最近,IEA、欧佩克等组织对于油价的预测,基本都是到2020年最高在60~80美元/桶区间运行。从长期看,世界石油供应基本不存在短缺的问题,油价基本反映了人们对于经济发展长期趋势的一种预期,而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目前看油价很难有大的提振。低油价下,替代能源的发展和煤、甲醇等非石油路线生产烯烃将会受到抑制,而石油化工生产烯烃将存在原料低成本化、多元化和炼化一体化的更大优化空间,石油化工竞争力增强。三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和新能源发展的趋势。十年前,我国的消费柴汽比是2左右,现在已经降到1.5,预计2020年还要降到1.3左右;如航空煤油,2015年我国消费2800万吨,预计2020年将快速增长到3600万吨以上。油品消费结构的调整将使炼化结构发生调整,这将深刻影响轻烃原料的供应。新能源的发展,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对于汽油的消费又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从长远看,电能成为交通动力能源将会成为趋势,最近BP等几家公司的预测,2030年之前以石油为基础的交通燃料结构还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但应该关注趋势,未雨绸缪。四是新材料发展的影响。3D打印、石墨烯复合材料等发展迅速,对于材料的功能化、定制化、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合成材料主要原料的轻烃,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对于C4、C5等原料的精细分离和加工技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面临的中东、北美天然气和页岩气副产乙烷原料的竞争压力并没有减轻,我国石油化工必须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消费柴汽比的变化趋势和油品质量升级,采取有效措施多产高标号清洁汽油和低成本化工原料。柴汽比的持续降低,对于我国长期柴油比重高、汽油比重低的结构,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等主要装置的操作和流程优化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另外,国V汽柴油标准2017年在全国全面实施,国VI标准预计在2019年发布实施。特别要关注国VI标准,虽然硫含量与国V没有变化,但对于烯烃、芳烃的含量限制更大,而烯烃、芳烃是汽油辛烷值的重要来源,未来国VI辛烷值不足,必然要通过烷基化油来弥补,这样就会造成C4原料的紧张。可以预见,C4原料供应紧张将会成为趋势。二是充分利用炼化一体化企业优势,实现轻烃原料多元化,降低轻烃成本,增加供应,提升效益。对于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一体化企业,由于柴汽比的降低,以及成品油消费增速的趋缓,炼油从大量生产柴油、汽油将转向生产更多的高标号汽油、航空煤油和清洁柴油,以及低成本化工原料。这种变化趋势是长期的,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让更多的低成本优质原料进入乙烯裂解装置。可以说,“十三五”期间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乙烯原料优化的空间很大,也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空间。三是加大轻烃最终产品,主要是聚烯烃、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高性能新产品的开发力度,更好满足社会多元化、个性化、高性能化需求。轻烃的效益,一方面要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产品附加值。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与终端用户形成产研销用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将会进一步提升轻烃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关注新技术发展,拓展轻烃原料来源,降低成本。最近,以天然气中甲烷为原料,经过无氧过程生产轻质烯烃、芳烃技术,以及合成气直接转化制烯烃技术,都有了令人振奋的实验室突破。
自2014年以来原油价格的断崖式下跌,使整个石油化工产业链深受影响。历史统计数据表明,当原油(布伦特)价格在70~90美元/桶时,化工行业利润水平最好。原油价格太高,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产品价格高抬,会对下游消费市场产生抑制作用,造成销售利润率下降。低油价条件下,行业盈利点呈现向产业链下游产品转移的态势,当行业产值增长低于10%,中下游产业链产品利润贡献率凸显。所以,低油价条件下,炼化行业要紧紧抓住下游产品。201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业利润额为6400亿元,其中油气开采业1000亿元、炼油640亿元、化学工业4395亿元,化学工业利润占比高达68.7%。
石化下游产品向功能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同时对传统石化产品大规模生产、大批量销售的传统产销模式带来严重挑战和冲击。国际领先石化公司近年来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已不再单纯追求量的扩大,而是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积极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向高端功能化、精细化、差异化方向转型。轻烃产品要向高附加值下游延伸,实现差异化发展。目前烯烃产品链上、中游多数产品已趋于平衡或过剩,为结构性过剩,而高端产品短缺,发展的关键是生产能否适应消费升级和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以裂解C5及其下游产品为例,自2014年以来,受经济形势影响,裂解C5加工产品价格呈现逐级下滑趋势,对C5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巨大压力,大部分异戊橡胶装置处于停产状态。目前间戊二烯树脂产品尚可维持,并有一定利润;异戊二烯、环戊二烯两种主要产品亟需开发下游产品,开拓新的应用路线。综合来看,SI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是异戊二烯的应用发展的主力。