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海军072级登陆舰群
世界经济的复苏和贸易增长带来了海运需求和船舶需求的持续增长。2007年,中国造船产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造船大国。中国船舶出口到包括希腊、挪威、德国、美国、英国等世界前九个航运大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满载着中国制造、世界制造,航行于全球的洋面上。
订单量晋身全球第一 拟建四大造船基地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已经历了多次从先行工业国家向后起工业国家的转移,目前,日本、韩国虽仍为世界造船大国,但世界船舶工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确立。
与日韩相比,中国既拥有素质高、成本低的丰富劳动力,又拥有较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的资金、技术条件,具有比较优势,此外,对船舶出口实行17%的退税率,确保了企业生产出口积极性,扩大了利润空间,为船舶行业发展造就良好环境。
2007年8月,英国权威统计机构发布了世界造船企业50强排名,中国企业共有19家入围,比2006年底增加了两个席位。“中国制造”的船舶产品得到了世界市场的认可。
早在1977年,中国船舶工业在世界造船舞台上初出茅庐时,邓小平就提出了“中国的船舶要出口,要打进国际市场”,以改革促发展。30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从大连船舶重工1978年建造第一艘按国际规范生产的出口船开始,我国年造船产量从1982年的世界排名第17位,跃升到1994年的世界第三位,并至今连续14年保持这一水平。中国国防科工委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民用船舶新接订单逾七千万载重吨,新接订单超过韩国,晋身全球第一。
据外电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一个国际会议上曾透露,中国已经为进一步大力提升造船能力制定了发展蓝图:到2010年中国造船总吨位有望达到2300万吨,到2015年则将达到2800万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计划在大连、上海、青岛、广州等港口城市兴建大型造船厂。
全球大规模买港口 "国货国运"保能源安全
但是,目前我国技术能力远低于日、韩。为此,有关部门在《船舶工业中长期规划》中要求,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本的进入,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关键船用设备国产化研制水平。
近年来,中国造船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主流船型占主导地位,其中,油船、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占世界份额分别从不足10%提高到30%和21%,散货船已达到28%。而且,中国已进入大型液化天然气船、万箱级集装箱船、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等高端产品市场,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实现了批量生产。
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钢、铜、煤进口国,而这些都需要经过船舶运输。自2006年起,中国开始推进“国油国运”进程,要求到2010年,我国大型油轮船队的规模至少要保证能承运50%以上进口石油,以保障能源安全。船运行业的专家透露说,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新建造90艘超级巨型油轮,扩充中国远洋运输船队以提高原油运输的能力。长期来看,中国需求,特别是“国货国运”的要求将为我国的船舶工业带来持续增长的订单需求,成为中国船舶工业崛起的主要推动力。
近日,德国《交通评论报》刊文称,为直接获得运输资源的口岸,中国正在大规模购买港口。目前,中国公司已经控制了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集装箱码头、巴拿马航运公司(该公司运营着巴拿马运河两头的克里斯托巴尔港和巴尔博亚港)、曼萨尼约港的恩塞纳达国际码头、墨西哥大西洋沿岸的韦拉克鲁斯港和巴哈马的两个港口。