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加剧,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纸尿裤等卫生用品将持续增加,为SIS加氢树脂等上游原料提供了市场潜力。虽然近年国内建成了多套SIS/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装置,但SIS市场价格仍然维持一个较好的水平。SEPS是C5应用的新领域,它是SIS的氢化产品,可应用于汽车配件、光缆、医药、化妆品等高端领域,目前国内全部依靠进口,仅有中石化巴陵公司SEPS(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装置正在建设。另外,加氢石油树脂为高端树脂产品,国内的生产技术、产品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展双环戊二烯聚合的加氢树脂将是有利时机。未来几年,加氢石油树脂将迎来产能爆发期,2015年我国C5/C9加氢石油树脂产能达到10万吨,产量约6万吨。预计2016~2017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5万、20万吨。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乙烯产能主要来自西部煤制烯烃项目和东部沿海甲醇制烯烃项目;新增丙烯产能主要来自东部沿海丙烷脱氢、甲醇制烯烃项目和西部煤制烯烃项目。目前不同原料的烯烃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石脑油蒸汽裂解装置原料轻质化,要最大价值利用副产品,提高装置综合效益;煤制烯烃要放慢发展步伐,通过技术改造、精细化管理等降低生产成本,以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多联产系统(IGCC)是未来煤化工的发展方向;甲醇制烯烃(MTO)投资远低于CTO,审批门槛低,仍有发展空间,但外购甲醇面临价格上涨、物流和仓储的挑战,未来MTO技术有可能走向海外;PDH以投资低、技术成熟、转化率高、产品单一等优点,受到关注;丙烯—丙烷的价差收窄,面临丙烷资源和物流、储存能力的挑战。
据介绍,2015年我国油制烯烃成本在7200~8200元/吨左右,煤制烯烃成本在6700~7400元/吨左右。整体来看,2015年油制成本高于煤制成本。2015年随着煤炭价格下降,煤制成本呈现下降趋势。而油制成本随着上半年原油价格的走高而呈现上升趋势,6月份后急速下跌。
2015年煤制聚乙烯利润与油制聚乙烯利润均维持在1000~3000元/吨,上半年国内聚乙烯市场价格走高,煤制聚乙烯与油制聚乙烯利润均呈现上升态势,下半年煤制利润与油制利润均呈现下滑趋势。整体来看,煤制利润高于油制利润,但原油价格走高时,煤制利润与油制利润相差较大,特别是原油高于50美元/桶时,煤制利润优势明显。而原油价格下跌时,煤制利润与油制利润差距缩小,当原油低于50美元/桶时,煤制利润优势减弱。
近年中东、北美天然气和页岩气的快速发展,使其乙烯成本优势明显,聚乙烯产品具有较高的出口竞争力。ICIS China公司指出,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为美国带来了丰富的乙烯资源,在未来5年中,预计新增的乙烯产能将高达900万吨;美国的聚烯烃等乙烯下游产品将在2017年迎来投产高峰,预计到2020年美国聚乙烯产能将比目前新增700万~800万吨,保守估计2018年新增出口资源达到200万吨,2020年在400万吨以上,中国将成为主要目标市场之一。为此,国内相关产业要及时了解美国页岩气及其下游配套装置投建的进展情况,提前掌握美国化工品资源及出口的动向。
近年的轻烃开发热潮席卷了大江南北,轻烃产业集聚地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据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介绍,2003年中石化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开始申报,为宁波石化园区发展轻烃产业提供了可能;2006年阿克苏诺贝尔以乙烯为原料的项目入住,园区轻烃产业开始起步;2007~2015年,随着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项目的建设和投产,宁波石化园区轻烃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发展十余年以来,园区先后引进了宁波富德能源180万吨MTO联产乙二醇及聚丙烯、荷兰阿克苏诺贝尔乙烯胺、韩国SK 乙丙橡胶、江宁化工正丁烷氧化法顺酐、宁波顺泽丁腈橡胶、金海晨光C5分离及下游异戊橡胶/C5树脂/特种弹性体等系列产品、昊德化工高纯异丁烯、广昌达油品改进剂等一大批轻烃产业链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园区轻烃产业的发展。
新疆巴州拥有丰富的乙烯、C3+等资源,储量、成本等优势使其具有了与中东相媲美的自信。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介绍,巴州是塔里木石油会战的主战场和“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2015年油气产量当量达3293万吨,是我国第一大天然气产区和第四大油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中的乙烷、丙烷是优质资源,分离提取后可以作为建设乙烯、丙烯项目的原料。巴州已经与中石油进行论证,将先期建设天然气提取C3+混烃项目,即从原料气中分离液化石油气、稳定轻烃,该项目已于2015年11月可研立项,2016年5月开工建设。下一步,将适时推进天然气提取乙烷制乙烯项目,并重点结合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配套延伸产业。作为轻烃产业界的新军,专家们建议巴州在未来发展中要体现高端下游产品,并出台具体的优惠政策吸引投资。
总之,关注资源、关注市场、关注技术、关注政策,是轻烃行业未来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指出,我国轻烃利用集中在油品、化学品,还有部分用作燃料。在油品里面应重点发展国家政策鼓励的品种,技术上节能环保的技术;化学品提倡多元化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目前催化材料和工艺技术快速进步,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能为企业创造效益。建议企业根据区域、市场、政策以及技术成熟度进行关注,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